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卡车新闻 > 业界动态

林运:中国商用车出海 新环境下新征途

2023年3月28日-29日,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十堰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湖北省经信厅、东风公司和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应变 求变 谋变——共创商用车发展新局面”为主题,共设“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4个主题论坛”,旨在联合能源、交通、信息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讨商用车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商用车高质量发展。其中,在3月29日下午举办的“全球化发展与供应链安全”主题论坛上,罗兰贝格商用车高级专家林运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林运:中国商用车出海 新环境下新征途

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领导,我们是罗兰贝格,一家源自德国的咨询公司,大家听到德国就知道,德国是汽车的发源地,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我们服务了大量的车企,除了德国,还包括我们帮助很多中国的车企,去学习,去借鉴一些西方的经验,但是这几年我们发现一个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欧洲的企业,他们在看中国,比如说在看中国是怎样做软件定义汽车、中国的新势力、中国的新能源、包括新模式,这也恰恰反映了中国的汽车工业水平,这几年快速地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使得这几年中国汽车的出口,也得以快速地发展。

从我本人来看,我从大概2016年在关注乘用车,包括商用车,我发现这几年,大家关注于出口的课题有很大的变化,可能在2015年之前,大家更多关注是我要进哪个市场,要做整个市场的扫描、全局的扫描。这几年大家关注的点更加清晰,比如一些重卡企业,除了关注原来的印度、巴西,到开始想着自己下一代高端重卡如何进入欧洲,轻型商用车企业,他们原来没有办法进到欧洲,但是欧洲前面提到VAN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有很大的机会,包括乘用车他们开始关注一些新能源市场,中国车企出海的信心、包括实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强,非常开心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做一个探讨。

今天市场的部分我不会做太多的讨论,因为大家讨论这个比较多了,我们后面有几个大的议题,整体上来讲,我们说去年虽然说整个商用车市场是下滑的,但是有两大核心机会,一个是新能源,大概渗透率达到9%,另外就是整个商用车的出海,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我们认为说这两个,还会进一步地发展,可能后面像自动驾驶、智能化,我们认为这也是中国汽车下一个核心的竞争力,这也是中国这个汽车能够领先于世界,在国际平台上竞争非常重要的产品抓手。大的这个量我就不说了,各种口径的问题,可能大家讲了有50多万,有60多万,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整体上来讲,虽然说过去2021年、2022年有像经济、能源危机、货币包括地缘政治等等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会发现每次这样的一个扰动,都是中国企业的机会,你会发现市场没有变化,那你也没有机会,所以这是一个大的点,这个里面我稍微点几点,大家值得关注的,一个是说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一定承压,中国汽车是一个高性价比的产品,其实也是比较大的机会。包括能源价格的高涨,你会发现新能源这几年在欧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也成了中国企业进入的窗口期。

包括像俄乌战争带来全球供应链的紧缺,中国具有高韧性的供应链体现,能够支撑我们应对这样的供应包括成本的变化。后续我们还提了智能化等等这样的技术,都是我们中国企业能够走出去非常重要的契机点。

前面我们讲了中国出口去哪里,我们这边放一张图是站在全球视角,首先这是一张轻型商用车的图,轻型商用车还是集中在中国、北美、还有欧洲,整体谈哪个国家的轻型商用车的市场增长更快一点,意义不大,整个市场比较平稳,我认为这个里面对中国企业,一个是欧洲的新能源,可能是一个短期里面非常重要,大家要抓的一个机会,第二个是中重型商用车,一样的,中国、北美、欧洲也是非常大的市场,中国这几年2022年经历了下滑之后,后面有比较快速的反弹,除了这三个市场,我们认为北美和欧洲,因为北美的法规包括欧洲重型车的新能源化比较慢,所以,北美和欧洲我们进去,我们认为还是目前来讲难度比较大。

但是这个也是我们下一步可以探索的,除了这个市场之外,我们值得关注的是标注的其他亚太区,你会发现2022年的占比,达到了21%,在全球,2021年只有13%,就是印度、东亚、东南亚的国家在快速地崛起,所以我们说中重型商用车,短期抓住其他的亚太市场、东亚、还有一些中东、伊朗、南美这样的机会,是非常关键的,这是整体的市场。

