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一张张猪仔尸体堆在小货车尾部的照片,悄无声息地传遍了网络。
没有媒体跟拍,也没有平台致歉,只有47岁的贵州残疾贫困户张永光,用他的手机拍下了20多头在运输后死亡的小猪,和一个养殖户梦碎的瞬间。5万元贷款,是他倾其所有;40头小猪,是他致富的希望。但这一次运输,把一切碾得粉碎。
事情发生在2025年4月5日。张永光通过货拉拉平台下单,订单的备注栏写明“40斤小猪40头”,中面的单子,订单运输金额显示是528.57元。在起运前张永光多次与司机确认是否能拉生猪,司机则表示“可以”。
然而在运输途中,由于缺乏通风与专业设施,小猪们被闷死在密闭的车厢内——打开车门时,20头小猪在运输过程中死亡。4天后,又有两头陆续死亡,共22头,损失约18000元。
事故发生后,平台与司机互相推诿,截止4月10日时并无一分钱的赔偿。但据行业专家分析,此次事故平台应承担次要责任,司机应承担主要责任。
首先,货运平台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承运人”,它们属于“信息撮合平台”,法律上不直接承担运输责任。行业货物保险专家指出,尽管平台不是承运人,但它在运营中也应当承担相应的“适配责任”,这包括:
是否对运输物品进行风险提醒与分类管理?
是否审查司机是否具备承运特种货物(如活体动物)的资质?
是否为订单提供了相应的货物险种供选择?
在这个事件中,货运平台未能做到这些“基本风控”。在订单备注明确写明是“小猪40头”的前提下,没有系统预警、没有强制运输资质校验、没有运输指南提示——哪怕是一个提醒“是否符合活体动物运输条件”的弹窗,都可能拯救20多条小生命。也因此,该事故中平台的失误可以说难辞其咎。
当然,司机也难以免除责任。因为在法律层面上,承运人有着安全运输的责任,就是要确保货物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货物损坏、丢失或被盗等情况发生。
而现实是承运人表示“可以运输生猪”,而在运输过程中却未提供足够保障措施:车辆不通风、无隔栏、无固定设备,不具备运输活体动物的条件。这就引出了一个严肃问题:平台司机是否真的知道自己能不能拉?平台有没有教他们该怎么判断?
当然,司机在主观上绝非“故意杀猪”,但他的草率直接导致了另一种生命的消逝,造成了损失。基于此,我们也要提醒广大卡友,每一次的承接订单,不只是运输后获得运费,安全运达才是本次订单的结束。如发生上文中意外事故造成托运人损失的,司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关于生猪运输,其实是有着一套最新且完善的国家标准的。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生猪运输管理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已于2024年4月1日起实施。标准规定了生猪运输的基本要求、车辆配备要求、运输作业要求、标识与随行文件要求,该标准适用于通过道路运输的生猪(包括种猪和仔猪)的运输管理,且聚焦于运输过程中的动物防疫管理。
该标准在基本要求中明确写明:从事生猪运输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并且生猪承运人应熟悉与生猪运输活动相关的动物防疫基本常识,生猪承运人应使用经备案的车辆运输生猪。在启运前,应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等。
标准明确车辆配备要求如下:
生猪承运人应根据生猪的大小、数量、质量选择相适应的生猪运输车辆。车辆和车厢的机械和结构状况应保持良好,车厢应能防止生猪穿栏、逃逸,并能保护生猪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应使用没有尖锐突起物、平滑安全的系挂装置,避免生猪受伤。车辆需要摆渡时,应有充足的安全保障设施。
应配备给水装置,宜配备提供饲料的食料槽等设备。
车辆应便于彻底清洗和消毒,应配备清洗、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品,并配备其他动物防疫设施设备。
车厢应能容纳运输途中的粪污,开放式生猪运输车辆还应能防止粪污从厢体侧面外流造成污染。
种猪和仔猪、按分区防控要求跨区域运输的生猪以及输入生猪相关疫病无疫小区和净化场的生猪应使用封闭式生猪运输车辆。
跨省运输生猪的备案车辆,应配备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卫星定位系统应符合JT/T794的规定,相关信息记录保存期限不应少于2个月。
很显然,无论是人员还是车辆都不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从实务角度出发,货主和司机在平台交易中,同样要有风险防范意识。
● 对货主:
运输前明确沟通货物性质,使用书面、截图等方式保留证据。
查阅承运人是否具备活体动物运输经验或车辆条件。
主动询问是否有货物运输保险,投保相应的“特种货物险”。
在“通用的货运平台”上下单时要注意甄别,选择专业活体物流团队,即便贵,也要图个安心。
● 对司机:
没有相应资质及运输工具,要拒绝不熟悉的特殊货物运输任务,特别是活体、危险品等需专业设备与操作流程的货物。
清楚货物属性,确保车辆适配条件,避免草率接单。
考虑为运输业务购买“货物运输险”,以防意外造成大额赔偿。
随着平台经济深入渗透到每一个县、每一户家庭,我们不能再接受“只是信息平台”作为卸责借口。信息撮合并不意味着免责,而是意味着更大的适配管理责任,建议平台能在以下三点作出改进:
● 健全运输匹配机制:
建议平台完善托运人和承运人所托运货物以及可承运货物车辆之间的匹配,系统识别到订单备注中的“活体”、“危险品”等关键词,则可以触发二次审核。
如货主如果声明是冷藏货物,那就应该只有冷藏车可以看到订单以及接单,而不是谁都可以接单。比如,需要运输的是大件货物,那就应该匹配大件运输车辆,而不是“大杂烩”。
● 完善赔偿机制:
如果发生运输货物损失纠纷,建议平台建立赔偿机制,而不是相互推诿。作为公共平台,解决矛盾是基本职责。
● 强制/默认保险机制建设:
为订单默认匹配货物运输险,根据货物属性动态调整保额。
该养殖户遭遇的悲剧,很可能不是最后一个。一次运输事故,暴露了平台、司机、货主之间责任的真空。当信任建立在不明确的责任之上,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信任的崩塌。唯有明确各方责任,才能重建信任的桥梁。平台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而从事生猪运输的企业和个人则必须要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只有各环节都做到规范,才能真正避免类似悲剧发生,而这个过程,当然是越短越好。
如果你还有任何疑问或希望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加入卡家的“货物保险交流群”,这里有货物保险行业的“大佬”帮大家答疑解惑,只管带着问题来就行!如您想定制专属保险方案可联系米粒旺旺。
混动轻卡适配101度大电池 真正可油可电
得益于电池技术和整车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国内新能源轻卡升级换代的速度亦在不断加快,这其中不仅有着适配140kWh、160kWh电量的纯电轻卡,也包含了采... 2025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