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伴随着不断的解禁,皮卡热度越来越高,有不少厂家也投入到了皮卡行业中,甚至前些日子有网络传言称:客车制造商宇通,也要进军皮卡,并且在一些活动上,公布了一些皮卡车型的设计草图。而这不仅让我们联想起了一些其他的企业,比如吉利、奇瑞、现代、重汽,甚至是菲亚特和大众等等。
多家车企有何关联?
简单地说,这些企业都曾经推出过一些皮卡产品,或推出过一些皮卡产品的假想图,申报过一些专利图。而这些车型拥有一个共性:采用了承载式车身。
以吉利最新申报的车身专利为例,从车身轮廓上,我们能够明显看出这款白车身,应该是为一款皮卡车型所设计的。而车身轮廓之上,我们看到了不少承担碰撞受力和保障主体框架刚性的纵梁设计等等。简单的说,从这张设计图上,我们就已经能够明确的看出,吉利将会推出一款采用承载式车身的皮卡车型了。
承载式车身的皮卡不同于传统皮卡,它拜托了底盘与上装分开的传统结构,更偏向于轿车或者城市SUV,这样一来,车身行驶中的外力都将有车身承担,也就是说在重压,或者极度坎坷的高外力条件下,其车身可能会发生形变,导致车门无法打开等等问题。而这,也决定了其不适合装载、越野等等用途的属性特征。
但承载式车身的皮卡制造成本更低、自重更轻,同时具有更好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在车辆行驶、遭遇冲击的时候,其车身受力无需经过底盘的二次传导,也就是说其舒适性要更好。而这一特性,也决定了其更加适合在城市内行驶。那么,众多车企纷纷投身于采用承载式车身皮卡的研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积极拓圈 盘活皮卡市场
其实车企这么做,就是要不断扩大皮卡的市场。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皮卡总销量在50万辆左右,而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总销量,则分别在将近2000万辆和500余万辆。面对动辄超越自己十倍甚至是数十倍庞大市场,虽然皮卡是一个细小分支,但也难免小了一些。
要知道,在2020年,皮卡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都是靠着长城“炮”一家子撑起来的。而长城炮虽有区分乘用版本、越野版本和商用版本,但在其身上,四驱、差速锁等字眼几乎均有出现,而其他热销产品,诸如:长安凯程F70、五十铃D-MAX等等车型,也都纷纷主打了越野这一属性。
也就是说,50万销量的皮卡,一直都在“一条腿走路”。同时,我们再将眼界放开,乘用车市场,无论是前些日子爆火的SUV,还是“中流砥柱”轿车,在主流城市这一市场上,都难以摆脱限购这一局限。而不限购的商用车,则难以进入寻常人家。这里面唯一的突破口,就是皮卡车型。
而近年来逐步实行的解禁政策,更是让皮卡获得了一阵“东风”。这就彻底盘活了皮卡车型,同时也让停滞不前的厂商们寻找到了自身的增长点。面对这一重要增长点,车企们自然不可能使其“一条腿走路”,所以除越野属性以外,舒适性的公路、城市代步属性,必然会受到开发,我们也可以将承载式车身的皮卡,看做是厂商从越野向代步的拓圈行为。
拓圈之外 需求促进皮卡变革
除车企的拓圈思路外,任何变革都脱离不开消费者的需求二字。小编曾找寻过多位皮卡卡友,深入沟通过选择皮卡的原因。小编在北上广深得到的多数回答,都是:“想买车摇不到号,买个代步”。而客货两用或越野玩乐,则在相对偏远的地区。
也就是说,在多数限购的发达城市,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对乘用皮卡的旺盛需求。有需求,自然就会就有人卖。而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看重客货两用的客户身上,承载式皮卡同样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威力”。
以图中这辆海外版基于途胜平台研发的现代皮卡为例,如果将其放到国内,根据网传的新规征求意见稿上的标识:“皮卡准载质量不超过500kg”,其采用承载式车身装载力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同时,它还自带比常规皮卡更好的舒适性、科技配置,试问如果价格不贵的话,这样的皮卡车型,他不香吗?所以承载式皮卡车型,对于这类人群同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那么,照现在来看,采用承载式车身的皮卡,只有一类人群是无法征服的,那就是:重度越野发烧友。
未来将会如何?
从目前来看,采用承载式车身的皮卡车型未来会越来越多,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形成一个城市用承载,非城市用非承载的局面。而未来,如果采用承载式车身的皮卡能够抓稳舒适性这把“大锤”,那么其很可能会快速敲开消费者的新房,成为市场主流。
而未来的皮卡市场,可能会像现今的乘用车市场一样,小部分诸如牧马人、卫士等车型还强调越野性能。而大量的SUV,主打舒适、家用。
● 编后语:
说到根本,变革的前提是市场的需求,与厂商对增量的追求。皮卡市场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归根结底,还是看厂商对于消费者的心理能否把控准确。至少从目前来看,采用承载式车身的皮卡,未来可能会成为主流。而你怎么看呢?(文/袁圣)
投高端资源!解放近十亿投资押宝新能源
日前,第三十四届世界电动车大会在南京闭幕.伴随着国内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新能源、纯电动等关键词,已逐步进入到了除乘用车以外的货车、客车领域.而... 2021年0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