这边要分析几个大家去年关心非常多的俄罗斯市场,为什么我说市场的畏缩不代表没有机会,俄罗斯的市场去年整个是大幅下降的,但是你看中国的车型,由于断供的一些影响,我们看到全球的七大品牌,我们这边叫欧洲七姐妹,蓝色从2018年占俄罗斯的33%,2021年是26%,2022年1到9月只有9%,这样的扰动带来的中国市场的机会,不管一汽还是重汽都加速推广。我认为俄罗斯市场的意义不在于完全是量,因为中国中重型商用车的出口大量是载货车自卸车,俄罗斯这样的市场可以更多出口牵引车,我认为牵引车的快速突破到俄罗斯,可能成为我们下一步进军欧洲的桥头堡,是非常重要的尝试,不止是量的增加,还是品系、定位、品牌力的增长。

除了俄罗斯还有亚太,主要是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几个大的市场,印度的量很大,因为关税的问题比较难进,大家更多思考是能不能去本地找一些合资合作的伙伴,但是本土有TATA、马恒达,非常低成本的国家,整体上印度还是有难度,但是印度市场的增速是可观的,我们认为对亚太市场,除了关注东南亚、澳新这些的,印度下一步通过什么形式进,也可以有更多的讨论。

第二部分,我们除了市场,更多谈这样的国际化,要做哪些思考,这边的三个城市,九个议题也是我们过去一两年,我们去年做了10个左右,帮助车企探讨这样的一个国际化的项目,这边我们做了一些罗列,可能大家第一思考的是说模式的全球化,像刚才那个老师也讲了,从原来的KD,到全球人才的布局,涉及全球的人才,包括全球的运营体系,是更加深入,不仅仅是CBU整车出口的模式。

第二个点,随着模式的全球化,有价值链的本地化,包括里面包含的生态、渠道的管理,以及生态链的本地化,最后是更加深入的是业务的多元化,这个里面包括创新的模式,除了整车之外的金融,以及我们认为非常有机会的是新能源跟智能化该怎么做,所以后面我们会跟大家就这几个议题,做一个探讨。

全球化来看,应该分成四个阶段,一个是简单的整车贸易,第二个是KD,第三个是逐渐有更多的本土化的工艺生产,到最后完全的研产供销、价值链的一体化,中国的车企大部分仅仅在萌芽期,部分有到探索期,有一定的KD,但是到拓展期非常少了,基本上大家没有做这样的布局。乘用车企业有部分已经到了拓展期,这个是整车,我们现在一个发展的阶段。

同时你从全球的范围来看,你会发现中国的中重型商用车,还是在部分的重点市场形成规模,但是整体还是比较弱的,我们并没有在一个主要的大市场,比如说像欧洲、北美还有东南亚一些核心的区域里面形成聚集和绝对优势,还是一个比较依赖海外的经销,有一单卖一单的模式,但是我们觉得未来随着量的上来,有越来越多全球销售区域的形成。

第二点,我们叫组织的全球化,这里面可能包含了7个议题,第一个是市场的能力,前面提到了,单纯地依靠整车的出口,可能并不需要太多的进行当地市场的一些了解,但是你发现越来越多的车企,在去讨论出海,不仅仅讨论的是市场的规模,还讨论的是当地除了做一些法规的适应,还做一些当地更加深入的产品定制,去满足当地用户的一些需求,所以这个市场能力、当地的一些用户调研跟洞察能力非常重要。第二点是整个销售能力,前期可能大家更多的是依赖一些国内的经销商做一些批发,或者销售,慢慢地走到了海外经销商,去当地设立一些销售公司,去进行网络化的管理,这个也是第二个点。

第三点,是商务的能力,跟经销商对等,大部分的车企在某一市场是依赖单一的经销商,后来量越来越大,大家会思考拓展自己经销商的网络,平衡各个经销商的关系,也是大家讨论比较多,售后、备件、营销、包括网络管理都是相对类似的逻辑,我就不赘述了。

第三个点也很重要,就是合规性的问题,大家知道我们经常聊到,为什么欧洲、北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难进,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我经常听说国内某一个车企去欧洲搞认证,可能认证了好几年才下来,这个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随着量的拓展,特别大家进入相对发达的国家,合规管理的体系就非常重要。人才管理、市场规划、越来越多的合规,甚至市场关系也会纳入整个全球化网络的规划之中。

