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更合适的车 挣更多的钱
今年4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了《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随后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开展治超工作,多地出现车辆无法上牌问题,轻卡行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治超压力。
为响应安委会要求,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及监督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货车非法改装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提出了大体整治计划及要求,与以往政策不同的是,此次治超重心为生产改装企业,从车辆生产源头加强管控,杜绝非法超重车型进入货运市场。
7月24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及监督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货车非法改装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中主要分为总体要求、工作部署、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部分,并明确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时间。
1、总体要求中,明确了轻型载货汽车(蓝牌车型)生产改装为重点监管环节,将严厉打击“大吨小标”现象,甚至会取缔一批严重违法违规的生产企业、维修企业、改装厂、监测机构等。
关停企业算得上是最严厉的处罚了,任何企业都难以承受,也凸显出国家治超的决心,另外也说明了该项工作是为到2022年基本消除“大吨小标”问题打下基础,可以预见在这一阶段治理工作完成后,会继续开展下一阶段治理工作。
2、工作部署中,将治理工作细分为组织部署、排查整治、总结完善三个阶段,并细分工作要求与职责,由省、市级部门自行对辖区内企业进行检查与整治,9月到明年3月为高压整治期,超重车辆上牌将面临严重障碍。
如此详细的工作部署在近几年的治超措施中是极为少见的,这次治超工作绝非是走走过场能够应付过去的。
3、主要任务中,详细列举了货车生产改装企业、货车维修企业从事非法改装、货车登记检验、非法改装“黑窝点”排查整治工作的措施和处罚,处罚力度非常大,迫使企业不得不做出改变,生产依法合规的车型。
对货车生产改装企业的治理工作中,既会突击检查生产现场车辆与公告是否一致,也会抽查市场经销商处在售车辆与公告是否一致,对于不合格的车型会撤销其《公告》,并追究企业负责人刑事责任。
要知道目前车辆上牌前,经销商要采取很多轻量化措施才能满足自重要求,而在治理工作开展后,这一行为将极具风险。
对货车维修企业的治理工作中,甚至会突击检查维修记录、零部件采购记录,并将钢板弹簧列为重点追查对象,在轻卡市场中,购车后通过改装加强型板簧提升承载能力的也绝非少数,后续再提供非法改装服务也会变得十分危险。
对货车登记检验治理工作中,会重点检查车辆检验过程资料及检测设备,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对超重车辆的处罚中,明确若货车存在非法生产、改装的,一律由生产企业无条件收回。
将责任全部转移给生产改装企业,给生产改装企业带来巨大压力,迫使生产改装企业只能生产合规车辆。
对非法改装“黑窝点”治理工作中,通过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全面开展整治工作,用户前脚刚走后脚就被查的事件将会在各地上演,让非法改装“黑窝点”失去生存空间。
保障措施中,通过高压震慑和处罚有效保障治理工作有效进行,甚至会将违法违规企业负责人列入失信名单。
此次的治理政策对生产企业来说可谓十分严格,在政策的高压震慑下,轻卡市场也将产生较多变化,将对轻卡市场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1、生产企业空前重视,生产、销售、上牌环节步履维艰:
自四部委联合发文以来,给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企业既要应付当地政府的抽查,还要担心经销商车辆被抽查,就算将车辆卖出去,上不了牌还必须收回,承担的责任非常大。
生产销售超重车型风险与收益不对等,必然会调整销量结构,对超重车型的生产、销售管控更严格,而且当前市场上的宽体蓝牌车型,若无经销商采取的降重措施,80%以上的车型都存在超重问题,治超措施的严格执行,会让车辆生产、销售、上牌环节步履维艰。
2、产品合法化势在必行,高昂成本将转嫁给市场用户:
治超措施的严格执行下,产品合法化势在必行,各企业不得不将主销车型调整为自重合规产品,规避车辆生产、销售、上牌环节的风险(使用环节的超载风险仍需用户承担)。
另外,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技术积累,主流企业已具备生产自重完全合规车型的能力,车型轻量化后还能满足3-5t的承载需求,不过轻量化技术主要以使用铝合金材料为主。
例如铝合金货箱、铝合金油箱、铝合金支架、铝合金轮辋、甚至铝合金车架等,使用铝合金材料将会导致成本增加,而成本增加部分最终会转嫁给市场用户。
3、良币驱逐劣币,遵循优胜劣汰市场竞争规律:
近几年的轻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虽然用户需求不一定是合法的,但满足用户需求能够带来销量,很多生产改装企业铤而走险,通过超载能力打造产品特色,蓝牌十吨王、蓝牌十五吨王车型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而这种违法车型诞生后并未得到有效制止,所以才会在错误的方向上渐行渐远,结果合规的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开发超重车型,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但在治超措施执行后,市场逐渐会回归正轨,合规企业具有技术、客户基础,市场表现会更好,最终回到良币驱逐劣币,遵循优胜劣汰市场竞争规律,营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秩序。
4、生产车型合法化促进货运行业合法装载:
车型的承载能力与车辆自重有很大关联,车型自重大意味着前后桥更大、板簧更厚、车架更强、轮胎更大等,自然承载能力会更强,生产车型合法化后,对车辆自重的控制极为严格,若不计成本应用各种轻量化措施车辆装载5吨是可以实现的。
但要想再拉8吨、10吨却是非常困难的,车型承载能力下降是必然的,另外现阶段的治理重心是生产改装企业,当车辆自重管控住后,必然会加强对上路车辆的管理,让超载车辆无路可走,促进货运行业合法装载。
5、标载车型销量增长,市场规模扩大:
治超措施执行后,重载车型销量下滑、标载车型销量增长,市场运力会减少。
而轻卡车型主要满足进城运输需求,运输货物以日用百货、酒水饮料、米面粮油、衣服鞋帽等生活必需品为主,总体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市场运力减少意味着车辆要增加,轻卡市场规模会有所扩大。
在《通知》下发后,各生产企业迅速组织排查、整改工作,各区域政府制定治理细则,各区域车管所加严上牌自重检测措施。
据了解,深圳车管所对轻型货车上牌管理十分严格,严查非法改装问题,除了常规检查车辆自重、尺寸是否合格外,还要仔细确认车辆是否存在非法改装问题,像采用“值班货厢”、拆卸零部件、更换轻量化零部件的车型根本难以通过检查。
而且为了保证检查工作的准确性,还要求厂家人员提供相关技术资料,说明该款车型通过哪些措施达到合规要求,保证在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中都是合法合规的。
最后才把该款车型纳入可上牌清单中,有效防止车辆在上牌前进行拆装减重、蒙混过关,并且由生产企业担任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除停止办理该车型上牌外,还会将信息通报给相关部门,后续处罚更为严重,切实将企业利益与违法行为捆绑在一起。
车辆从生产到投入使用必须经过生产、销售、上牌、上路四个环节,在近几年的治超政策中,治理重心以上牌、上路两个环节为主,超载处罚由终用户承担,而在此次的治理措施中,生产改装企业成为了重点治理对象。
可以预见治理企业要比治理车管所、终用户更容易、也更有效。另外随着治超措施的不断升级,市场上超重车辆会越来越少,轻卡车型的合法化也势必会促进货运行业合法装载。卡友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文/卡家号:风和日丽)
符合广州标准 上汽红岩交付20辆渣土车
8月23日,广州上汽红岩4S店举行了“广州市开泰工程运输有限公司20台环保渣土车交车仪式”,据悉,该型号的红岩渣土车根据广州标准而打造,在合规的前提... 2020年0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