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就有问题了,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不让车辆尾气中排出这两种物质呢?
答案是,不可能完全不排出,只能尽力抑制。
目前我们处于化石燃料时代,内燃机仍是我们的主力动力来源,作为其“胎里带”的属性,不论我们怎么改进发动机技术,怎么提升燃油品质,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总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
目前,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和车企紧盯的“妖孽”,努力的通过法规限制和技术升级来抑制这两个产物的排出。
如何进行抑制?我们主要是靠两种方法,一种是努力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燃油品质,从源头上减少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产生;还有一种是通过微粒捕集器(DPF)或微粒催化转换器(DOC),针对燃烧产生的微粒进行处理的EGR(废气再循环)技术。从而降低碳烟颗粒物(PM)的数量。
但这样做虽然可以降低颗粒物的排放数量,但是会产生更多的氮氧化物。针对于此,我们推出了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系统。就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喷入还原剂氨或尿素,把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还原成氮气(N2)和水(H2O),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
而如今也即将进入国六时代,虽然之前的方法行之有效,但是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值仍然较高。在国六时代,抑制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思路还是和国五大致相似。
在国六阶段,关于后处理系统的情况大致如下:EGR(废气再循环技术,非必须)+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DOC(微粒催化转换器)+DPF(微粒捕集器)+ASC(氨逃逸催化器,非必须),其中,SCR+DOC+DPF为必需技术。
其中的EGR(废气再循环技术),就是通过EGR装置将燃烧后的废气经过中冷后再次引入缸内燃烧,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充分再燃烧,另一方面,通过废气加入后,会减少新鲜空气进气量,缸内燃烧温度降低,从而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
除了采用EGR技术之外,还有一种被称之为非EGR的技术。据了解,此款技术在前端通过车辆ECU对进气系统进行精准控制,使得空气跟燃油达成一个良好的燃烧匹配状态;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同时加大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喷射量,因为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的作用就是在尾气后处理器中喷射尿素或还原剂氨,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
相对来说,废气再循环技术(EGR)目前已经较为成熟,同时工作的状态会相对稳定,不足之处是汽车废气在燃烧室内不参与燃烧。 主要是通过吸收燃烧产生的部分热量来降低燃烧温度和压力,以减少氧化氮的生成量。
而且进入燃烧室的废气量随着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因为减低了燃烧室的温度,也就相应的减低了汽缸压力,对发动机动力性略有影响,同时这项处理系统相对复杂,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
通过后处理技术在后端解决污染物排放的方式的优点就是没有EGR系统成本,对动力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较小,但是尿素或还原剂氨的用量相对会增加,而且对后处理系统性能要求比较苛刻。
大咖齐聚 谈商用车行业变化发展新格局
2020年12月3日,2020年商用车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国商用车产业研究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政策法规引导下的管理思路变化和商用车产品技术升级,... 2020年1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