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物流人
在上一篇《残酷的物流竞争中 效率为王(一)》中,大馒头提到了“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两个概念。所告诉大家的,就是无论你的组织是大是小,亦或是个体经营,“效率”是决定你能否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重要因素。
阅读过前文,想必各位现在对于效率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意识到了效率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等、动、想这三个步骤中,我们有没有出现无效的浪费?
场景:你是一名个体车主。你拉着满满的货进入了物流园,静静的等待叉车的到来。半小时后,当一铲铲的货被卸下时,你心里满心欢喜的盘算着,这趟活还挺合适,就连眼前叉车小哥矫健的身姿看起来也更潇洒。
欣赏完小哥熟练地叉车表演后,你坐到车上,打开手机,开始查找合适的货源。或是打电话联系相熟的货主,看看有没有货可以拉。
问题:等待卸货的时间里,你可不可以在园区或APP上找找货?再或者确定下相对固定的货源?使你能在完成卸车后立即开始下一段旅程?
结论:通过合理安排使作业人员和机构闲置的时间为零,实现连续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场景:你是一名物流公司老板。今天厂家送来了200箱饮料,要求明天送到广州。你想着反正今天不着急,就让车开到仓库的最内部,员工一箱箱将货卸下来。
然而过了没有一会,又有人送来了一批设备,你环视四周,叫了一台叉车把货卸到了饮料的前方,紧跟着又来了一批货。
问题:就这样,第二天你发现那200箱饮料被牢牢地堵在了里面,叫叉车来叉走又不值当。没办法,只能让员工一箱箱的搬着步行30米送到接货的车上。
结论:应当通过优化仓库内的物品货位,减少物品和作业人员移动距离和移动次数。
场景:你一名专线老板。今天客户来到办公室跟你说,现在要送一批家具来,委托你明天送到专线目的地的某个城市。你一听,好事啊!马上吩咐员工卸货,入库。员工前脚刚走,你突然又想起来,这该死的季节随时可能下雨,家具不能露天放,得放到大棚下面才行,于是赶快打电话嘱咐。幸好货才卸了没几件,换了个地方放置,让你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自己的一辆空车回来了,司机进来找你分配下一波运输任务。你拉着司机走到仓库,转了一圈挑选出送达时间需求较近的货物,吩咐员工装车出发。
就这样一件又一件事不停地处理着,你忙碌了一天。
问题:晚上你躺到床上想,做货主太累了,天天就像一个陀螺一样。但想想又觉得不太对,是不是该建一套作业流程?但这个想法在你脑中稍纵即逝。唉!一来对员工的能力不放心,还是要自己亲自管才好;二来天天累成这样,哪还有心思研究那个。睡觉!
结论:通过对作业的分解和分析,实现作业简单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简化作业过程,减少作业人员的思考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以上是大馒头简单的举了几个有关效率的例子。其实在实际经营中,我们面对影响效率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作业工具的摆放集中性、信息技术和条码取代纸质办公等等,都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物流人在操作细节上逐步精细起来。但效率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效率高低也不是“非黑即白”。你每多一点思考,每多付出一点努力,就能看到效果,也就会降低你的成本,提高你的收益。(文/卡车之家特约作者:大馒头)
3辆卡车1个司机 福田欧曼怎么做到的?
从汽车诞生以来,自动驾驶一直是人们心中的一个梦想,它是最完美的交通形态,同时也是最轻松的出行及运输方案,而标准化的自动驾驶更有可能彻底消除道... 2019年05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