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一直在考虑应该如何下笔,因为复杂的心情一点也不比看到科比退役更难以表达。毕竟能够亲眼目睹闻所未见的法国贝利埃GBU15越野型军车已非易事,更让人感到兴奋的是经过疏通车辆的电路及油路,竟然让这辆产自半个世纪以前的钢铁巨兽在沉默了近20年的时间后起死回生,发动机的轰鸣再次响彻天空。
● 追根溯源 历史背景
提起贝利埃GBU15,可能更多人都只是从上个世纪中期的黑白老旧照片中见到过,这款车进入中国的历史要一直追溯到1963年,周总理在访问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时,参观了法国贝利埃在当地设置的装配厂,有意引进制造这种卡车。
1964年我国与法国正式建交,同年8月一机部拿出了“引进法国贝利埃GBU15、GLM、T25、TCO等四个车型技术的意见”,10月初国务院决定四川宜宾高压电器厂改建为宜宾重型汽车制造厂。按照设计预想,由该厂接收贝利埃汽车技术,年设计生产能力为GCH车型400辆、T25车型50辆、GLM车型200辆。10吨级自卸车400辆。
1965年6月3日,在中法双方就引进技术达成一致后,签订了《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法国贝利埃汽车公司就四款贝利埃重型汽车技术专利转让合同》。根据这份合同,法国贝利埃汽车公司向中方转让GBU15、GLM、T25、TBO等四个基本车型和相配套的三种发动机的相关技术。合同金额为850万美元。
同时,由贝利埃汽车公司出面,帮助中方从西欧六国引进,建设贝利埃汽车的生产线所需要的机床设备,此项合同包含付给法国佣金,合计610万美元。这样,为了建设四川汽车厂,不包含基础设施建设预算,单是引进技术和生产设备就耗资1460万美元。
在这次重金技术引进的车型中,贝利埃GBU15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生产出来的车辆也都是作为军车使用。时隔半个世纪,有幸见到已经退役的战车,也借此机会与卡友们一同分享探秘,历遍沧桑的贝利埃GBU15的庐山真面目。
从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出来,在这个仓库里同时还停放着很多辆具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卡车,而我们今天着重介绍的就是贝利埃GBU15,观其外观,无论是已经脱落的喷漆还是锈迹斑斑的防撞梁,都足以说明这辆车悠久的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重型的军用装备上有所空缺,在战争时期我们都是缴获了一些原美军的军用装备,但是因为排量比较小,在实际军事防御或者承载重型武器的使用上有些力不从心,因此需要进口一些大马力、大排量的牵引车型来满足使用需求。在此背景下才发展到后来的与法国建交,开始引进贝利埃军车。
可能有些上年纪的司机看到这辆车应该感觉有些眼熟,没错它看上去像极了当年的红岩261,但实际上贝利埃GBU15是红岩261的法国原型车,包括东方红车型,原型也是贝利埃。GBU15这个车型在补充到国内的时候,同时引进了一些原装车型,到如今留存于世的原型车已经非常少了。
● 设计独到 涉水特性
我们此次有幸见到的这辆就是原装进口的法国贝利埃GBU15,当时刚刚与法国建交,就随即重金引进了这款车型,与它一些特殊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款车的细节部分。
从正面来看这款贝利埃GBU15军用6×6越野车是采用全钢的驾驶室,采用全钢材质主要考虑到军车在战争环境当中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全钢不易燃,并且车身很少有塑料材质,以免对军用造成影响。
其前风挡设计采用的是平面玻璃,比较利于更换。不知是否有细心的人发现风挡玻璃的另一个不反光的特性,主要为了避免战场上运输武器时,被敌方的侦察机察觉。另外,在车身前脸的两个拐角处设置了两个支架,主要也是起到防空的作用,利用支架会在车顶棚支起一个前沿,以免造成玻璃反光被敌方发现。
从整个车身的前脸来看,这款车的外观设计和制作工艺是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这样在一些零部件的处理上就比较简单。该车的总重量大约为16吨,车厢的负重量并不高,主要是用作牵引重型的装备和火炮一类的东西。
因为拿到这辆车所得到的材料比较有限,对其过去究竟是从事什么工作并不能确定,但是从完好无损的车身来看,应该没有上过战场。还有我们发现这辆车的防撞梁以及底盘部分存在严重的锈蚀,由此判断应该是在沿海地区存放的时间比较长,常年受海风海水的侵蚀所造成的。
贝利埃GBU15车灯设计
顺着前脸向下看,会发现该车的车灯设计比较有意思,在防撞梁两边的灯是转向和示宽的作用。而大灯是布置在防撞梁的下方,从正面看过去灯罩是呈现淡黄色的,即便半个世纪过去了,依然没有掉色,一般在丛林比较茂盛的路况才会启用,平时用的最多的还是在防撞梁上面的防空灯。
来到车的侧面,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前轮上方这里,它的造型是堤坝式的一个结构,与当年的红岩261相比,这种结构不仅简单而且更加稳定、实用。这种结构为轮胎和驾驶室之间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即使行驶在起伏度比较大的路面时也能完全应对。