第四个可能是大家讨论最多的,我要不要去当地建厂,要不要做布局,我们认为海外生产有五个大的核心考量点,一个是市场的战略性,就是量非常常规。第二个就是进口的关税,包括生产方面的一些政府的支持,资源可得性更多考虑当地的合作伙伴,包括当地的工业基础能否支撑,盈利性和自身的营运的能力,那么我们发现这个里面可能会有机会,我们举了三个案例,第一个我们叫CBU,就是整车出口的模式,主要在一些缺乏资源,以及当地保护比较强的一些地区,缺乏资源我们就举一个最典型的,就是沙特,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关税比较低,大部分在沙特就是整车出口,不会考虑本地化的工作,第二个是KD,跟CBU共存,取决于主机厂投入的决心。

比如部分主机厂把俄罗斯定位成重要的市场,同时考虑到关税的这个成本优势,可能会选择KD,但是有的主机厂认为说,俄罗斯可能非重要,所以可能更多是维持存量,选择贸易的模式,但这个也会随着大家对于俄罗斯市场的态度,会发生一个转变,第三个也是KD和CBU共存,但是可能更多考虑的是规模和税收,比如说越南,牵引车是没有15%这个特殊销售税的,所以用CBU更优,专用车、自卸、载货等等市场大,CBU税收高,所以用KD模式,所以会结合车型和关税进行整体的制定和统筹。

第五点是渠道,渠道模式我们这边举了两种,一种是左边,一般依赖国内的经销商,统一负责海外的销售,比较简单,就是外包给别人的模式,第二个我们发现说现在随着海外国际化的拓展,大家越来越思考设立一些海外的子公司,通过这个子公司去开展总经销,总经销再吸纳当地的经销商,可以简单理解把国内的网络和营销体系,慢慢地迁移和复制到海外,这是这一两年大家做的比较多的动作。

第六个是供应链的本地化,一开始还没到生产的供应链,这里面包含一些什么呢,商用车,大家有的挂车、融资租赁,包括经销商相关的一些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的建立,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点。还有渠道和营销的本地化,你会越来越发现,早期的时候可能中国的车企去销售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国外销售的车,品牌乱标、标识乱弄,或者同一个车型到国外的时候,换一个国内不会用的logo,就是品牌标识,大家不在意,更多在意的是把这个车卖出去,慢慢我们发现随着量的提升,包括你想定位做这个高端化,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去注重国际化,包括海外品牌的推广,所以你会发现这几年我们国内做的一些品牌定位的项目,会顺带说,我怎么样让这个定位能够适用我这样的全球化的拓展,也被纳入议题。

第七个是创新的业务模式,我们观察到海外的经销商也在用,比如推广一些新兴市场,有一些整车的免费试用,包括大客户的一些免费服务,包括一些线上营销等等,这些可能中国在用的,这些模式也在慢慢往海外做一些迁移,同时在这个服务方面,一方面是用主机厂独立的售后站,但是我们发现海外的总经销的授权独立服务站,以及借助发动机,或者是变速箱这样的一些零部件企业,在海外的网络,也是构建整体多元服务网络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八个是商用车金融,这个大家讨论比较少,因为今天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产品、定义、出海,金融有两个点,一个是由于出海本身国内经销商也好,他要承担比较大的资金压力,所以一方面是如何支持你的合作伙伴去出海、去覆盖这样的一个资金成本,这是一个金融的点,第二个是海外的主机厂消费金融,因为车走出去了,但是我们的服务体系,当然可能售后是走出去的第一步,金融走出去可能现在大家做得比较慢,所以说围绕这个汽车消费信贷、融资租赁、二手车置换,还有以租代售这样的一些汽车金融服务,也可以在当地找一些合作伙伴,帮助我们去做这样的一个推广。

最后一点是新能源和智能化,当然这边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我就不过多地赘述了,新能源这个点其实是很有的谈的,现在前面提到的像大通在欧洲做得非常好,其实跟欧洲本身新能源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欧洲的中重卡,现在新能源几乎没有,一年可能很小的量,但我们认为凭借新能源,也有可能是进入欧洲市场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第二个就是智能化,包括现在2022年前后,很多主机厂都推出了智能驾驶L2+的产品,慢慢开始路测,开始商用化,这块走的也是比欧洲的企业要快,这个也有可能成为我们切入海外重要的抓手。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感谢大家的时间!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余乐:商用车新能源转型趋势与企业发展

2023年3月28日-29日,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十堰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湖北省经信厅、东风公司和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应变 ... 2023年04月04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