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小编要在这里介绍两个品牌:上海汇众和南汽凌野。它俩曾和上汽红岩一起,并称“上汽三兄弟”,但三者的最终结局却成为了“红岩成功、汇众出售,凌野被弃”。境遇为什么会如此“天差地别”?且看我细细道来。
我们先看凌野这个卡车品牌。2000年,国内商用车市场迎来了飞速的发展,有行业人士分析,此时国内卡车行业正处在中型转重型的过渡期,2000-2003年间重卡销量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5%。
当时的诸多车企都认识到中国的重卡时代即将到来,而作为国内轻卡的摇篮;同时也是国内较早一批开启合资的车企,南汽怎么会放弃这个市场爆点?
彼时,南汽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了引进“外援”的模式来开发重卡。引进吸收了五十铃、日野和台湾的重卡技术和领域专家。在南汽自己技术人员和外企的通力合作之下,通过整合国内零部件资源最终推出了“南汽凌野”这一卡车品牌。
在当时,南汽对于凌野颇为重视,不仅斥资10亿制造全新生产基地,而且在产品制造方面,更是达到了当年的顶尖重卡水平;同时,25万元的产品售价和务实的营销政策均印证着南汽凌野将有一个良好的市场表现。
可惜,就在凌野重卡研发的时候,上汽收购南汽的谈判也在同步进行,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凌野重卡的未来充满了变数。2007年12月随着上汽收购南汽成功,凌野重卡也正式成为了上汽旗下的重卡品牌,与红岩、汇众、凌野并成为“上汽三兄弟”。
● 我们第二个“主角”:上海汇众正式登场。
根据历史,1987年,上海市政府要求上汽所属企业以为桑塔纳配套为目标,进行重组和技术改造,上海重型汽车厂、上海汽车底盘厂和上海第二汽车底盘厂合并为上海汇众。
得益于“交通牌”和“大通牌”卡车曾经的辉煌,上海汇众对于进军重卡行业信心满满。时间来到了2001年,韩国双龙汽车根据战略调整,割出重卡业务线全面发展乘用车和小型商用车领域,经多方接洽谈判,上海汇众成为接盘者,以320万美元购得了双龙重卡、大客车的生产设备和模具。
上海汇众尽管引进了双龙的生产线,但是并没有完全照搬双龙的产品,而是根据国内卡友需求对于车身外观,驾驶室、动力链和底盘均作出了适应性的变化,比如采用斯太尔技术、搭载上柴、潍柴等多个马力段的发动机等诸多“本土化改造”;而且后续又推出了如“路舰队”系列高端重卡车型,一度收获了不少卡友的关注。
在2006年、2007年,上海汇众的销量一度达到了2595辆,发展前景十分被看好,但是随着上汽收购南汽的成功,凌野重卡也正式成为了上汽的商用车品牌,红岩、汇众、凌野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
当时“三兄弟”中,红岩的实力最强,销量也最高,上汽将商用车的全部资源向红岩倾斜,汇众和凌野逐渐被边缘化。最终,上汽放弃了凌野品牌,将汇众售予中国重汽,重汽基于汇众的技术,打造出了重汽豪瀚这个品牌,至此,汇众和凌野两个品牌正式成为了历史。
四大福利 江西五十铃铃聚日惊喜不断
精彩与铃,聚在此刻!5月10日,江西五十铃第三届“铃聚日”以云直播的形式与铃粉们空中相见,引发阵阵热潮.全场高能不断,江西五十铃于现场发布“柴汽... 2022年0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