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2018年6月5日,运满满在安徽合肥和浙江金华开通了一个新功能——报价找货。这个功能简而言之,就是客户发布一条货源信息,填写了从A地到B地、运送货物类型等信息后,司机看到货源信息,可直接在线报价,货主根据司机报价选择让谁来承运。司机每天只能报价十次,只能被动等货主联系。
● 竞价模式可能引发更激烈的低价竞争
不满竞价模式,有卡友按上限5万投标,也有投标几块钱的
司机们对于这项新业务在网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比较明突出的观点就是“报价属于竞标模式,有可能会导致更激烈的低价竞争”。
其实竞价这种情况在货运APP上一直都是存在的。按照以前的模式,运价是由货主或者信息部定的,货主报一个低价,司机决定是否接受,没人做货主就会提高报价。现在是司机提出报价,货主决定是否接受。
新的报价模式将矛盾转移到了司机与司机之间
举个例子,以前一单货,货主报价1700,这个相当于是一个底价,司机可以往上还价,不会往下还价。现在同样1700的货,司机可能报1800,货主还价到1700,也有可能是司机报价1600,货主接受。同样一单货,换个报价模式后变的不利于司机群体。而且这个低价还是司机自己给出来的,和货主没有半毛钱关系,矛盾从货主和司机这两方,转移到了司机与司机之间。
● 截止6月18日 竞价功能依旧存在但数量明少
6月18日打开运满满的APP,金华和合肥依旧能看到竞价功能
6月18日打开运满满的APP,金华和合肥依旧能看到竞价功能,但是数量明显变少,个人目测大概还有八分之一的货源使用的是报价模式。电询运满满客服得到的答案是报价功能依旧实行,开放该功能地区的货主可以自行选择报价功能或者普通功能。
● 竞价模式为何能生存 运力供过于求
一辆车两个货,是货主竞价,两辆车一个货,自然是车主来竞价
物以稀为贵,供应与需求的关系影响着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辆车两个货,是货主竞价,两辆车一个货自然是车主来竞价。
这种竞价模式能够推出,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运力过剩造成的。要是货主求着司机装货的话,这个竞价模式就要反过来了。
运力过剩这个情况也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再往前推就是物流运输这个行业门槛过低,收入和工作自由度又高于种地和打工,自然吸引了许多人进入这一行业。在几十年前,卡车司机还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现在则不然了,这和从业人口数量呈几何倍数暴涨是离不开的。
● 物流信息更加透明 回程车拉低运价
除了运力过剩外,货运APP的推出使物流信息更加透明化,也是促使运价下滑的主要原因。曾几何时货运APP在面市之初做了许多承诺,在我看来降低货车空驶率这一点还真做到了。
物流信息透明后,回程车拉低了市场整体运价
货车空驶率低了,代表着运输效率的提高,原来2个车都是重去空回,现在变成一个车重去重回,另一个车就没饭吃了。这里不得不重点提一下回头车,正如运满满的口号一样,返程不空车,很多有固定货源的车,到点必须返回起点拉下一趟,在以前信息不发达的情况下,由于短时间内找不到货很多车都选择空车回程。
现在,有了货运APP找货的确变得更加快速和简单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回程车自然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些人选择有货就拉,平账就干,一来一去,一趟是赚钱的,另一趟是保本的,时间久了,很多货主养刁了,总想要这类车的价格,慢慢变成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回程车各地都有,到最后是所有地方的运价都会受此影响下滑。
● 恶性竞争的货运市场该如何拯救?
消灭中间商能拯救恶性价格竞争的物流市场吗?
这样一个市场究竟该如何拯救?消灭货运的中间环节就能得救吗?我觉得并不能,根本问题还是在运力过剩,消灭掉中间商后,货运APP不就变成最大的中间商了吗。有竞争用户才能享受到低价,形成垄断的话,未来不知道还有什么新花样。
其实美国在早期,物流市场也出现过恶性价格竞争和服务质量低下的情况。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呢?首先是设定极高的准入门槛,其次是高额准入保证金,最后是对服务内容进行严格的限定,什么证的车只能拉这种货。
结合国内的情况来看,个人感觉继续加大治超力度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削减每台的车的单次运输能力,以达到养活更多车的目的,同时还能降低运输风险。另外就是现在散户司机的竞争力越来越跟不上物流企业了,抱团或者成为职业司机以提高服务、运输效率和议价能力才可能是散户未来的出路。(图/文 钟丹军
河南嘉赢青汽卡车侠 父爱传天下
正值父亲节撞上端午节,在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河南商代处经理张立军的倡议和指导下,以“青汽卡车侠,父爱传天下”为主题的暖心行动,温情开启!... 2018年0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