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日前,山东德州的杨先生以1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平板挂车,然而由于该挂车的部分实际结构与汽车厂商发布的公告所不符,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上牌照。
购车人杨先生先后找到中间人和汽车制造企业寻求帮助,但均以“踢皮球”的方式互相推脱责任,甚至建议杨先生通过贿赂车管所的方式获得牌照。无奈之下,杨先生选择了向电视台曝光厂商的不作为。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先生后来还找到了当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人员在了解情况后依旧没有主动采取措施,而是建议杨先生对挂车生产厂家进行投诉,随后再介入调查。
● 编后语:
据了解,像杨先生这种因为挂车与公告不符而无法上牌的案例还有很多,而令人失望的是,大部分人都只能忍气吞声,通过花钱来采用不合规的方式解决问题。希望此类事情在日后能被有效杜绝,减少车主不必要的损失。(文/王建鑫 图/网络)
● 相关阅读:
共57家!第四批动力电池规范企业一览表
6月20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第四批企业进行公示.卡车之家发现,共有31家单体电池企业和1家系统集成企业进入本... 2016年0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