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评测与技术 > 实拍图解
一汽解放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卡车之家 原创】作为全球交通史上最伟大发明的发明之一,汽车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并不长,一百多年历史。在这段并不算太长的历史之中,有这么一款卡车却是在这段历史中留下了特殊印记--ZIS-150。

今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看看以前的喀秋莎载具到底长什么样?或许,能找到一些我们熟悉的影子。

喀秋莎载具的前身 吉斯ZIS-5(1942-1947)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首先来到19世纪30年代,苏联装备的武器运载工具是什么呢?吉斯ZIS-5,其实这款诞生于1933年的苏联卡车也与美国卡车也颇有渊源。1931年莫斯科阿莫汽车厂(AMO)在美国A.J.勃兰特有限公司的帮助下,研制AMO-2卡车,并且其改进型AMO-3卡车也于1933年诞生。(1933年莫斯科阿莫汽车厂完成了改造,并更名为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AMO-3量产时改名为吉斯-5卡车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据悉,当时诞生的吉斯-5型卡车公路载重量为3吨、土路载重量为2.5吨,可同时搭载25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动力性系统上搭载一台直列6缸水冷发动机,缸径101.6mm,行程114.3mm,排量5.55升,功率73马力,最大转速2400转/分钟,最大扭矩285牛/米,匹配一款带干式双片离合器的4前进挡1倒挡的变速箱,是苏联当时比较先进的车型。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ZIS的武器通常只是士兵随身携带的武器,但有时,12.7毫米DShK重机枪安装在后部平板上作为移动堡垒。最值得注意的是,ZIS-5 用于携带BM-8 喀秋莎火箭发射器。在随后的改型升级中,ZIS-5共计衍生出十多个版本车型。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据资料显示,苏联在二战爆发前共装备各型汽车27.3万辆,其中吉斯-5型就达10.04万辆,占36.7%,是绝对的主力车型,在该底盘基础上,苏联先后开发出“喀秋莎”火箭炮试验车、半履带车、舟桥车、机枪卡车、防空卡车等多种武器平台。基本上,只要有苏联军队出现的地方,就有吉斯-5型卡车的身影,在如今诸多二战电影中,如果你仔细留意的话仍然能看到这款卡车的影子。

但是,同时期,吉斯-5卡车的缺点也暴露出来,越野性能差和速度慢,许多喀秋莎射完后不及撤离被德军摧毁和缴获。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简化模型,命名为 ZIS-5V,于1942年5月在乌里扬诺夫斯克生产,后来也在莫斯科和米亚斯生产。

在1941年战争结束时,由于原材料短缺ZIS-5被迫发生了一些改变,所有设计都集中在简化结构上,俗称减配。圆形的冲压机翼被扁平的弯曲机翼取代,驾驶室和脚踏板几乎改为木制结构。并且,前轮上的制动器被拆除,有时右大灯也被移除,而保险杠则永远消失了。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但是,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滚滚向前,传奇也终将成为回忆。在19世纪40年代,前苏联的汽车工业依旧处于薄弱位置,即便是战功显赫的吉斯-5型的卡车与技术先进的欧美国家相比,依然非常落后,越野性能和机动性能较差,甚至部分车型没有前轮制动器。

战火纷飞年代 吉斯ZIS-150(1947-1957)

回看苏联时期的ZIS-150,必定绕不开美国。翻阅历史不难发现,这款诞生于战火,并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浓墨重彩的卡车其前身与万国牌KR11军用卡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期,美国的军用卡车又是什么样呢?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
万国联合收割机公司 IHC(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9年,它是美国制造卡车最早的公司之一,位于美国伊利诺伊洲。在其研发历史上,该公司花了将近十年时间,才推出了第一款试制型汽车。诞生于1911年的这款试验车为美国卡车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万国牌卡车的名号也由此打响。
"

在19世纪30年代末期,欧洲战争阴云开始向世界蔓延,隶属美国的万国汽车基于农业用途的KB版本开始了新的转型,其后万国International KR-11军用版本正式诞生,装备于美国军队,期间一度解决了军用武器运输及重火力载具问题。

