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近期,随着多地如重庆、湖北、浙江等开始严查超长、超宽、超高的“三超”车辆,这一举措引发了物流行业的广泛关注。然而,尽管网络上关于治理“三超”车辆的讨论热度不减,实际情况似乎与之相悖。
据卡车之家近日在成都、北京、廊坊和郑州四城市进行的调研显示,违规率惊人,成都绕城货运大道出口违规率超80%,郑州郑庵收费站达89.7%,廊坊采育收费站81%,北京绕城高速更是高达100%。
网友们的反馈与卡车之家的调查结果相一致,表明虽然治理“三超”行动声势浩大,但在全国范围内并未形成足够的震慑力,超载车辆仍然在高速公路上肆无忌惮地行驶。
哪里不让三超车辆上高速?关于这个问题,卡友们的回答可谓是让人心酸又无奈。
“抖音里不让上”
“视频里不让上”
“高速根本就不管,给钱就让上”
“我在路上看见很多超长、超宽、超高的各种改装车,我也不知道网上传的是哪里传出来的假消息。”
“重庆也可以上,欢迎来重庆”一名IP地址在重庆的卡友在评论区留言。
在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上,虽然不乏关于“三超”车辆被禁止上高速的内容,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一些卡友在评论区表示,即使是重庆这样开始严查的城市,超标车辆也能够正常上路。有司机甚至目击了长度达到20米的三轴车在高速上行驶,令人疑惑这些车辆是如何通过检查的。
另外有人表示,京港澳、二广高速等路段上,三超车辆的数量众多,甚至有些区域即便是超过20或30米的车辆也能畅通无阻地上高速,这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治超成效的质疑。
“现在不超车谁还走高速,走高速的全是超限车。”不止一位卡友在评论区里讲到。这一说法反映了行业内的一种普遍心态。在物流成本压力和运输效率的双重挤压下,合规车辆在成本和效益上难以与超载车辆竞争。
在当前的物流市场中,超载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行业规则。据一名从业多年的卡友介绍,20年前快递快运需要的半挂车87方,现在组少130方,大一点的160方、180方、210方,现在一车能装以前三车的货,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推动了超载行为的普及。
货主为了降低成本,更倾向于选择容量大、价格低的三超车辆。这种市场需求导致了不超载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数量逐渐减少,只能选择走国道或省道,而那些敢于超载的车辆却因为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而广受欢迎。
市场的扭曲导致了一种讽刺的现象,即不超载的车辆被视为没有竞争力,只能被边缘化,而敢于超载的车辆反而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并有足够的利润来支付高速公路的通行费。
于是有人调侃,不超的车根本没资格走高速,只能被淘汰,敢超的车才能生存,才能有钱走高速。
治超行动在我国已经实施了二十年,但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卡车司机和物流从业者中,这种行动被看作是“雷声大雨点小”,并且他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卡友们普遍认为,治超行动往往是短暂的风波,或者即便有检查,也会有“黄牛”存在,帮助超载车辆规避检查,而且一旦某个高速口不能通过,司机们会换另一个口尝试,总能找到办法上高速。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不同省份在执法标准和力度上的不一致性导致的,超载车辆可以在某些地方轻松逃避检查。因此,公众和从业者呼吁应该全国范围内统一执法标准,以避免治超行动成为形式主义。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卡友在评论区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交通部门管不了超载,他们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开上30米长的大半挂车了。这种讽刺性的评论反映出了从业者对于治超政策执行不力的失望和对未来可能进一步放松监管的担忧。
显然,要想真正解决超载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更为严格和长期的措施,确保治超行动能够持续有效,同时加强跨地区的执法合作,确保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执行,以彻底根除超载现象,保护合规运输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燃气增程上场 乘龙L2 CNG混动轻卡速看
运价低迷,挣钱不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纯电车型成功在竞争激烈环境下,冲杀而出成为了城配运输的首选.纯电车型不仅运输成本低,而且还能规避城市限行... 2024年0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