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货运行业离不开运力,而运力企业有轻有重,还有金融支撑。当前,从表面看,轻资产模式备受热捧,重资产模式日受冷落。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到底孰优孰劣?今天,运联小编带你去听听他怎么说——
有人把重资产贬低的一文不值,或压根没正眼瞧过重资产大车队模式,话里话外都在贬低,言外之意就是重资产已经走到尽头;有人把轻资产看成一块宝,认为故事可以持续讲,讲完这段编下段,受到某些资本的狂热追捧,言外之意轻资产才是未来。事实果真如此吗?
● 模式一:重资产
中国的传统,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看家的东西。所以,自古生意就是以重为主。从原先国有经济的大而全,变革到今天的小而精,裁掉一切不属于自己专业内的附属,轻装上阵,但是怎么变,其中还有一个“重”在。所谓的重资产就是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收益滚动购买。
关于运力企业的重资产,最近听到很多原先重资产老板的讨论: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什么重资产玩不动了?每次参与招投标,按照以往的经验和成本报价,一定中标。可是现在,为什么有些来竞标的企业就能把价压的这么低?怎么每次跟资本或是咨询谈,总是遭到贬低,重资产没前途吗?
这些声音在上半年经常听到,公路运输里面的纯干线运输企业,也就是大车队模式的企业,在这个链条中处于劣势。本身话语权就不大,并且很多在拿业务的时候,基本都是三四标以外的,造成成本价格压得很低,完全靠过硬的成本管控来支撑,并且现在的竞标模式完全是血拼到底的电子竞价。
从目前的形式看,需要重资产运力企业高度关注的几个问题如下:
1、参与招投标,受到所谓规模效应和平台效应的打压,导致竞标价格一降再降,最后就是自己主动退出,并且现在的竞标方式就是血拼到底的打压成本。
2、一旦中标后,需要上线车辆,按照要求实现定制,并且上线时间短,需要垫付押金,一旦出现违约,就造成押金不退的危险。很多企业在这块属于霸王条款,并且受罚的运力企业也不少,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3、中标后每月运费的垫付,目前从45天到80天,甚至90天。试想,这些运力企业老板的资金周转是非常紧张的,并且在某些阶段,在结算运费时,还以颇多的借口拖延时间。
4、外面越来越浮躁的风,给这个本身就要靠精细管理和优质KPI赢得客户的行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越来越躁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倒下。
5、现在很多的重资产运力企业,是靠融资和抵押走过来的。每月需要支付的现金成本也非常的高,加上每月的运费垫付,其实日子也过的紧巴巴。
6、运力企业年年参加招投标,年年都是压运费,提服务,导致其提升空间和发展空间越来越慢,并且发展受到一定的打压,纯干线运力粘性偏低。
重资产运力企业有诸多问题的同时,却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强项,如下:
1、拥有完全自主掌控的车辆和人员,并且初具规模;
2、拥有行业内良好的口碑,从KPI合格率开始,这些重资产企业更关注自己的口碑;
3、即使所接业务为三四手,依然可以保证收益,完全可以证明成本管控的能力;
4、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标准和流程,由于重视自身的发展,所以在部分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同感;
5、模式上很容易转成平台,并且是可信可控的。有众多的上游和下游愿意合作者,同时有着稳定的交易量;
6、N多年形成的行业积累,务实的经验至关重要;
7、部分区域的垄断者,完全可以实现更强更深更广,完全可以在一个区域做成王者;
8、具有特色的服务标准和可控、可视的监控体系。老板们也在学习和改进,不断引进技术作为发展和管理的手段。
重资产在某种意义上并非走到了尽头,有时你会发现,重资产有非常好的一面。其实只要符合自己发展,先不要给自己下定义,贴标签。不论那个行业,拼的是自己的真功夫而不是花架子。
● 模式二:轻资产
从近期几个疯狂的案例可以看出,轻资产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本的热捧。轻资产模式的出现,简单理解就是:管理简单化,风险个人化。简化管理难度,轻资产的运力更多的是一种合作或合伙的模式,越简单越好。
轻资产是大家热捧和资本关注的模式,在“整合”就是趋势的指引下,这种模式在大江南北开始出现。但从目前行业内看,除去几家比较像样的平台企业以外,其它的生存压力好像挺大。
比如收购整合挂靠业的运力模式,这是一个长久以来都存在的一个最简单的模式,也是粘性最低的模式,只收管理费和代开票费用,看其今天的大趋势,这块的生存压力非常大,并且很多企业在做招投标时有着严格要求,所属运力行驶证和竞标企业名称是否一致都有严格规定,但是轻资产模式出现后,这块业务仿佛又有了生机。
以整合下游资源而擅长的运力平台,今天也受到了热捧。手里一台自购的车都没有,有的要么是挂靠,要么就是融资租赁过来的。但是恰恰这些看似没有自购资源的平台,却一招鲜,因为挂着互联网整合的外衣。在上游参加竞标业务时,他们中标的几率很大,因为他们的强项是:一支强悍的竞标团队、一支擅长整合和管理的运营团队、一个风风火火的营销管理团队。
在成本竞争的今天,他们往往会胜出。这种平台模式比较容易复制,但是上游要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才是最佳。今年重卡销售连续的下降,压力之大显而易见,并且目前运输行情也是不温不火。表面看好像很红火,其实还是七零八碎,并且整体的货量增幅,除去个别的企业以外其它还是负增长。轻资产模式在我看来就是一句话:跑的快,风向不对,立刻掉头。
● 模式三:金融大车队
不知从何时起,金融大车队开始进入视野。记得当时我正出差,在西安火车站,接到了原东家老板的电话,说网上有一片文章,专门讲金融大车队,让我下载看看,学习下。我打开一看,就是当时狮桥总裁万总的讲话,那时狮桥还没被本恩资本收购股份,那是第一次接触金融大车队,感觉,野心大,想做的更大。
后来我在工作中慢慢发现,各地不断涌现以金融为杠杆的大车队,这种以金融来扩张和切入的模式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驱动了行业的变革,增加了优胜劣汰的速度;坏处就是模式不断反复,自己方向有时也是模糊不定,车辆的放出速度过快,质量不高,用低成本切入市场,后续的服务和质量难以保证。
今天的金融车队模式较多,但基本都有一个或多个主体参与,主要放车对象以个体、车队、企业为主,其中有的企业给业务带车辆,有的就是放车,按月收融资成本。企业需求就是,钱成本低,车更低,并且不断刷新人们的视野,挑战人们的神经,因为好像是造富计划。
其实不论什么模式,只要符合发展规律就好。在这个庞大市场中,想吃口饭还是容易的,只不过想鹤立鸡群是需要有真功夫的。不论怎么浮躁,不论怎么互联,货物的流动要有工具支撑。不论是资本的钱还是自己的钱,终归讲究的是收益。家家卖烧酒不漏是高手,谁主沉浮,市场说了算。
● 相关阅读: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卡车之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卡车之家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新车研发 重汽T5G/T7H多功能联合吸污车
近日,采用中国重汽曼平台T5G、T7H底盘改装的两款新型多功能联合吸污车在国内某改装厂研发成功,并完成了工信部新产品公告的申报,具备了销售能力.该... 2015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