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对蓝牌自卸车的整车长度、货厢内宽以及轮胎布局都进行了强制限制,也就是说车辆的货厢容积将会有一定收缩,并且后单胎的设定也会让车辆的脱困能力和载重能力受到影响,复杂工况下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下降。总而言之,新规自卸车的用车场景将会发生巨大变化。那么,新规车型到底适合哪些用户使用呢?
结合我们采访经销商和用户的情况来看,影响他们买车的最大因素就是载重能力。除了后轮变化之外,最为直观的就是以前老法规后双胎产品可以将货厢做到3.95米,容积基本上可以达到6方左右。而新规要求后单胎自卸整车长度不超5米、货厢内宽不超1.6米,其货厢长度普遍在2.8-3.2米左右,容积多在2.5-3.5方附近,承载性能和装载能力都有明显差距。
老法规车型的后双胎和大货厢设计,可以让车辆拥有更多的“潜在”能力,这部分用户在运输过程当中通常都是重载。正因如此,很多用户习惯了用蓝牌车进行重载运输,而新规后单胎蓝牌车在这方面的能力明显削弱许多,可能就不太会转过头来购买新规自卸车。
对于在载重和方量上有硬性需求的用户而言,新规产品将很难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他们或更趋于把自己的驾照升级到B照,去购买承载能力更大的黄牌车型,这样才能满足货运客户的装载需求。因此,新规车型在这部分用户中的位置十分尴尬。
当然,新法规产品也有它的优势。由于新规车型将整车长度限制在了5米以内,让车辆具备了出色的灵活性和操控性,更加适合在相对复杂的城镇里进行工作,例如地下停车场、郊县狭窄道路以及城市小区建渣清运等。再结合车辆后续年检以及道路治超趋严等情况,那么对于追求灵活性且没有极致载重需求的用户来说,后单胎自卸车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还有一部分用户可能是小绿牌拖拉机以及小黄牌农用车的升级者。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等环保要求下,会逐步淘汰这部分高排放车辆,而被淘汰车辆的部分用户可能就会考虑升级到新规车型,并且从使用场景和工况来看,新规自卸车基本上能够满足这一类群体的用车需求。
新政之后的蓝牌自卸车将面临行业大洗牌,后双胎蓝牌产品也将逐步退出蓝牌市场,那么这种变化将会对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通过与多个经销商以及卡友交流发现,首先可以确定是,未来的蓝牌小自卸一定是走合规化路线,因此市面上的产品肯定是以后单胎车型为主,也是从根源上来减少超载超限等行为,从而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且从政策层面来看,新法规车型可以有效避免后续年检以及路面治超方面带来的麻烦。
其次是小尺寸黄牌自卸车市场或将迎来一定幅度的增长。很明显,在9月1日蓝牌法规实施之后,后单胎车型更加适合城区作业以及标载化运输。如果对方量和载重方面有更大需求的话,升级B照选择黄牌产品或许更加不错。
这类用户的目标产品主要集中在车货总质量12吨以内、整车长度5.5-5.7米左右的车型,虽然其尺寸不大,但它兼顾了一定的灵活性,并且这类产品的合规装载能力在8吨左右,整体的驾驶感受和工况场景与此前蓝牌小自卸接近。并且最为重要的是,这类小尺寸黄牌车型满足了合法运输的前提条件。
● 编后语:
在蓝牌新规下,卡友们可能要改变这种多拉、快跑、重载的运营方式,如果确实对载重需求有很大要求的话,完全可以去选择12吨的黄牌自卸车,从而有效规避超载所带来的行车风险。
并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个趋势,在过去这种尺寸不大的小自卸车市场当中,蓝牌小自卸占据了多数。而3月1日蓝牌新规发布后,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发生改变,蓝牌小自卸的占比可能会逐步下降,反之整车长度没超6米、车货总质量12吨以内的黄牌车可能会开始逐渐增多,能够胜任更加复杂的工况场景。
各位卡友,你们会选择新规下的蓝牌自卸还是升级到B照购买黄牌自卸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文/龚弋新)
重点整治货车!15部门联合印发重磅方案
二十大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把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作... 2022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