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跑路?雪崩时没有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如果说物流连接着客户与商家的话,把它比方成市场经济中的大动脉不算过分。可就是保持机体正常运转的如此重要的动脉,在郑州这个区域,自去年下半年到如今,多家企业卷款跑路或者资金链紧张。
据某商户反映,往往是头一天还在正常的收货,第二天一早再去时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因担心其卷款跑路,上百商户聚集在公司总部讨要货款。而倒下的物流企业当中,不乏有已经干了10多年的,并且跟商户都是长期的这种合作关系,忽然一下子就倒了,也给商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辛辛苦苦干一年,赚的钱都被他们卷跑了。有些物流公司的“跑路”,是预谋好的,“跑路”了的物流公司老板找个亲戚继续做物流,然后趁机再跑路。”郑州市南四环一售卖润滑油商户痛诉自己受伤的心灵。
今年3月20日,郑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刚注销了郑州99家物流货运站,出现问题的物流企业多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同时,还有130家物流货运站被评定为质量信誉考核等级不合格,物流企业的不合格数量不在少数,像东捷物流、顺鑫物流这样的物流企业在2014年11月也都先后出现问题。
塌方式的关停、倒闭及至跑路,成为郑州物流业挥之不去的痛。究竟为何跑路?不到走投无路之际,没有人愿意放着生意不做、有钱不赚。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问题出在了哪里?
一、监管存盲区 “代收货款”成为谁都能咬的肥肉
物流公司“跑路",必涉及代收货款。那么,问题来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是运输货物,不让他们代收货款不就得了,这样一来,即使关门商户也不会有大损失。
然而现实中这样做的可行性却并不高。“商户与客户间谁也不相信谁,交往很久了也不一定很信任。”与物流企业打交道十多年的郑州展博商贸有限公司老板陆龙咏说,“发货方担心收货方收到货后赖账,收货方担心货款提前给了货物收不到,送货上门的物流公司工作人员刚好能弥补这种不信任,实现一手交钱一手提货。”
“除了信任问题,有很多货是发到县城和乡镇的,转账的银行可能都没有,很麻烦,还有一些客户不会转账。”商户贾女士说,物流公司把货送到,代收货款后再给发货方,在很大程度上,给收发货方都带来方便。
据此,物流行业在本业之外催生了新的业务:代收货款。物流公司代收货款,一般会收取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不等的手续费,是一项主要收入来源。除了手续费,代收货款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物流公司从收到钱到支付给商户,中间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里沉淀的货款,成为物流公司可观的资金流。比如一天代收货款100万,晚支付五天,就是500万,等于公司有了500万现金,只要公司经营正常,这500万就会一直在账上,有很多投资机会。
于是一些物流公司会把运价压得极低,也要争取代收货款的数量,这成了他们新的商业模式。但对商户们来说,他们如此将回收货款权交给物流公司,只不过是从一条钢丝绳上走到了另一条钢丝绳上——物流企业也是会不诚信的。
但对代收货款的监管,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郑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人士介绍,代收货款本身已经超出物流公司业务范畴,是物流与金融高度相关的增值服务。交通运输部《道路货物运输及场站管理规定》没有任何条款来管理企业的代收货款业务。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开办代收货款业务的,应当以自营方式提供代收货款服务,具备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和资金结算系统,并明确与委托方和收件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但这一规定并不具备完善的金融风险控制措施。
在2011年,这个部门就曾发出提示,“代收货款”并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属于法律、法规监管的空白和盲区。运管部门核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在经营范围中也没有审批过“代收货款”业务。
“政府部门对代收货款不提倡、不反对。”中国国际商会河南物流商会秘书长、河南百友汇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伯合介绍。但他也认为,物流“跑路”不受任何惩处、没有任何成本的状况,的确需要管控。
“违规后处罚太轻,造成某些企业或个人会去触碰底线,会去触动商户利益,因为代价不大,收获大于损失。”商户井先生认为,要想做好物流市场,下一步应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整顿物流市场,规范行规,把游戏规则定好,让那些违法违规的企业或者个人,只要出现,就得付出沉重代价。
