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卡车新闻 > 业界动态

张国胜:高速公路车救援装备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28日-29日,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十堰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湖北省经信厅、东风公司和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应变 求变 谋变——共创商用车发展新局面”为主题,共设“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4个主题论坛”,旨在联合能源、交通、信息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讨商用车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商用车高质量发展。其中,在3月29日下午举办的“专用车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部部长张国胜发表了主题为《高速公路车辆救援装备高质量发展探讨》的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张国胜:高速公路车救援装备高质量发展

谢谢!非常高兴再次来到美丽的汽车城十堰,我是来自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张国胜。今天分享的主题是《高速公路车辆救援装备高质量发展探讨》。

我是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一名科研人员,同时也在中国公路学会道路救援分会的兼任副秘书长。我主要从事交通运输安全应急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政策研究工作,也希望以后跟大家能成为朋友。

今天有幸跟大家结识,首先介绍下我所在的单位——公路院,行业内也叫公路所,是交通运输部下属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公路院总部位于北京北三环蓟门桥东南方向。同时公路院在北京通州有一个3700多亩地的公路交通试验场,欢迎大家去前来参观交流。相信业内许多同仁都去过我们美丽的试验场。

公路院下设九个事业中心,我所在的中心是汽运中心,主要以运输装备为核心,运输过程为主线,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我和我的团队在过去的几年中,在安全应急领域进行了一些科学研究,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取得了系列的研究成果,也出版了一些标准和论著。此外,我们团队曾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和公路学会一等奖等。这两型装备就是“十三五”期间我们团队围绕着高速公路车辆救援实际需求而研发的轻重两型装备。

结合今天论坛的主题“专用车高质量发展”,我给大家分享的是高速公路车辆救援的话题,实际上,更多说的是清障救援车。在高速公路安全畅通保障方面,清障救援车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正如杨秘书长之前所提到的,高速公路是我们国家路网的大动脉,承载了道路运输70%以上车流量,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百姓的出行做了很大贡献。截止2022年底,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行总里程为17.7万公里,排名世界第一,我们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汽车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题,在座有很多同仁都是汽车领域的专家。截止去年年底,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机动车的保有量已达到了4.17亿辆。正如姜总之前所提,去年新能源车销量也实现了爆增,截止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量为1310万辆。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尤其重特大节假日的时候,如何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成为了重要话题。事故、故障总是难免的,在这个背景下,就对高速公路车辆救援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周,我们团队前往广东粤运交通拯救有限公司调研。广东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了1万公里,粤运拯救负责其中7000多公里的车辆救援保畅任务,仅去年一年车辆救援量就超过了20万宗,折合一算,相当于每公里平均救援数量已经超过了30宗。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的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数量是逐年增加。高速公路车辆救援装备的需求也在随之增长。

下面谈下高速公路的车辆救援。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是高速公路运营单位自己或委托的救援队伍进行的,其职责是清理故障车辆和事故车辆,以保障高速公路的畅通。这项救援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拖车,而是针对不同的事故形态和故障形式,采取相应的专业作业,如牵拉、起吊、扶正和拖运等专业技术工作。此外,在救援过程中有时也需要提供伤员救助,但这并不是主要工作。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主体是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单位,也是我们在座车辆救援装备生产制造企业的“金主”。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对交通应急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设施、队伍的建设。同时2023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也提出“阳光救援”的要求,对高速公路车辆救援行业来说,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下面围绕专用车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我将介绍高速公路车辆救援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问题,以及对未来高速公路车辆救援装备的预测研判。

首先介绍一下目前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一)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作业环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高速公路有其特殊性,我们都知道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跨越式的、高填方的公路,在快捷高效服务的同时,一旦出现车辆救援需求时,由于缺乏与主干路的直接衔接,救援的时效性和操作空间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二是高速公路存在特殊路段,如匝道、桥梁以及隧道等空间受限的场景,大型装备往往作业受限,伸不开“胳膊腿”。

三是如果有车辆意外翻离了护栏,如落水,或者坠崖,救援难度也随之加大。此外,遇到恶劣天气,如雨雪雾,尤其东南沿海地区的团雾天气,都会让救援工作的风险和难度加大。

(二)高速公路车辆救援具有一定风险性。一是车辆救援现场存在一定风险性。特别在高速公路作业过程中,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作业区域的设置,路锥摆放时往往不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多车连撞等事故时有发生。

