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卡车新闻 > 业界动态

从小作坊到大帝国 鲁冠球和他的造车梦

【卡车之家 原创】10月25日上午,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因病去世,享年72岁。鲁冠球是谁?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对于那些在商界中打拼的创业者,鲁冠球是他们的前辈,更是他们膜拜的传奇。

1945年1月17日,鲁冠球出生在浙江萧山一个普通的农家,15岁辍学后,零零碎碎干过许多工作,开面粉厂、给人修自行车、开铁匠铺…在贫穷而动荡的岁月中,他成了新中国第一代创业者,白手起家一砖一瓦垒起“万向帝国”。2016年10月13日,2016年胡润百富榜发布,鲁冠球以550亿元财富,排在汽车富豪榜首。

一周前,鲁老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斯人已逝,但他的故事、他的企业家精神却值得我们在此用一篇文字来讲述,同时表达我们对一位时代人物逝去的缅怀之情。

●  长于嗅机会 靠韧劲儿开垦创业路

在商界,鲁冠球被冠以许多尊称——商界“不倒翁”“常青树”、民企教父、浙商传奇…人们对于他称呼多带有仰慕之情,但在他的心中自己始终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一个要为农民谋利益的人。

虽然出生自农家,鲁冠球却不甘心一辈子当个农民,用他的话来说是:“我再也不想当农民了。”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一整年,却可能因为天气不好而颗粒无收,饿上大半年的肚子,这个靠天吃饭的职业,从来不讲人情。

不仅付出和回报不成比,农民的身份还让年轻的鲁冠球吃过亏。1963年,18岁的鲁冠球在萧山县铁业社做学徒,劳动过3年的他本打算这样一直生活下去,却因为一道指令而突然失去了工作。原来,社里接到精简人员的通知,所有农民都要被辞退返乡。

突如而来的打击让鲁冠球彻底对“农民”这一职业失掉了希望,回乡的他没有随父母务农,因为事实再一次告诉他:“只有富起来,并且为这个社会干出点东西,才能被社会所承认。我们农民过去因为穷受人歧视,以后不能再继续了。”从此,鲁冠球便带领着他的农民兄弟开始了致富创业路。

凡是在商场中打拼成功的人,往往都对机会保持着天生的敏感性。鲁冠球当时虽然年纪轻轻,但凭借过人的天赋,他的商业嗅觉却异常灵敏。那时,乡里的农民磨米面要走七八里地到集镇上,很不方便。鲁冠球想:如果可以办一个米面加工厂,一定对农民大有帮助。

然而,计划经济下私办这样一家米面厂是不允许的,但敢想敢干的鲁冠球还是向亲友东拼西凑借来3000块钱,买来了一台磨面机和一台米机。靠着乡亲们口口相传,加工厂的生意见涨,但没多久被发现很快关闭,鲁冠球欠下外债,不得不变卖租屋。

第一次失败并没有浇灭鲁冠球的创业热情,一股韧劲儿让他挺过了那段“格格不入”的岁月。1969年,国家出台了每个人民公社可以开办一家农机厂的政策,蛰伏许久的他再次看到了机会。这一次鲁冠球又变卖家当搞来4000块钱,和他的6个农民伙伴去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这一次他决心破釜沉舟。

那时候,鲁冠球只有24岁,而修配厂的车间只有84平方米,屋里有一只火炉、几把榔头,十分简陋,但鲁冠球和他的兄弟们的创业路,却从这里真正开始了。这里是如今万向集团的前身,而这一年的7月8日,被定为集团的创建日。

●  夹缝中求生 敢于做有意义的冒险

无论是最开始东躲西藏办米面加工厂,还是响应国家政策开修配厂,鲁冠球做事都义无反顾,不曾轻言放弃。“做什么都要时机或者机遇,认准了目标,就不能懈怠。”用三个字来形容,稳准狠。他就像隐秘在丛林中猎手,看到目标精准出击,牢牢把握,直到把猎物收入怀中。

农机修配厂创建后的10年,靠作坊式生产,制造出了犁刀、铁耙、万向节等产品,因为资源短缺,产品销路不错,每天能创造1万元的利润。大家赚到钱,鲁冠球很高兴。1978年,发展处于上升期的修配厂持续扩充,厂门口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等多块牌子。

正在众人为此欢欣鼓舞时,鲁冠球却决定砍掉其他项目,一心生产万向节一项产品,只保留“萧山万向节厂”一块招牌。1979年,鲁冠球阅读了《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敏锐的他判断中国将大力发展汽车业。而万向节是汽车传动轴与驱动轴的连接器,鲁冠球把全部的“宝”都压在了这个小东西身上。

