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代OBD——诸多不完善
OBD的起源日期要回朔到美国加州空气资源部(CARB)为1988和后来的加州汽车制定的排放法规。早期的OBD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并且只监测氧传感器,EGR系统,供油系统和发动机控制模块。监测范围极其有限。各大汽车制造企业采用各自自行设计的诊断座或自定义的诊断码,给维修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 第二代OBD和EOBD——统一标准,完善监控范畴
美国加州空气资源部(CARB)于1996年在实施LEV排放法规的同时率先导入OBDII。欧洲共同体也于2000年在实施欧洲3号排放法规的同时,要求所有新轿车和轻卡车(2.5吨以下)必须装备EOBD系统。
OBDⅡ、EOBD 使用统一的标准,除了对排放有关的部件完全失效诊断外,还要对由于部件老化、部分失效引起的排放超标进行诊断。
OBDⅡ主要有用以下特点:
1.统一车种诊断座形状为16PIN。上有数值分析资料传输功能(DATA LINK CONNECTOR简称DLC)。
2.统一各车种相同故障代码及意义。
3.具有行车记录器功能。
4.具有重新显示记忆故障码功能。
5.具有可由仪器直接清除故障码功能。
● 第三代OBD——监测更加全面严格
04年后,发达国家的OBD技术记性第三阶段。OBDⅢ系统主要利用小型车载无线收发系统,通过无线蜂窝通信、卫星通信或GPS系统将车辆的车身号、故障码及车辆所在位置等信息自动通告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就将根据车辆排放等级,对其发出指令,其中包括维修建议,解决排放问题的时限等。甚至对超限违规者的车辆发出禁行指令或者进行惩罚。
13年上半年快递量38.4亿件 同比增60.6%
上半年,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224.9亿元,同比增长25.8%;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215... 2013年0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