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常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些挂车厂老板在宣传自己的17.5米大板是合规的,让大家放心跑。我就纳闷了,大板合规化了吗?现在卖不合规的产品,都这么明晃晃,胆子怎么就这么大?
我保存了其中一个视频,他里面有三个观点,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对不对。
1.在某区域严查时,会将不合规的车型进行切割,因为用的是13.75米的牌照;
2.目前,19米和20米的挂车还在正常跑,因为他们都可以办理临时超牌;
3.2023年3月份17.5米板车并没有什么,新规和以前一样,只要是大家正规来跑17.5米挂车没有问题。
将问题简化,我们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17.5米大板车目前是否合规;
二是这些大板车是如何被“合规化”的。
● 首先,17.5米大板车合规吗?
答案是不合规。
早在200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取消了17.5米低平板半挂车的公告信息。根据2012年多部委联合发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专项作业车和其他半挂车的使用年限限定为15年。因此,理论上17.5米大板车在2022年应当已经被淘汰。
那么,大板车是如何被“合规化”的呢?
>>套牌操作
在2007年之后,个别地区为少量17.5米车型上牌。一些公司通过回购这些车辆的手续,然后用于挂靠经营,合法牌照的此类车辆数量极少。市场上更常见的是对合法车型进行大量套牌操作。此外,也有少数未获资质的17.5米大板车非法使用合规13.75米车型的牌照。
>>超限临牌
超限临牌原本设计之初是为了特定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它让那些因规格超出标准而无法获得常规牌照的特种车辆得以在未正式公告的情形下,有条件地运输超大型货物。这种牌照的使用受限于指定的时间和特定的路线。然而,在现实操作中,一些地区的俗黄牛和非法车辆改装商之间形成了利益同盟,滥用这一政策以推动他们的车辆销售。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超限临牌的合法用途仅限于大型货物的运输,任何其他用途都是对规定的违背。
● 为什么这些商家如此大胆?
随着货运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本应退出市场的违规大板车反而越来越受欢迎,这背后是利益的驱动。从既得利益者的角度看,整个利益链条很清晰:货主为了降低成本,希望用相同价格运输更多货物,倾向于使用容量更大的大板车;挂车厂和改装厂为车主提供非法改装服务以获取利润;运输人员为了在市场低迷时期接到更多订单,不惜违规运输;黄牛则在其中看到商机,通过收取临时牌照费用牟利。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违规17.5米大板车在各地横行,扰乱了货运市场。
在今年5月的时候,一位来自随州的挂车厂老板在目睹多地对大板车的严格检查后,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我,询问是否这种严查会导致大板车的运营停止。基于朋友的信任,我坦率地说了我的观点:短时间内不会停止。
除了上述的利益链条之外,监管治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现在的治理都是某个区域的一阵风,并没有做到系统性、广泛的治理。大板治理只有刮骨削肉从病根治理。
当然,我也劝他,同时我将这话借此也规劝社交平台上的这些挂车厂。现在是有空子,能把车子卖出去,但行业要发展,规范肯定是更会标准,这样的生意长久不了。并且,今年针对大板和超限问题肯定是多频的严查。那最后买单的是谁?还是我们的用户,也就是我们的行业的根基。
在我们的行业中,"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是不适用的,“唇齿相依”更为合适。在当下货运行业不景气的情况,只有大家都守规矩,才有更多的人吃上饭。
开启燃气重卡新篇 JH6 NG载货新品上市
运输成本的高涨,使得卡友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保障效益的同时,实现成本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成为了每一位卡友心中的头等大事.7月27日,以“... 2024年0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