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物流信息 > 物流资讯

加强反思 O2O企业带给传统快递的思考

卡车之家
素顔爲誰妝

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忙碌的礼拜一,下午3点,你被告知之前提供给客户的样品出了点问题,必须马上寄送一份新样品过去,虽然在同一座城市,但相距也有20多公里,而且要在对方今天5点下班之前送到,你自己抽不开身去送,找了几家熟悉的快递公司都说没法安排这么急的快递,如果在路边找跑腿送货的司机你又怕不安全。这时候,你突然想起最近贴在公司电梯里的一则广告——“全城2小时内送达、订单实时追踪、延误最高赔一千、实名注册APP首单免费”,焦急的你,会选择吗?

加强反思 O2O企业带给传统快递的思考

●  十年前,电商成就快递;十年后,O2O催生同城速配

上面就是如今许多打出O2O概念的同城物流公司的服务应用场景。当我们逐渐习惯于谈论电子商务带给快递行业发展机遇的同时,O2O的兴起也迅速催生了众多提供同城速配的物流服务者。

其实,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O2O是一种服务体验,而其基本要素就是物流。所以,很多人在思考O2O物流服务的时候,大多会想到各类餐饮外卖、鲜花水果等O2O平台旗下的配送队伍,亦或是众包模式下的跑腿公司。确实,服务于O2O电商平台、作为整个服务体验的末端环节是O2O物流最主要的体现形式。但就像快递并非100%依赖电商件一样,随着资本及各类创业者的涌入,O2O同城物流的服务内涵也在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第三方专业同城配送企业切入这块市场,不仅做生鲜配送、零担货运,甚至承接日常物品的寄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同城快递市场”的搅局者。

●  互联网人真会玩

一些快递业内人士可能会觉得,所谓的O2O同城物流,无非类似传统同城快递的一个细分时效产品,大可不必深究。但实际上,这些新兴的同城物流大多具有互联网基因,通过创新的经营模式与理念,正试图颠覆着一个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市场规则。

就笔者日常接触而言,除了饿了么、百度外卖这样的平台希望自建配送团队,也有众多涉足O2O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企业,主要包括三类运营模式(在不进行绝对划分的前提下,可以从“人、车、仓”三个方面理解):

1、切入同城生鲜配送、物品直送等生活类服务,一种是自建配送体系的(风先生),另一种是以众包模式整合配送运力的跑腿服务(人人快递、达达配送),涉及业务以B2C为主,也在逐渐拓展C2C业务;

2、整合社会闲置车辆,实现“车货匹配”的同城运力平台(云鸟配送、蓝犀牛、一号货车)。涉及业务以B2B为主,也在逐渐拓展B2C、C2C业务;

3、通过自设或合作的方式建立社区门店,或结合智能快件箱的布局,建立社区型服务平台(易栈、百世邻里),前期依靠快递收发,甚至基于密集化布局的短途上门送货来吸引流量,后续可延伸至社区传媒、社区居家生活服务等。

当然,无论是因为资本市场的助推,还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创新,各类型的服务模式也在不断涌现、演化,例如还有通过整合干线资源、撮合零担及整车运输的罗计物流;以及从同城运输延伸至门店布局,着眼生鲜冷链业务的多多配、神盾快运等。

O2O红海浪潮下,变化每天都在发生,就像一年前,大多O2O配送服务还是以3公里以内的辐射半径为主,如今更多配送服务商已打出了覆盖全城的概念。在笔者与一些O2O物流创业者交流过程中,甚至不少人提出,以快递为参照,本质就是用干线、转运将一个个同城服务连接起来,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不可颠覆,只要一步步去布局,O2O同城物流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  然而,“不烧钱”该怎么玩?

大多O2O企业在推广甚至运营过程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不计成本”,各种补贴、返利、优惠让人眼花缭乱,O2O同城物流企业也是如此,有没有赚钱我们不好说,但似乎没有一家可以避开“资本”的话题。

万亿级的O2O行业催生了上千亿的物流配送市场,资本的推波助澜也使得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各类O2O物流平台融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当然,他们的玩法也大多是基于“不差钱”的前提,谋求迅速扩张,导入用户及流量。所以,一旦资本市场有什么变数,对于这些O2O创业型企业命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在这里,我们不妨简单聊聊,O2O物流企业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对于一家企业的运作状况,笔者最关注的是两点: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目前大多数O2O物流服务基本是直送模式,较传统同城快递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无论自建还是众包队伍,通过合理管控机制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其实现的用户体验应当是有一定竞争力。

