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运输行业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运输装备生产商迅速的对产品结构做出调整升级,来应对市场和法规的变化。随着物流运输的日趋专业化,对于专用车制造企业来说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近日笔者走访了位于安徽阜阳的中航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并采访了开乐公司营销总监周劲东先生,了解到大型专用车制造企业面对新市场的发展思路。
中航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内口碑极佳,是国内专用车领域颇具实力制造企业。其产品覆盖面广,铝合金油罐车、粉粒物料罐车、普通半挂车、保温冷藏车以环卫车都是其主打产品。在今年一季度中航开乐订单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60%,可谓销量喜人。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取得这一成绩相当不错。面对新的市场变化,让我们一起看看开乐又有怎样的应对措施。
● 坚持推行标准化 提高产品质量性能
随着国家对车辆设计制造的法规标准不断完善以及运输行业对运输装备的专业性要求不断提高,中航开乐在产品标准化方面开始加大力度。周总表示推行产品标准化对于开乐来说可谓时机恰好。在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推行标准化对企业订单的影响相对较少。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到了必须推行标准化的地步,现在的产品附加值都比较低,实现标准化也有利于降低企业制造成本提升产能,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
开乐在2015年就开始推行产品标准化,以栏板立柱为例,为适应不同客户需求,早期有160多种立柱可供选择,实行标准化之后现在缩减为16种,最终计划只保留6-8种,而这种改变慢慢的也被客户所接受。
从客户群体角度来看,逐渐由个体散户向集团公司如专线物流或快递物流等大客户发展。这些大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车辆的出勤周转率最为看重。采用标准化的产品,对于产品的性能及后期的维护保养来说更为便利。
在开乐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年产能要从现在的一万余台提升到三万台。而提升产能的重要基础就是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基于标准化开始组装式的生产模式,不仅可以提升生产速度,同时也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采用模块化组装生产,可以一次性将几台车的组装模块运输到当地组装,对于轮胎、车桥等可以由供应商直接发到组装地,减去二次运输的成本。
● 精简销售网络 摸索新合作模式
产品能否成功进入市场,不仅产品质量性能要过关,同时需要强大高效的营销团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中航开乐开始精简销售网络,大力发展专营经销商,将原来300多家经销商削减到120家左右,这样使得整个销售网络更加严谨合理高效。
除了建设自身的销售网络之外,中航开乐也开始和主机厂探讨新的合作方式。改变双方简单的趋利促销模式,转向双方资源共享实现产品的共同开发,针对不同市场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优化销售网络的同时,中航开乐也在加强服务网络的建设,根据区域保有量来合理分布售后维修服务站点,在全国12个大区设立140多家服务站点。在保有量大的地区以50KM的辐射半径来设立服务站,保证一个小时内赶赴服务,偏远地区则是要求服务站在三个小时内赶赴现场。
中航开乐坚持先服务的理念,不管是哪些原因造成产品出现问题,先进行技术服务维修。要求最近的业务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具体处理意见以大区负责人为准,保证售后服务的及时性和合理性。让用户拥有一个有速度、好态度、大力度的售后服务体验。第一季度的订单数量上升也和新的服务政策有着密切联系。
● 做强主流产品 做精细分市场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各个企业都面临着大洗牌,只有全方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站稳脚跟更好发展。周总总结了开乐将来的发展方向:做强主流产品同时做精细分市场,普通产品标准化,细分市场定制化;利用产品品系全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做好超前的技术储备,以应对市场发展的需要。
如何看待现在一些小批量的高端定制产品?周总认为,高端定制产品虽然附加值比较高,但目前来看还不足以成为企业追求的赢利点,这类产品也是在推动企业本身在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提升企业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水平,同时可以加强企业技术储备。
● 编后语
在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的现在,制造企业的优胜略汰速度会越来越快。对于专用车企业来说,只有针对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探索新的发展思路、研发新的设计生产技术,才能做大做强。不仅仅是提升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文/图 李桂鑫)
● 相关阅读:
从兴盛走向没落 国产长头卡车的发展史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现今国内道路上的卡车大部分都是平头车型,鲜有长头车出现.就算偶尔见到一两个也都是些低端车型.国内长头车在... 2016年0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