二是在作业过程中肯定存在一些车辆问题,比如车轮胎抱死等情况,如果在装卸过程中没有进行很好地固定或没有进行正确的操作,那么进行拖牵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在运输过程中的跌落或引起失火等问题。

三是针对大型的车辆救援过程中还可能会用到汽车吊或者用到叉车,这就导致,如果你使用不规范,以汽车吊为例,可能造成货物的损失。严重情况下,汽车吊甚至可能翻车的,这种视频在网上也能查到。

(三)高速公路车辆救援装备发展瓶颈。我国车辆救援装备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通过整体引进、吸收仿制再到自主研发,实现出口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地区,但是我们的车辆救援装备仍面临问题,即专业化整体水平偏低。主要体现在:所采用的底盘主要是载货车的二类底盘,其最初设计时是按照运输货物的需求进行设计的,从受力方式和结构布局角度而言,其不能满足我们实际的救援需求。

目前我国车辆救援装备生产企业的规模还有待提高。内企业如粤海、帕菲特等,徐工随车正在涉足车辆救援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四)高速公路车辆救援从业人员专业化缺失。目前从事车辆救援的人员,尤其是在高速公路领域,还没有纳入专业的技术管理。在浙江高速和江苏高速等地,通过探索汽车救援员和救援机械操作员的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解决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问题。整体来看,全国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由于操作不当和技术不够成熟导致被救援车以及救援人自身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五)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整体行业信息化水平偏低。一是行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整体是偏低的,如信息获取,报警信息、信息传递、资源的调配、过程监控以及服务跟踪的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

二是针对高速公路车辆救援多个部门协同合作、联勤机制尚未有效实现。前段时间我去了浙江调研,他们有一个品牌“急客通”,能够做到“一路七方”,即一方发现,多方共享。

三是在车辆救援信息的获取方面,目前采集的信息不准确,有时会出现“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的情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以来,各省做了很多高速公路车辆救援的探索,总结了一些新模式、新经验和新方法。我们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需求方,来到了十堰这个汽车城,也是我们专用车的主场。从我们行业的角度出发,下面谈下高速公路车辆救援装备发展需求研判。

一是整体朝着系列化、多样化和重型化的发展方向。相对于普通货车,车辆救援装备数量较少,但其产品价值相对较高,更新迭代速度快。现在车辆救援装备分为平板型和拖吊型两种形式。有蓝牌拖吊、带随车吊的平板、纯电动的拖吊、25吨的平板以及全地落式车型等各种形式,实现系列化和重型化。

二是正朝着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夜间的救援工作,增加了旋转式探照灯,,也加照明设施,同时还做了很多吊环的创新。产品需要符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三是正朝着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由于高速公路有许多特殊路段,因此车辆救援也需要针对性地设计。例如,360度旋转的装置可以适应隧道狭窄的限制;业内粤海推出的滑动式旋转吊臂可以实现吊臂的纵向前后移动;推出了拖牵诱导系统,为作业人员提供支持。不同的企业在根据作业需求进行创新,以提高专业化程度。

四是正朝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可视化操作、智能安全操作、危险工况预警和远程监控等智能化功能。这些智能化功能能够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和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第五个正朝着轻量化、节能环保化的发展方向。轻量化是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在不影响作业性能、车辆安全可靠性,以及整车品质的情况下,轻量化能够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六是正朝着多功能化的发展方向。在平台和专业辅具的基础上,车辆救援装备可以实现功能的多元化。例如,折叠式的吊臂可以通过辅具直接高效拖吊车辆;多功能车载叉车能够在隧道狭窄受限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功能,实现一机多能的效果。这些多功能车辆救援装备能够提高效率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需求。

七是精细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技术含量。如,随着新能源车数量的暴增,车辆救援也需要研发相应的救援技术装备,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客户的需求。去年台湾艺人林志颖的驾车发生事故之后,在吊装救援作业过程中又出现二次着火时间,暴露出新能源车事故后的电池安全稳定问题,事故新能源车救援二次燃烧的风险?如何去评估?这都是需要我们装备生产制造单位去研究、去解决的。

针对专用车高品质发展,都需要新技术的涌现,我在此抛砖引玉,由于时间原因,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经演讲嘉宾审阅)

文章标签: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于畅洋:专用车行业近期国内法规的影响

2023年3月28日-29日,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十堰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湖北省经信厅、东风公司和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应变 ... 2023年04月03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