而在成本这一块,是我们尤为需要关注的重点。正常来说,快递运作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是基于业务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来实现的。但同城O2O物流较高的时效要求,又导致很难实现货物的集合配送,单票配送成本必然居高不下。这并非没有解决方案,而是需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分阶段去优化实现:

1、业务初期订单量较少,以高品质的点对点直送服务赢得客户信赖;

2、当订单实现一定规模,多个订单根据线路进行合并派送,主要又分为两种场景:a、基于一段时间内的同线路或者同方向,在起始点进行合单派送。b、在派送路途中即时响应,通过LBS、GIS技术匹配附近订单进行合并,并优化线路完成派送。

3、当订单量非常大,那就需要进行线下仓店布局,以众多小仓实现收派分离、交叉派送。在这种模式下,运作效率就会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而上升,单件成本也能有效下降。

当然,能否走完这三步?走完这三步需要多长时间?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回答的。

相对而言,自有员工在管理和服务上可控性更强,而众包模式下配送员的成本能实现大幅降低,但服务水准的保障,特别是异常天气和异常单量情况下的及时响应程度,是不能妥协的问题。

此外,降低成本的另一面是提升收益。互联网模式下的单品盈利确实不易,所以一些有自建或合作门店资源的O2O物流企业,可利用社区生活服务、门店销售展示、社区传媒等方式拓展业务渠道;而已整合各类车辆资源的O2O平台也可以结合自身优势试水生鲜冷链配送等高价值服务;当然,整合渠道资源,并通过发展“粉丝圈”进行关联产品、专业设备、日常消费品的集合采购等营销业务,也是增加盈利的重要手段。只要不是为迎合资方而臆想出来的伪需求、伪命题,城市配送及延伸的产业链,大有可为。毕竟,仅一家在城里送外卖的饿了么,目前一天就能配送超过200万单。

不可忽视的是,O2O同城配送服务企业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政策风险、部分众包模式下的管理盲区、“烧钱”拼杀的竞争模式,依然是发展中存在的巨大难题。此外,笔者也希望更多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是良性地利用资本来发展壮大,而不是单纯依赖资本左右命运。

●  O2O物流企业带给传统快递的思考

对于传统快递企业来说,面对O2O物流的兴起不应当置身事外,反而需要主动去了解其发展,以谦虚的态度融合更多创新理念,以开放性的思维不断充实自身发展。

从积极层面看,首先,众多O2O物流企业立足“共享经济”理念,努力实践“共配、拼仓”等运营模式,在集合资源、优化社会成本等方面带来诸多可行性的应用;第二,大多O2O物流服务的用户体验应该说还是具有相当水准的,特别是一些高时效、高价值的产品优势显著;第三,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信息手段提升效率,实现运作的创新;第四,从直营到加盟,再到众包,部分立足轻资产的O2O物流企业,以灵活、扁平化的管理机制全力探索着,某些方面他们也确实做得很高效;第五,以会员机制增强用户粘性,重视应用交易流量及数据。

当然,O2O物流的发展也给传统快递带来诸多挑战。从市场层面看,确实与部分同城快递业务产生竞争关系,特别是一些O2O物流企业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对于传统快递来说,也需放低姿态,积极去完善自身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不少O2O物流企业为了快速发展,通过招聘或众包的方式“挖角”具有一定经验的快递员,提供一些奖励丰厚的“私活”,这势必要求快递企业细化管理,保障服务水准,当然,也可考虑主动进行企业间合作;此外,假如某家O2O物流企业完成了全国各主要城市的终端布局,如后续借助其他中转仓库、干线运输资源贯通异地业务,甚至在上游端开放发货平台、下游端整合众包配送运力,抛开实际运作中的细节不说,仅就其推出这一概念,是否会对传统快递网络带来冲击呢?

就笔者看来,虽然当前O2O物流并不能较大程度地影响传统同城快递业务,但经验告诉我们,一切的颠覆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每一代都是如此。本着市场竞争的忧患意识,快递企业还是应当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充分发挥自身显著的优势资源,在管理、技术、营销、运作等各版块开放思维、推陈出新,以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为标杆,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做精做强,开启更加辉煌的“快递时代”!

●  相关阅读:

东莞020物流平台上线 史玉柱也来参一脚

我没听错吧?物流将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卡车之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卡车之家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文章标签: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电商物流:低价竞争成风 最后一公里待解

电商物流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的兴起为电商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就目前电商物流发展现状而言,行业依旧面临着诸多痛点... 2015年10月30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