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世界卡车江湖存在三大知名的派系:欧系、日系、美系;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系”,因为他们都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
有性格能独立成“派”这就实力的象征,与其说“某某系”是一种区分不如说是一枚勋章,这三大派系都因为有性格而受益无穷。当然能成为一个派系是他们自身努力与积累的结果,由此才能站在全球卡车界的顶峰受人景仰。
回看我们国家卡车产业的发展,基本就是一部引进消化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与欧美日的差距越来越小了。
但国产卡车在世界范围内仍旧是三流水平(过去不入流,现在好多了)。我们反复强调技术的追赶,与技术层面的差距相比性格问题似乎更值得关注。
提到欧系卡车我们自然联想到高科技、人性化这些标签;提到日系卡车我们自然联想到省油、耐用这些标签;提到美系卡车我们自然联想到霸气、移动之家这些标签。这一个一个的标签汇总在一起就成了他们的性格。
如果恰巧他们性格中的某个特质很符合某些人的胃口,那么这些人大概率会成为他们的粉丝,这种喜爱有时会是一辈子。无需太多广告,甚至也不需要利益诱导。这些粉丝敢当“自来水”为维护他们的品牌形象出人出力,这就是性格的魅力。
到后面粉丝们集合在一起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将之演化成一种文化。文化让这些车系变得更加立体,如同人一样有血有肉。
当然“玩车”这种事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培育卡车文化的土壤还十分贫瘠。但并不能以此为理由去轻视中国卡车性格的构建。
因为中国卡车没有固定成熟的性格,所以中国卡车在用户眼里只是交通工具,他能给用户带来的经济收益却带不来心理层面的满足感(比如自豪感)。
其结果就是中国卡车卖不起高价,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欧美日的卡车卖的贵不单是质量好与技术先进,里面还包含着认同感,用户为品质买单也会为情怀买单。
国内很多卡车厂家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以“物美价廉”为傲,在笔者看来这不过是一种自我“阿Q”。商业都是逐利的,能卖10块钱的东西没有人愿意卖9块9。中国卡车卖不起高价真的不单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这里日本卡车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过去日本卡车也曾“物美价廉”,后来他们意识到低价不会有高利润,没有高利润就没钱去搞研发升级,不能升级就只能继续卖低价,这是个恶性循环。
笔者说的这些道理,中国卡车制造商都懂,近几年集体冲高就是佐证。那些高端车型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技术水准,然而价格一出多半叫好不叫座。厂家觉得我这是良心价,客户觉得这是在抢钱。
问题出在哪里,说白了就是认知的问题。那么如何改变客户对中国卡车的认知?提升质量发展技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树立卡车的性格。
过去我们因为经济落后,主要以填饱肚子为主,买车什么外观设计、人性化、舒适性都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能挣钱就行。现在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卡车的质量也上去了,人民的追求也变了。
中国卡车已经具备了演化出性格的条件,还停留在过去造机器的思维里,什么提升附加值和品牌形象就无从谈起。
中国卡车从诞生至今一直在不断的消化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无论什么派系在中国都能找到徒子徒孙。在与朋友谈到中国卡车性格的问题,他笑称中国卡车没有性格就是他的性格。
看似调侃却有道理,中国卡车博采众家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就好比一个资质聪慧学遍天下武功的奇才却无法开宗立派,中国卡车有品牌意识却没有性格意识。
如今全球卡车技术日益趋同,加之中国卡车是后来者在技术领域没有确立性格的条件。最有可能树立中国卡车性格的方向是外观设计,比如欧美日都有平头车型,这些平头车型却风格迥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外观。
从外观设计入手在我国乘用车领域已经有不少人提及,早些年甚至提出了“中系车”的概念,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乘用车在设计之时会运用中国元素,这就是汽车性格的萌芽。
犹记得2010年江淮推出改款格尔发重卡,前脸就运用了“孺子牛”与“中国鼎”的设计元素,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可惜没有得到延续。
运用中国人的审美设计出符合全世界喜欢的外观,这就是笔者认为的答案。什么时候通过外观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中国卡车,那时中国卡车的性格也就立起来了,有了性格“中系”自然会成为卡车界的一派。(文/卡家号:小K)
600马力配4x2 这款汕德卡堪称陆地火箭
伴随高速恢复计重收费,国家也对不同轴数牵引车载重质量进行了重新规定,例如6×4牵引车带三轴挂车,车货总重限定49吨,4×2带三轴挂车,车货总... 2020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