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如果要说50年代,中国卡车的发展关键词是起步诞生,那么,60年代的关键词应该不断探索,沉淀积累。在这一阶段中,重汽、柳汽、陕汽、江淮、东风等纷纷起步,脱离了外部援助,开始了自主研发,奠定了我国汽车生产的基石。
PART
1
“黄河出世” 扛起了重型车大梁
1935年山东政府开办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当时资源极其匮乏,因此修理厂的规模比较小。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修理厂改名为济南汽车配件制造厂,顾名思义,这是一家主要生产零部件的工厂,当时的主要产品是万向节、后桥等零部件。
1958年再次改名为济南汽车制造厂,当时无论是社会建设还是军备保障,对于重型汽车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济南汽车制造厂根据国家的需求,主攻重型汽车的研发。
据原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办公室主任王平涛老人在之后接受采访时回忆,当时济南汽车制造厂只有50多名技术人员,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进行研发设计,就连模具都是技术人员手工制造的。终于不负众望,在1960年生产出了我国第一辆重型卡车黄河JN150。
同年6月, 研发出了黄河JN250 6x6越野卡车。虽说黄河JN150已经研发出来,但是当时受各种因素影响并未通过工信部的鉴定,之后技术人员又对黄河JN150进行了多次改进,最终在1963年10月通过了工业部的鉴定开始量产,从此济南也成为中国重型汽车的生产基地之一,在之后的岁月中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卡车。
PART
2
“解放大突破” 自主研发出CA140
50年代一汽解放在万众瞩目中出生,但是到了60年代,却遭遇了挫折和挑战,受50年代末大跃进遗留的产品质量问题影响,解放在1960年-1963年开始了第一次的三年整顿。
在1966年之后,又受到文革的影响,企业管理比较混乱,内部受困,外部同样并不轻松,中苏关系恶化,没有了苏联的援助,所有的技术研发都要靠自己。
郭沫若曾说过,环境越是困难,精神越能发奋图强。虽然这一时代的解放处于内忧外患中,但解放人依然凭借自己的双手在1964年时试制出第一辆CA140型样车,这款车的诞生意义非凡,标志着我们国家脱离了引进和仿造,可以自己研发制造卡车了 ,而这个车也就是后来另一代神车东风EQ140的前身。
一证通行长三角!沪推一体化货运通行证
17日,上海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郑锦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市交通委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疫情防控期间长三角区域货物跨省运输提供便利,已... 2020年0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