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经验 影响准时交货的方方面面
卡友们别着急喷,虽然这三年的旺季都很坎坷,但仔细想来,其实三年并非栽在同一个跟头上。每年突发了不同的情况,从中也折射出不同的问题。开始总结:
1、库存问题。
一方面问题是库存不足。这会导致准时交付率低,而库存充足,遇见高峰期来不及出库,又很容易造成积压。其实,解决库存不足和降低库存本身并不冲突。如果能够在瓶颈期到来之前降低库存,那么瓶颈期肯定能够更加从容一些。
另一方面在于库存混乱。世界上最遥远的拣货距离,不是多楼层拣货,也不是一次拣货要走1.5公里。而是货就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这就是你要找的东西!!!
2、太多责任压给下游。
中国的物流行业链条太长。货主将货物包给三方,三方包给专线,就这么工厂货主→三方→二包→三包→…→黄牛→终端运力(车队、司机),责任也是一层一层分包下去。某一环出现问题,只能打电话给下游询问,继而下游打电话给“下游的下游”,不仅交流的效率低下,更多时候,承运商自己都不清楚货物到底啥情况。
正如案例中的物流中心第二年遇见的情况,就是责任过分压给了快递公司,没能合理分配压力给承运商。货品在路上运输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但如果给承运商的时候就没分好路线,由承运商接下来再分配,那么高峰期必然需要排队。
连续两年的惨淡双11,使得该企业深刻体会到仓配一体化的重要性。继而,企业投入“交叉带”分拣机,在今年双12中,4000单货仅用了40分钟完成拣货。当货物交付承运商时,已经分类处理完毕,可以直接上路的状态了,大大提高了效率。
3、无法快速识别问题
运输途中的不透明,使得很多问题无法及时发现,给予妥善处理。现在卡友买车时,都会要求安装北斗。不过意义真正去使用的卡友很少,很多都自己拆了或是闲置。
4、其他问题
再者,内部作业效率、人员齐备率问题、承运商应对单量巨幅波动的处理能力、运输方式选择让的问题等等,都会影响准时交货率。
● 编后语
不论是物流企业,还是车队、散户,准时交货都是信誉保障。所谓物流,运的就是“物”,是一个分工协作的过程。倘若上下游能够互相理解、合作,效率自然也就更高。一味地打电话催促下游“务必准时”、“不能损坏”、“货在哪里”,无法解决实质性问题。一层推一层,在前线的还不是卡车司机。(文/图 潘吉)
● 相关阅读:
新歼31装配国产芯 首秀两年后首飞成功
2016珠海航展已经结束一个多月,相信很多的军事爱好者还依然沉浸在本届航展带来的喜悦之中,不过歼-31的缺席,多少让人觉得有一丝遗憾.但谁又能料想到... 2016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