二、担保行业众多 丰厚利息让微利物流业蠢蠢欲动
提到物流企业跑路,河南是重灾区,海南、山西也不少。为什么这些地方的物流企业特别容易出事?一方面与经济形势不好、物流企业恶性竞争有关,另一方面或许在于这些地方的担保公司众多有关。
就职于国内某物流企业的物流行业专栏作者李竹云认为,这与这些地方的民间金融混乱有关。她说,这些地方建设突飞猛进,民间融资发达、担保行业众多,初期丰厚的利息回报使得微利的物流业蠢蠢欲动,促使他们拆借自身代收货款资金进行民间投资融资,一旦投资行为出现问题,立马传导到物流公司本身业务,窟窿难补唯有跑路。
三、处于拆迁带 企业称拆迁导致灭顶之灾
而在物流业内,企业对此也是一肚子委屈,比如屡遭拆迁。在上文道歉信中,亚通物流就曾详细讲述自身遭遇拆迁的详细经过。
“在城市扩围过程中,物流公司屡屡拆迁。”今年5月6日,主要由郑州本土中小物流企业组成的中国国际商会河南物流商会成立,该商会会长田连启在成立仪式上致辞时,面对台下数百名物流业者,说到这么一句话。
而在他致辞前,到会的河南省交通物流协会秘书长史强也提到,郑州大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处于拆迁带上,在郑州批发市场外迁以及城市改造过程中,物流企业经历拆迁、搬家、再拆迁、再搬家的循环。
郑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认可这一现象。他说,郑州本土物流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经营场所常拆迁、搬迁,“这么多年来不断在提。”
四、门槛低 夫妻搭档买辆车就做起物流
“郑州本土90%都是小物流公司。”中国国际商会河南物流商会秘书长、河南百友汇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伯合介绍,与屡遭拆迁对应的是行业的小、散、乱。
小到什么程度?郑州很多物流公司都是夫妻档,两个人,一台车,就干起物流,成立物流公司。多数都是在城乡结合部租用的场地,这是因为物流用地价格要低、交通便利,而开发相对落后的管城区南部,就成了郑州物流集散地。
目前郑州经过行政许可的物流公司总部不足800家,对应的有备案的分支机构有1300家,并且85%以上是商贸型物流公司,靠近批发市场,而其中管城区集中的物流企业及分部数量位居第一。
而行业的小、散、乱,所引发的问题不止于此。“为啥我要建自己的物流园?我也想干大,想发展物流,必须有自己的家。”亚通物流董事长李凤彬曾在商户代表协商会当天与政府部门人士交流。
但对行业而言,想有一个稳定的经营场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郑州市规划的都是大型物流,并没有规划适合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用地。”有业内人士说,即便是在物流扎堆的管城区,也极少有企业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更为尴尬的是,即便政府部门规划的有土地,企业也往往达不到拿地的条件。“有些规划的物流用地,每亩地的投资强度为300万元。”郑州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流运营副总经理王玉军介绍,这不是一般企业能承担的。
“并且,有些还规定,建筑还不低于4层,每亩地纳税额不少于20万元。”河南润之新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强介绍,还有容积率,带动的就业等指标,很多企业每年纳税非常少,有些企业的手续都不全,土地不是想拿就能拿的。
五、政府部门多头管理 结果谁也管不了
连郑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人士都承认的是,这么多年来,本土零担物流行业几乎没得到过什么支持。
根据郑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2011年的有关文件,郑州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等,道路运输管路局负责物流企业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资质核准,商务局组织实施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拟定加快物流业发展政策,工商局审核颁发物流企业营业执照。但上述部门却各有说法。
郑州市商务局一倪姓工作人员说,物流业的规划、监管等工作都已划到郑州市发改委,他们有一个专门部门负责物流行业工作。郑州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则介绍,企业反映的拿地、拆迁等问题,涉及国土、规划等多个部门。
而在物流公司出事后,公安机关和其他执法机关也缺乏有效的管控——物流公司“跑路”后,公安机关往往以经济纠纷进行界定,不予立案。
“郑州的物流,很多部门都在管,也都不管。”郑州一家商贸公司的陆先生认为,物流行业不仅是缺少代收货款方面的规范。
夏季首降 长沙金刚复合工况自卸降1.6万
今天卡车之家从长沙长平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了解到,店内正在进行上汽依维柯红岩金刚复合工况8x4自卸车促销.优惠1.6万元,共计4台,颜色为红色.促销时间... 2015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