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卡车新闻 > 业界动态

肖俊涛:产学研用助力汽车产业低碳转型

2023年3月28日-29日,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十堰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湖北省经信厅、东风公司和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应变 求变 谋变——共创商用车发展新局面”为主题,共设“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4个主题论坛”,旨在联合能源、交通、信息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讨商用车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商用车高质量发展。其中,在3月29日下午举办的“商用车新能源转型”主题论坛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系主任肖俊涛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肖俊涛:产学研用助力汽车产业低碳转型

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是来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肖俊涛,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总体介绍、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要求、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构建、体系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实践。

首先是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总体介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以汽车命名的省属普通高校,是一所汽车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建校50年来,植根汽车产业,服务汽车产业,走产学研用一体化特色发展之路,围绕汽车产业链构建相应学科专业,形成了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汽车材料与轻量化制造、汽车产业发展等3大优势学科群;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等8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以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布局,拥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一流专业,15个湖北省一流专业,在校本科生近20000人,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学校与东风汽车公司、十堰市政府共建了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0余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拥有省重点实验室、省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5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组建了16个商用车领域的科技创新团队,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科技重大重点研发计划等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产生了一大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目前,学校正在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35年将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其次是明确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要求。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主要是指汽车制造业由高能耗、高污染、高产能、劳动密集型转型为低能耗、无污染、高智能、科技密集型,汽车服务业由低标准、低水平、低效益、不规范向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规范化转型。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优化汽车产业结构、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汽车技术变革、创新发展汽车服务业、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型汽车人才培养、汽车产业新生态的构建等多方面。数据显示,当前汽车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源于商用车,每辆重型货车的燃油消耗约是乘用车的19倍。虽然商用车保有量仅占我国汽车保有量的12%左右,却产生了汽车56%的碳排放。2022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下降31.9%和31.2%。然而,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销售23.75万辆,同比增速89.6%。商用车行业正在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由于用车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技术路线、转型类别、转型领域、应用场景、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整合人才、技术、智力、数据等要素资源协同创新,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予以有效供给。

第三是如何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事实上,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将有助于科研力量、资金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整合,更加顺畅地打通创新过程的上中下游各环节,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协同合力。为此,需要构建市场导向、政府扶持、企业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引导者,需要面向市场解决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加速成果转化进程,推动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应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作用,广泛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升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政府是技术创新的推动者,通过出台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研发,主导建立相关机制,创新科研管理和评价激励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和科研机构积极性,重点解决共性技术问题,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重要阵地,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实现校企教学、科研、服务、实习、就业全方位一体化合作,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无论是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都需要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利益链、人才链、生态链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创新体系。

第四是体系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实践。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主动融入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体系,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与十堰、襄阳、随州、武汉经开区政府,与东风汽车、奇瑞汽车、吉利汽车、北汽福田长城汽车等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学校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三大新工科分别融入新能源汽车、汽车智能化与信息化、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链,与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2021年1月,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了“湖北省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这是十堰第一家产业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是在中国工程院的支持下,由十堰市政府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共同主办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采取“公共研究院-校际研究所-企业研究室”三级管理架构,实行“3*1+X”(政府+院士专家团队+高校+需求企业)新运行机制,注重对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加大成果转化和推广使用力度,截至2022年,研究院引进17个专家团队(其中院士专家团队5个),设立6家技术研究所 ,20家企业研究室,达成具体合作项目46项,合同总金额2257万元。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作为汽车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人才培养应当满足产业变革发展需求。当前,随着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汽车产业人才培养面临四大挑战:一是跨界产业进入的挑战,IT企业纷纷进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汽车出行领域,对传统汽车企业形成了挑战;二是对大学生知识需求发生新变化的挑战,要求学生具备技术、管理、经济、文化、素质等交叉融合的综合知识;三是对大学生能力需求发生新变化的挑战,新能源、新材料与信息化技术的交叉融合改变了汽车价值曲线,要求学生具备持续学习和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能力;四是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新变化的挑战,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知识更新加速,借助互联网提高知识获取的广度和深度已经普及,为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培养学生提供了方法支撑。为此,学校对汽车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育新一代具备学科知识融合、强于工程实践、创新创业转化能力强的高端汽车工程师。对汽车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是: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学创融合,产学研用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创新。迄今为止,学校已为汽车行业培养了11万名专业人才,被誉为“汽车工程师的摇篮”。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嘉宾批评指正!最后,欢迎各位领导嘉宾莅临学校指导工作和合作洽谈,祝各位领导嘉宾身体安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文章标签: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刘延:干线物流自动驾驶测试测评研究

2023年3月28日-29日,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十堰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湖北省经信厅、东风公司和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应变 ... 2023年03月31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