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卡友们卡车上路,常常会被提醒:雨天路滑,小心行车。其实常在路上跑的卡友都清楚,雨天行车的危险因素不仅仅只有路滑,还有大货车车轮飞溅出的水雾。
水雾飞溅后很容易遮挡住周边行驶车辆——特别是小型车辆的视线,加之雨天路滑,一旦遭遇突发情况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为了缓解这一现象,2017年相关部门出台了GB34659-2017 《汽车和挂车防飞溅系统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汽车和挂车防飞溅系统的定义、组成、技术要求以及测量方法。
所谓防飞溅系统,是指用于减少车辆运动时轮胎向上溅起水雾的系统,防飞溅系统通常由装有防飞溅装置的挡泥板、外挡板和雨帘组成。
其中,防飞溅装置作为防飞溅系统的一部分,又被分成了两种类型。
其一为空气水分离型装置:构成外挡板和/或雨帘的一部分,它可以让空气通过,同时减少水雾喷射。
其二为能量吸收型装置:构成挡泥板、和/或外挡板、和/或雨帘的一部分,它能吸收水分喷射的能量,从而减少水雾喷射。
从标准的内容来看,车辆在安装防飞溅系统时只需任选上述一种装置即可,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执行过程中,验车机构常常要求车辆同时配装两种防飞溅装置才算合格。因此,也有人质疑,究竟是哪一环节出现了偏差。
另一方面,虽然标准之中已经明确了具体技术要求与测量办法,但在一些细节之处却未有明确,比如积水率究竟该由第三方检测还是该有配件企业、车企或者验车机构来检测。
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在标准实施一年多时间之后,防飞溅系统仍被很多卡友视为“鸡肋”,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防飞溅系统整体上装之后车辆自重要至少会增加100公斤,且需要额外增加1000元以上的成本;
第二,防飞溅系统整体上装完毕后,车辆在转弯时很容易就将装置磨损,如果增加更换频率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过,鉴于很多地方在新车上牌时都会要求车辆必须具备该系统,所以很多司机都会在上牌之后自行将这套“累赘”拆除。
相关法规对防飞溅系统进行系统化规定的初衷一定是好的,只是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此外,由于没有形成更为系统监管办法,也造成目前市场上出现许多质量不达标的廉价产品,严重影响了正规产品的市场。
目前这项装置尚未形成强制要求,而要让标准真正落实,让防飞溅系统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可能还需要更为细节的规章和更为实用的监管。
货车右转女子离世!交警:看见货车躲3米
济南市槐荫交警大队民警来到辖区货车车队,现场模拟实验演示盲区和内轮差.“车祸发生在别人身上听起来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事故.”大货车内... 2019年0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