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重型卡车的大梁生产线,过去很长时间被国外企业垄断。其中一个技术难题就是,大梁生产线的装配精度要求非常高,高到以毫米计算,不能有丝毫的差离。扬州有一名技工,不畏艰难,潜心研究,攻克了大梁生产线装配上的技术难题。他,就是江苏金方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第二事业部总经理助理丁祥锋,他被誉为重卡大梁生产线上的“舞者”。
● 技术要求高 重卡大梁生产线被国外垄断
提到重型卡车,熟悉的人都知道,货物的重载都压在大梁上。因此,对于生产大梁的生产线,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过去,国内的重卡整车生产企业,多数是用的国外大梁生产线。”江苏金方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孟兆胜说,一台进口的重卡大梁生产线高达1000万元。
“国内企业之所以没能生产出重卡大梁生产线,在于一系列技术难题没有攻克。”孟兆胜说,其中的一个技术难题是,大梁生产线的装配精度要求非常高,高到以毫米计算,不能有丝毫的差离,否则就会影响生产出的大梁使用。
尽管如此,金方圆公司还是在2001年上马了重卡大梁生产线的研发项目。难题就摆在了时任钳工二组组长丁祥锋的面前。
● 潜心研究 攻克大梁生产线装配难题
丁祥锋,1977年出生,1996年邗江中专毕业后,进入到金方圆公司工作。最初,他是一名一线的普通钳工。
2001年,公司上马重卡大梁生产线时,他才24岁。当重卡大梁生产线的装配任务交给丁祥锋时,他遇到了质疑:“有人说他太年轻,有人说他经验不够,有人说老员工不一定会服从他的指挥。”孟兆胜说,面对猜疑,公司还是毅然选择了以丁祥锋为首的钳工装配组来完成这一任务。
此时,摆在丁祥锋面前的,是一条28米长的重卡大梁生产线。“在技术改进过程中,有一个装配难题,那就是如何提高28米横梁导轨的直线度。”丁祥锋表示,在公司以前的装配过程中,从来没有装过这么长的导轨,如果横梁导轨的直线度得不到保证,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平整度就得不到保证,平板成了“C”形板,那就是废品,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更直接影响公司声誉。
丁祥锋与技术人员研究,最后决定用激光测量仪来测量,但是在生产车间,由于其他机床运行时的振动传到激光发射器,从而导致光源发生了变化,测量精度出现偏差,怎么办?“我只有等别人下班了,其他机床停止运行时才能进行精细的测量。”丁祥锋说,那一段时间,他常常加班到深夜12点。
最终,经过潜心研究,他对横梁进行了调整紧固,将28米横梁导轨的直线度控制在0.3毫米的精度要求范围内,并编制了一整套操作及使用工艺,从而彻底解决了这一长期困扰汽车大梁生产线钳工装配的技术难题。
● 替代进口 产品被多家重卡企业采用
孟兆胜表示,重卡大梁生产线研发、装配成功后,国内多家重卡整车生产企业纷纷采用,节省了成本。
“一台进口的重卡大梁生产线,需要1000万元;而一台国产的重卡生产线,仅需400万元,采购成本不到进口的一半。”他说,由于价格便宜,国内的重卡整车生产企业如青岛一汽、二汽、柳汽都采用了金方圆的产品。
国产的重卡大梁生产线另一大优势是,它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实现定制化生产。“进口的大梁生产线,都是模块化生产出来的,客户有一些个性化需求,他没法实现。”孟兆胜说,在填补国内重卡大梁生产线空白方面,丁祥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瞄准先进 不断学习国外机床技术
在成功解决重卡大梁生产线的装配难题后,丁祥锋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常常参加国际机床展,学习先进国家的机床技术。
丁祥锋非常好学,每次参加国际机床展是他最激动的事情。德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家的机床丁祥锋研究得最多,只要有机会,他都要自己揣摩一番,上海、北京等地举办的国际机床展,更被视为千载难逢的机会。
有一年,北京国际机床展上,日本AMADA机床公司的数控回转压力机引起了丁祥锋的兴趣,日本公司的机床,不仅速度快,而且结构简单、噪音小,精确度比国内机床领先至少5年以上。丁祥锋拿回了第一手的图片资料。回来后,对照日本机床的说明书,丁祥锋挑灯夜战,经过和研究所技术人员的合作,对数控回转压力机进行了结构改造,通过无数次的实验,使该机床上的定位装置零件,从100个减少到30多个,产品质量获得了质的飞跃。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卡车之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卡车之家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买这些车有活干 从物流趋势看购车趋势
伴随着电商物流在不同领域的逐渐细分趋势,物流车也将日趋细分,而这里表现最为明显的就将是车型.有专家以为,物流车生产企业未来努力的重点主要有三... 2015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