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卡车新闻 > 卡车文化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卡车之家 原创】“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自此,中国开始迈入改革开放,吸引了国际资金、技术、人才等,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同样如此。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1979年,那位老人也就是时任国家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对汽车进行合资经营问题作出了批示:“可以办,不光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而在此之后80年代中国卡车经过技术引进之后,开始了百花齐放,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技术引进焕新机 斯太尔进入中国

1979年4月,中国汽车工业考察团前往欧洲考察了当时的欧洲七家车厂:奔驰雷诺大众、通用、沃尔沃、斯太尔,对于技术引进这件事是否可行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其中,最不引人注目的斯太尔车型对之后的国内重卡企业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但事实上斯太尔并不是一机部(工信部的前身)的首选,在当时我国一众进口车中,奔驰的表现异常出色,因此一机部汽车局在考察之后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引进奔驰公司生产的NG-80系列17款基本车型。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奔驰车表现出色并非没有原因,奔驰重卡是德国奔驰公司历经数十年,花费数十亿马克(原德国的货币名称),工艺要求极高,需要专用的冲压设备,这也就意味着要想引进奔驰的车型、技术,必须要购买其设备,奔驰也要求中国先购买大量产品,才考虑对中国进行技术转让。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但是当时中国才经历了大跃进、十年文革等,没有这么多的财力可以投入,因此和奔驰的谈判就此搁置。而来自奥地利的斯太尔公司提出的条件似乎更容易接受,寻求合作的态度更积极,而且以当时我们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基础来看,斯太尔可以同时满足军用民用等需求。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中奥双方签订《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

因此在1983年12月17日,中国和奥地利双方签订了《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而斯太尔车型则成为中国重型卡车在当时的主流技术平台,也称为中国卡车不可磨灭的符号。当时不仅仅是引进了斯太尔16-40吨91型整车,同时还引进了美国伊顿变速器、西德采埃孚变速、转向机等。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而当时承接这一项目的便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企业联营公司”,该公司是由当时国内几家主要的中型车制造厂联合组建的一家公司,主要用于承接和奥地利的合作项目。这其中包括济南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潍柴发动机厂、陕西汽车齿轮厂(法士特)等。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1985年,重汽联营公司成员中的四川汽车制造厂和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先后下线斯太尔CKD车型。随后,陕西汽车制造厂斯太尔重卡装配下线。1989年,第一辆国产化斯太尔在济南汽车制造厂下线,从直接引进到吸收,斯太尔车型也成为之后多年中国卡车的另一关键词。

通过这一项目的成功引进,不仅仅是国内整车技术有了新发展,也在当时建成了很多成功的零部件企业,比如采用斯太尔技术的中国重汽潍坊柴油机公司,引进道依茨技术的中国兵工华北柴油机公司,引进美国康明斯技术的重庆康明斯柴油机公司,以及引进伊顿技术的陕齿,也就是之后我们所熟悉的法士特,逐渐构成了我国卡车完成的产业链。

▎奔驰再谈新合作 不同车企入中国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虽说一开始和奔驰的合作没谈拢,但奔驰并不愿意放弃国内潜在的市场,而国内企业也依然看好奔驰靠谱的技术。此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再次和德国方面接触,而有了第一次的合作失败的教训之后,德国人也放宽了条件,终于第二次的牵手并未错过。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北奔NG80

1988年9月,中德双方进行了奔驰重型汽车引进项目的签字仪式,而这便有了之后的北奔。当时的北奔NG80原型正是奔驰NG80重型卡车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太脱拉T815车型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仅是斯太尔、奔驰系列先进技术进入国内,太脱拉,罗曼等当时国际上先进的卡车生产技术都进入了国内。

罗曼则更早一些,1978年中国和罗马尼亚政府就签订了组建一条年产量为6000辆的罗曼中型车生产线,按照SKD的方式组装整车,所谓的SKD方式指的是半散件组装,部分总成采用直接进口的方式。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红岩CQ30.290

1983年黄河JN162样车下线并且通过了上路测试,其驾驶室模具便来源于罗曼;而1984年四川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红岩CQ30.290同样采用了罗曼驾驶室,这些车型都是国内重型车的经典车型。

二汽也在1983年时引进了日产柴的技术,打造其新一代的产品。

轻型车方面,国内主机厂都把目光瞄准日系五十铃车型上,江西汽车制造厂、庆铃汽车制造厂、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都先后生产了五十铃N系列卡车,正如重卡开始打上斯太尔烙印,轻卡也都深受五十铃的影响。

▎老牌车企新阶段 整合发展力量大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在70年代末的造车热潮之后,国内出现了很多卡车生产厂家,但是绝大多数都存在很多问题,造成了资源、人才的浪费,进入80年代后,在对外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对内国家也主导进行联营,整合力量协同发展。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1981年2月,东风汽车联营公司成立,这也是国内的第一家汽车行业联营公司,以二汽东风为主体,还包括柳州汽车制造厂等多家汽车制造厂。在联营后,无论是零部件、改装厂、专用汽车、各类车型的生产都分工明确,得到了快速发展,自此十堰的汽车产业愈加庞大。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除此之外,还有南京汽车工业联营公司、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京津冀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以包括上文中我们说到的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总共五家,这五家基本上覆盖了当时国内所有的汽车及零部件厂,整合发展再加上引进国外技术,使得我国卡车行业迅速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各家都传来了很多好消息,而这一时期也涌现了很多经典车型和产品,比如: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80年代中,东风的主要产品是EQ140,期间也经过了改款,从前挡风双玻璃变身前挡风大玻璃,是很多人记忆中的经典老车,在云贵川等地区保有量非常大。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一汽方面,1983年第100万辆解放卡车下线;1986年最后一辆解放CA15下线,第一代解放车正式停产;同年第二代解放卡车CA141开始批量生产。

卡车那些事儿(4)80年代外部引进内整合

在研发新车型的同时,解放还致力于自主柴油发动机的研发,1985年解放自主研发的CA61110型柴油机批量生产。1989年,一汽和青岛合作成立了一汽青岛汽车厂,并且联合引进了平头驾驶室模具。

1984年,黄河JN162通过了国家级性能测试,开始批量生产。同年,四川汽车制造厂研发的C30.290型公路载货车开始批量生产。

纵观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卡车行业也开始“内改革,外开放”,无论是斯太尔系列技术,还是五十铃技术,又或是各种国外先进的零部件技术,都推动着我国卡车产业前行,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文/王雪洁图/卡车之家)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受疫情影响 国六排放标准或将延期实施

2020年2月21,有消息称国六排放标准将推迟实施,对此中汽协作出回应称:他们已向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有关推迟轻型车国六排放的建议,并表... 2020年02月21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