透过轮胎与驾驶室的空间去观看车底部,可以看到一个管路非常复杂的液压转向系统,这个液压系统,包括所有的管路都是用铁制成的,主要是为了达到车辆涉水的要求。
这款车采用了双油箱设计,在主油箱上面设置了一个电动辅助油泵,主要起到辅助作用,当柴油结蜡和存在空气的时候是直排的,这是一些战备要求,在驾驶室内就可以一键完成操作。这一类型的装置在如今的军用装备上也能经常看到。
在后轮所对应的底盘的位置上有一个很奇怪的装置,实际上这是后刹车分泵,之所以位置设计的这么高,通过一个杠杆来完成控制,主要也是为了满足涉水的要求。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是一款具备出色涉水性能的越野型军车。
来到车辆的后方可以看到经过半个世纪的蹉跎,已经破损的十分严重。比如安置牌照、后转向灯的支架已经锈蚀的很严重。在车尾的正后方可以看到,该车带有一个后绞盘,绞盘的挂钩挂在后牵引钩上面,由于我们无法现场测量,目测绞绳的长度在20米以上。
● 探秘内部 起死回生
在车辆的右后方,可以清楚的看到排气管的所在,高度也应该在1.6米以上,再一次体现了车辆的涉水需求。这款车的轮胎看上去是十分显眼的,由于年代久远加上磨损严重,轮胎的品牌已经无法辨识,但是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款原装车型的轮胎产地是比利时。
该车的副油箱装在车辆的右侧,可以通过驾驶室内的转换装置自由的切换主副油箱。根据资料记载,这款车另外一个特点是配备了一款当时比较流行的多燃料发动机,也就是说燃料不仅局限于柴油,汽油以及其他燃料都可以燃烧,不得不说这一功能在当今看来还是比较陌生的。
观察完车辆整体的外观之后,我们一起来走进它的驾驶室去探索一番,贝利埃GBU15的驾驶室采取双排座设计,在驾驶室后排座的右侧可以看到一个凸起的地方,这是一个充电接口,这辆车是采用4块12伏电瓶来供电的,采用并联加串联的方式,拥有200安时以上的蓄电能力来推动发动机的起动机运转。
设置这个充电接口主要是因为当年的电瓶电量比较低,体积又非常庞大,而这款车配备的又是一个原始非减速的起动机,启动所需的电流也非常大,对于启动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设置了充电接口,可以为电瓶进行充电。
打开车门准备进入车辆内部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问题,相对于民用车来说有一点不同之处,就是在车门上并没有发现门锁的设置,包括启动按钮都是一键启动,这也是军用车辆设计的特别之处,所有的操控设置都不需要钥匙来进行控制。
另外从实拍图片上可以明显看到,驾驶室的表面、车门上的喷漆都已经承受不起长年风雨的侵蚀,大面积的开始脱落,漏出了原装车的底漆颜色,而原装的底漆经过这么多年,却还完好无损。这样的质量在当今来讲,国内也是很难做到的。
坐在主驾驶的座位上,可以看到这款车的仪表盘以及操控台是采用全铁的结构设计,与一般比较老旧的国产车型相比,贝利埃GBU15原装车的仪表盘设计的非常全面,里程表、转速表、机油油温表、气压表、包括所有对应的报警灯一应俱全。从里程表显示的数据来看,直到退役这辆车仅仅只行驶了11000公里。
另外在中控台上我们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按钮,主要是用来控制旁边冬季启动液加注口的,加注了启动液之后,通过这个按钮将其推送到相应的管道来保证车辆的正常启动。另外在中控台上还设置了一个手油门的装置,只要将手油门拧到底就可以达到熄火的目的。
俯瞰驾驶室内部,经过几十年的辗转,里面已经非常的破旧,到处布满了灰尘。驾驶室后排的座椅已经不知所踪,驾驶室内最显眼的莫过于横在中央的6缸多燃料发动机,机盖也也已经不复存在。所以也没有更多值得介绍和分析的东西,接下来我们准备进行最后一步,看能否让已经沉默了几十年的贝利埃GBU15重新复活。
因为这台车已经很有年头了,所以我们在启动之前先要对车辆启动的线路进行重新的梳理,包括起动机也查下来进行了保养再重新装好,油路也用柴滤进行了过滤,正如前面所说,这台车配备的发动机可以满足多燃料使用,所以从油箱中提取出来的液体并不像如今的柴油,为了保证车辆启动正常,我们选择用正常的柴油来进行启动。
在一切梳理就绪之后,可以看到仪表盘上的指示灯已经亮起来了,开始尝试启动这台1970年生产的贝利埃。抱着尝试的心里按下了操控台上的启动按钮,出乎意料的是一次启动成功,在场所有参与测试的人员都不自觉的竖起了拇指,震耳欲聋的发动机声仿佛在告诉我们,它还是活着的。
● 编后语:
经过这次参观和测试,贝利埃GBU15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感慨,因为从1970年出厂到现在,基本上已经跨越了半个世纪,虽然这台车的工作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一个经过几十年风雨的车来讲确实很神奇,通过测试可以看到它还能正常启动,对于具有情怀的卡友来说,这应该是莫大的欣慰。
● 相关阅读:
助力危化运输 欧曼GTL超能版详细图解
危化运输不同于普货运输,对车辆品质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高品质的车辆才能满足危化运输对于安全、时效要求.欧曼GTL超能版危化运输车是欧曼专门为危... 2016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