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2014年,重卡行业有哪些新的变化?笔者总结,2014的重卡行业有三个新常态:发动机自制、去斯太尔化、高速标载物流(HI WAY)。“去斯太尔化”几乎涉及到重卡行业的每个企业,因此本篇分不同企业来讲。
● 斯太尔驾驶室近绝迹 发动机配套率下降
“斯太尔”对重卡行业的影响力不断减弱,2014年,则是标志性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去斯太尔化,将成为重卡行业的新常态。
斯太尔,一度曾经成为中国重卡行业的代名词。就在四、五年前,哪个重卡企业敢说跟斯太尔体系没有什么瓜葛?大多数重卡企业,都跟斯太尔沾亲带故。2014年,重卡行业都在“去斯太尔化”:斯太尔体系嫡系部队的新平台大有取代斯太尔平台之势,众多近亲也有了“新欢”,则远亲也越来越疏远。斯太尔技术对于中国重卡行业的影响力正在快速减弱。
要了解斯太尔的影响力怎样减弱,应当先了解一下斯太尔对中国重卡行业的影响如何强大。
● 中国的重卡行业 从引起斯太尔“起步”
中国造重卡,虽然从20世纪60、70年代就有,不过,真正有规模的,还是从引进“斯太尔”开始。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是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当时之所以选中斯太尔,是因为虽然奥地利斯太尔在国外几家重卡企业中不是规模最大的,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但斯太尔车型比较适合中国路况和国情,并且也符合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的机械制造水平。
事实证明,这是个正确的决定。这个技术相对于同时期引进的其他技术,比如兵器工业集团引进奔驰卡车技术等,都更加适合中国,特别是在那个超载的年代,斯太尔的平台完全能够胜任。
重汽斯太尔91
1983年,中国重汽联营公司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全套引进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总投资11.58亿元。斯太尔项目不仅引进整车技术,还包括关键总成技术: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等。当时的中国重汽联营公司非常庞大,包括三个整车企业和数个零部件企业,引进斯太尔车型后,整车在重汽(济南)、陕汽(西安)和红岩(重庆)三地生产,发动机则在潍柴(潍坊)和杭发(杭州)生产,变速箱在法士特(西安)生产,车桥也在西安的汉德生产。
当然中间还有别的零部件企业,但是上述这几个是不断发展壮大,都是中国重卡行业举足轻重的企业。
● 斯太尔影响所有重卡企业
后来,中国重汽一分为三:中国重汽、陕西重汽和红岩。这三家企业从“分家”以后就成为了中国重卡行业的三个重要企业,红岩和重汽曾经还当过数年的重卡行业老大。现在,重汽和陕汽更是在重卡行业前五名中占了2个名额,这三家加起来的市场份额超过了35%,因此,仅斯太尔嫡系的力量就在重卡行业中三分天下。
另外,斯太尔技术的零部件被广泛采用,从使用斯太尔体系零部件的角度来说,几乎没有哪个重卡企业不跟斯太尔有关联的。
重卡企业,根据与斯太尔平台的渊源和关系,不妨分为“嫡系”:重汽、陕汽和红岩;“近亲”:欧曼和大运;“远亲”:华菱和江淮;“朋友”:东风、解放和北奔。嫡系的重汽、陕汽、红岩刚才谈到了,都是斯太尔技术起家,斯太尔产品现在仍然占据其销量半数以上比重。
斯太尔的“近亲”是福田欧曼和大运,这两个企业起步都跟中国重汽原技术中心主任陈彦平有直接关系,其起步产品也都继承了斯太尔的衣钵;驾驶室虽然有所变化,但底盘系统基本属于斯太尔平台。
华菱和江淮算是斯太尔的“远亲”,这两个企业起步的车型都是引进产品,前者是日本三菱扶桑,后者是韩国现代重卡。不过,这两个企业的底盘系统大量配装斯太尔体系的零部件: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等,因此,和斯太尔算是远亲。
另外,东风、解放与北奔,算是斯太尔的朋友,这些企业虽然有自己的驾驶室、底盘系统等,但是也大量采购斯太尔体系的零部件:潍柴发动机与法士特变速器,解放与北奔曾经一度跟潍柴走的还非常近。
● 斯太尔不断式微
进入2014年,斯太尔“嫡系”的三家企业,虽然其销量半数以上还是斯太尔产品,但是,它们的其他产品平台的发展都非常强势,风头超过了斯太尔产品。
比如,中国重汽引进的曼TGA平台,从零部件到整车都已布局完成,并且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认可;陕汽的曼驾驶室产品——德龙系列,已成为主流产品;上依红的依维柯平台产品也占据了近半壁江山。
斯太尔“近亲”的欧曼,车身驾驶室一直不像斯太尔,之前主要是底盘系统是斯太尔技术。不过,福田欧曼2014年上马了福田康明斯ISG发动机,这让斯太尔的影响力趋向减弱。斯太尔的“远亲”华菱,外观是肯定从来都不像,其底盘系统,从2012年底开始改弦易辙,新推出了完全“去斯太尔化”的自家“三大件”——汉马发动机、华菱变速箱和车桥,2014年,华菱自家三大件特别是发动机,配装量猛增,明年无疑会进一步加大配套。
斯太尔的“朋友”东风和解放,在2014年同样纷纷加大自身集团内零部件企业的配套量,与斯太尔关系也不再那么紧密。尤其是解放,近年来不断主动增加集团内发动机企业锡柴和大柴的配套份额。
说到每个企业的特点,下面本系列打算进一步深化,借这个话题,盘点一下各重卡企业的2014年是如何“去斯太尔”化的,敬请关注。
● 相关阅读: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卡车之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卡车之家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