二战欧洲大陆就要沦陷时,大洋彼岸的罗斯福总统意识到美国再奉行孤立主义,后果不堪设想。基于此时代背景,《租借法案》于1941年3月11日正式签署生效,美国终于能向盟友运输大量武器装备、战略物资以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接受了美国大量的援助,包括轻、重武器装备外,卡车也是物资装备之一。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在美国对苏联援助的卡车中,初期主要以斯蒂贝克Studebaker 2.5吨卡车为主。在战火中有了美国援助的车辆,苏联汽车工厂得以集中精力进行武器运输载具的改装,例如BM-13N火箭炮(卡秋莎)有了更为先进的运输载具,在战场上大放异彩,虽然卡车虽然标载2.5吨,实际超到6、7吨也丝毫没有问题。正因如此,其优异的性能给苏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期美国卡车对前苏联汽车工业发展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工业百废待兴。正因为前期美国卡车的引进,在苏德战场上出色表现,苏联斯大林汽车工厂将目光瞅向了美国万国联合收割机厂(International-Harvester)生产的KR11中型卡车。

据资料记载,其实基于吉斯ZIS-5车辆的改进升级计划早在二战之前(1939年)就已经开始,并且随后以吉斯-15的名义制造了两辆原型车,采用全新的底盘,一个全金属驾驶室,配备升级过的吉斯-5卡车发动机。但是,受制于战争爆发,ZIS15的升级计划一度搁浅。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1947年,第一辆吉斯ZIS-150在斯大林工厂正式下线。实际上,苏联并没有照搬美国的技术,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需求和环境特点,对万国KR11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造,成功地将当时的环境特点、工业水平以及战时需求结合到了车型的生产制造中,使其更为适合当下国情。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全新生产的吉斯ZIS-150在技术参数上进行了新的调整,其整车设计为4吨级设计,4X2结构,轴距为4000mm,车长6720mm。比较遗憾的是,由于战后的苏联百废待兴,钢板、钢材严重短缺,所以当时的这种卡车都配备的是钢、木混合结构的驾驶舱,直到1949年底,吉斯-150才开始采用全金属驾驶舱。

ZS-150搭载的是一款5.55L的柴油发动机,气缸直径为101.6mm,活塞行程为114.3mm,在2400转时,发动机最大输出90马力。在传动系统方面,采用的是一款带干式双片离合器的5挡变速箱,其车辆最高时速由万国KR11的90km/h将为75km/h,油耗为29L/100km。

在当时,为什么这款车的发动机转速不设计的更高呢?据资料显示,当时这款车存在着一个较大的技术难点,因为整车轴距长度为4000mm,这也就意味着较长的传动轴,当时,由于技术限制,过长的传动轴缺少中间的支撑极易脱落,且轴头边缘强度较差,尤其是长下坡时,传动轴转速过高极易变形、脱落,从而安全性大打折扣,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工程师不得不将发动机转速限制在2400rpm。

根据档案记载,当时斯大林汽车工厂的设计师是在国外同行(尤其是沃尔沃)的帮助下,重新着力于万向节的研制,但是受制于当时苏联汽车技术的限制,即便是有了新的设计方案,后期依然花费了很多时间,才重新生产出符合规格的高质量万向节。据悉,在1954年底之后的吉斯-150已经安装了带中央支撑结构的传动轴,关键性问题得以解决。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在吉斯ZIS-150诞生1年后,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在该车型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庞大的特种车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声名大噪的吉斯ZIS-151军用越野卡车也由此诞生,全车采用气刹制动,发动机额定功率92马力,最高时速60公里,百公里油耗40公升,作为苏联第一款驱动形式为6×6的军用越野卡车,该车还有专门的接口与挂车制动系统相连。当然,后期的喀秋莎火箭弹同样装配于这款卡车之上。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喀秋莎火箭弹载具! 二战的吉斯ZIS卡车

后期经修复后的ZIL系列 军用版车型

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斯大林汽车厂也改名为“利哈乔夫”汽车厂,吉斯ZIS-150正式更名为吉尔ZIL-164,至此吉斯ZIS-150这个名号退出历史的舞台。根据查阅的资料来看,ZIS-150重新生产后,水箱罩中网造型也改为竖条,保险杠也有变化,工艺为模具一次冲压成型。

ZIL卡车在后续的60、70年代还陆续衍生出多个版本的车型,通过现有查询到的资料,其改进型最后的版本吉尔ZIL-157KD系列,生产时间为1976年至1982年。直到今天,吉尔ZIL系列的改进型它还出现在世界一些热点地区。

同样,吉斯系列卡车对我国的卡车起步带来了深远的意义。

●  编后语:

每一个时代都有着特殊的烙印,可能以如今的眼光来看,早期的卡车并不先进,甚至简陋。但是,在那个没有设计图纸、没有先进工具的年代里,每一辆卡车的生产制造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和无数个日夜的付出,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见证着一个工业体系的强大。(文/苟祖胜 图/tractors.fandom/unansea/denisovets 及部分图片来自于Wikipedia)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知芯荟 动力选对 上山下坡事半功倍!

2022年03月14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