1980年,为打出萧山万向节厂的名气,鲁冠球带领员工拉着两卡车产品参加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因为万向节厂是民企,到了地方却连会场也进不去。这时不少员工打起了退堂鼓,但鲁冠球却不服输。打听好会场里供应商的谈判价格和市场情况后,他在场外摆起了地摊,降价20%订单纷至沓来,数额高达210万元。

顶着乡镇企业的“帽子”,订货会并不是万向和鲁冠球吃到的唯一的闭门羹。90年代初,乡镇企业由于进不了国家计划,在国内靠本事吃不开,鲁冠球提出了“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他决定到国际市场去打拼。

多年后,鲁冠球回忆曾经在商海中的起起伏伏,他形容这段时期是在夹缝中求生长的时期。既然是“求生”,就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求生”的过程需要的是强烈的求生欲,永不言败的劲头,甚至那要具备那么一些魄力和胆量。

●  走出去的先行者 成就“万向帝国”

90年代初期,全球化大潮还没有真正到来,面对未知此时走出国门,对多数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招“险棋”。但对于万向这家民企,一切似乎是水到渠成。原来,早在1984年鲁冠球便已经在美国探索未知,布局业务。敢于做有意义的冒险,让鲁冠球带领万向始终处于时代前列。

1984年,拥有世界上最多万向节专利的美国舍勒公司,在广交会上“相中”万向,决定下3万套订单。但定价低,万向将亏损10万美元。鲁冠球最终同意,他说:“3万套我们亏损,等到30万套怎么还会亏?”也是在那一年,舍勒公司引荐,万向集团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第一次进入美国市场。

进入90年代,鲁冠球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并先后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18个国家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创造了过亿产值。1991年5月,鲁冠球登上美国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封面,成为第二个登上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人。

2000年10月,万向集团所属的万向美国公司收购了曾经的“师傅”美国舍勒公司。而现在,万向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工厂数量增加到40多家,是通用、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合作伙伴,美国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使用万向的零部件。

随着万向在国外站稳脚跟,国内效应陆续显现:既然能给通用和福特供货,进入一汽二汽的配套体系也顺理成章。如今,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为主业,万向在国内已形成6平方公里制造基地,与一汽、二汽、上汽、广汽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65%以上。

●  做企业家不做商人 不忘社会责任

尽管掌管着“万向帝国”、拥有数百亿的财富,鲁冠球始终强调:“我是企业家,不是商人。企业家要赚钱,但不做钱的奴隶。”在他看来,除了创造财富,企业家更重要的是践行身上担负的社会责任。

有两个产业,他天天“烧钱”,坚持了一二十年。

一个是农业,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投资,屡败屡战,最近几年才产出利税。他说,“为农民讲话的人太少了”。

另一个是电动汽车。早在80年代,鲁冠球就有一个造车梦,渴望为中国人造自己的万向汽车,但当时的国内技术与国外相差甚远,为了造出质量好的车子,鲁冠球选择暂缓等待时机。

直到90年代末,中国学术界把电动汽车作为前沿技术研究,鲁冠球确立万向的产业目标——发展电动车。鲁冠球希望万向成为一家受世界尊敬的企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表示:“发展电动汽车是万向的头等大事。万向以后就是往新能源产业发展。”他还说,会把万向挣到的每一分钱都用来制造电动车。大量烧钱,直到成功,或者万向崩盘为止。

从1999年到现在,鲁冠球在新能源领域陆续投入数十亿元,巨大的投入看见了成效。2012年,万向将美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收归旗下;之后,更击败李泽楷财团,以1.49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动车巨头菲斯科,站上了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最前沿。

去年12月15日,万向集团“年产50000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继北汽新能、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之后,国内第6家成功拿到独立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一切都朝着预想的轨迹向前发展,然而,鲁冠球的一生却在一周前画上了句号。也许是世事总有遗憾,这位和汽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没能坐上自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不过,斯人已逝,生者如斯。鲁老的汽车梦还在继续,他的新能源事业将交由子子孙孙完成,而他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勇于冒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却将永存,影响千千万万的后来人。(文/张雅静)

文章标签: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直降0.6万元 佛山奥铃CTS载货车促销中

据本站最新消息,2017年11月02日-2017年11月30日 福田 奥铃CTS 143马力 3360轴距轻卡底盘(BJ5048CCY-FE) 在中山市顺景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佛山总店)... 2017年11月02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