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分分合合,12年前潍柴集团曾与母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分家独立,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也辞去了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一职。12年后的今天,潍柴董事长谭旭光以中国重汽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身份再次出现在重汽集团。谭旭光的任职给中国卡车行业扔下一颗深水炸弹,重汽和潍柴之间又将有什么样的火花呢?
不管是业内人士还是卡车用户,在听闻谭旭光出任中国重汽党委书记时,第一反应就是重汽将要重返当年重卡霸主地位。重汽的底盘加上潍柴、法士特变速箱,实现绝对的重卡霸主。但是根据目前重汽和潍柴以及法士特的情况来看,重汽不太可能会采用黄金动力链。
潍柴13L发动机
众所周知,近年来重汽借助德曼的技术,已经开发出重汽自主的曼技术发动机,早些年引进的斯太尔技术发动机已经慢慢退出了重汽发动机体系。同样潍柴在近两年也推出了自行研发的H平台等新机型,以前的斯太尔发动机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升级的排放需求。
而变速箱方面亦是如此,重汽有自己成熟的变速箱,并且在AMT方面,重汽变速箱属于国内领先水平,要说共享,重汽的技术共享给法士特的可能性更大。此外,重汽的车桥质量、产量都能满足重汽的需求,并且质量和可靠性与汉德车桥相当,亦不存在换装一说。
综上,重汽的车辆装潍柴、法士特、汉德车桥,不管是从车辆匹配性还是可靠性上来说,在短时间内重汽还不会装配黄金动力链。但有业内人士表示,谭旭光时出了名的“谭大胆”,保不准为了提升销量和口碑,直接让重汽的车装上潍柴发动机,但这样的可能性不足20%。
另有卡车研发人员透露,就算是重汽装潍柴,也需要给时间去匹配调试,贸然装配只会带来一系列小问题,操之过急容易不欢而散。
熟悉潍柴和重汽的人都知道,当年潍柴和重汽分家,起因是当年中国引起斯太尔发动机项目,潍柴主动要求参与其中,而后因为各种原因,潍柴作为重汽子公司,但是盈利比母公司重汽还多,因此埋下了分家的雷。
再后来重汽通过收购上海汇众阻击了谭旭光的整车梦,这也再次加深了重汽和潍柴之间的恩怨。而后潍柴通过高价收购湘火炬实现了直接控股陕汽,相当于谭旭光有了自己的整车厂,可以和重汽抗衡。
目前国内卡车企业中,毫无犹豫的说,重汽的技术储备是第一。但是重汽的就像是一个成迷于技术工科男一样,不太懂营销,导致重汽的销量和产品实力不成正比。而谭旭光的进入,将会把陕汽、潍柴的现金营销理念带入重汽,让重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就在宣布谭旭光出任中国重汽党委书记、董事长几个小时以后,中国重汽就召开了全体领导干部会议。谭旭光作主旨演讲,对中国重汽全体领导干部提出“六个必须实现”:
1、必须实现全系列商用车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战略愿景,用3-5年打造中国第一的商用车集团;
2、必须实现技术全球引领,掌控高端商用车核心竞争力,加快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3、必须实现深度市场化改革,为发展注入源泉活水;
4、必须实现开放合作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5、必须实现高层次人才集聚,打造业绩导向的管理体系,培育最具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和生态;
6、必须实现价值观高度统一,打造钢铁团队、虎狼之师。
从这6个必须中可以看出,谭旭光对中国重汽的要求和展望,强大的技术储备再加上优秀的营销理念,甚至是潍柴的实力,中国重汽成为全国第一的商用车集团指日可待。
同时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调整,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是一个好事情,重汽的技术储备可以共享给相关单位,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卡车品质,拉近中国物流运输装备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阻击进口车。
不管是从那个方面而言,谭旭光出任中国重汽党委书记、董事长,对于中国卡车产业而言,都是一个好事。分久必合,重汽与潍柴的恩恩怨怨总算有一个着落。
潍柴“鲸吞”中国重汽拉郎配整合何时休
几乎是一夜之间,中国的传统汽车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有汽车企业的的发展静静路在何方呢?新的汽车产业政策为跨国车企松开了发展的缰绳;新... 2018年09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