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在汉诺威车展上,很多跨国企业多次提到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他们的重要意义,一时间给人的感觉就像中国要在国际卡车舞台上唱主角的错觉。
之前参加国内的发布活动,经常听到类似“比肩国际水平”这样的豪言壮语,但参加完汉诺威车展,小编觉得还是有必要来泼一泼冷水,这里简单分享一些德国汉诺威之行的感受,如果仅仅看数量中国只能算是汽车大国,离真正的汽车强国,还有非常远的距离!
● 展会很专业,内容形式多样
这里说的专业,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多的是主办方和参展商对展会的组织。在去之前对于汉诺威车展的规模也是有所耳闻,但当第一次看到现场这么大规模的卡车展会,还是被震惊到了。按照展示的内容划分成了整车、零部件、挂车、专用车等不同的区域,展馆面积跟国内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这样的综合性车展相当。
汉诺威作为国际重要的展会城市,有非常丰富的举行大型展会的经验,有几处非常不错的体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展会主办方:专业有条理
首先是媒体证的申请,网上按照规定填写了所有的资料之后,大概2周的时间就收到了从德国寄来的媒体证,里面还包括一本会刊,里面有所有发布会和展馆的信息。而在国内参加北京和上海车展,每年首先在领取媒体证的时候就要费尽心思,经常看到有媒体因为拿不到媒体证与主办方发生纠纷的情况,办车展为了什么?不就是想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吗?
发布会现场
首日媒体日参加发布会的形式和之前的经历又是完全不同的,汉诺威车展有一栋楼是会议中心,主要的发布会都集中在这里举行,按照规模的差别,会有几个不同的发布会厅,发布会的时间在30-45分钟左右。由于在同一个馆紧接着就会有下一场发布会,所以开始和结束都非常准时。现场的记者会根据自己的安排选择相应的发布会即可。
上图是最大的展馆,戴姆勒、MAN、大众等这些大的集团在这里举行了发布会,会场坐满了近上千人,现场可领取同声翻译的耳机。上千人的发布会现场秩序井然,主办方的组织能力确实值得学习。
而国内不断涌现的各种车展,绝大部分人关心的仍然只是乘用车和车模,而卡车则是属于绝对的冷门。尤其是北京车展,卡车和小车分开,一到公众日,展台前面就变得十分冷清。
展台:形式多样,传递品牌价值
展台注重于观众的互动沟通
无论到什么展台,工作人员都会热心的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这样的沟通以及展台上一些功能的演示可以让用户对产品有更好的了解。而且几乎所有的展车都是可以随意打开车门参观的,而国内的车展则是经常车门紧锁,过了媒体日想要看看车的内饰基本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汉诺威车展展示了很多与卡车相关的服务与检测设备
汉诺威这么大的车展在展示的内容和形式上也更为丰富,除了整车、零部件,与卡车相关的服务和检测设备这在国内的车展上基本是一个空白。
现场制作个性化T恤
国外每个品牌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卡车文化,在每个展台都能看到相关的纪念品商店,购买者不在少数。在MAN展台甚至有现场的T恤制作,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现场制作。
与观众互动
在卡车模型上放上小礼品,过往观众可以自己拿,现场还有很多这样的互动活动。
车辆技术差距巨大
再说展出的内容,具体的技术就不多说了,从前面卡车之家对车展的报道,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技术水平真是领先我们N多倍。对于很多国内用户遇到的技术问题,他们已经有了比较系统成型的解决方案。就像是我们还在玩弹弓,而他们都已经用iPad玩上愤怒的小鸟了。
未来的卡车已经有了一个蓝图
从他们展出的一些概念车上可以看出,对于未来卡车他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蓝图。比如MAN的Concept S概念车,就是他们对未来卡车的一个规划。这也就引申出另外一个思考,为什么国内卡车在外形上这么多的模仿呢?除了工业设计和创新的因素,我们眼中未来的卡车会是什么样呢?
对于国内车企来讲,现在还处在追赶的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多的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对于未来卡车的样子,或许真没有太多的概念。国内企业虽然比不上国外老牌企业悠久的历史,不过这么多年的造车经验,多少有些想法,一味的跟风模仿实在对不起广大国内用户的期待。
理念的差距:产品+服务,提供全面物流方案
斯堪尼亚介绍他们的车队管理系统
更大的差距是在理念上的,他们的定位已经逐渐变为物流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除了卡车,还会提供包括金融方案、车队管理、服务保障等一整套服务。对于国内厂商而言,主要还是集中在如何卖更多的车,今年市场销量下滑,无论是厂家经销商都是集体叫惨。
可是,中国卡车市场拥有如此巨大的市场保有量,即使只是售后服务,也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蛋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向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来创造利润,通过价格战等方式赢得销量冠军并不是最终目的,如何向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增值服务,也应该是国内厂家好好反思的。中国的卡车企业不应该就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卖车的。
除了车展,在德国我们还有几天游玩的时间,而这些经历也让我们对德国的道路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国内说到卡车,很多人都会跟事故联想起来,因为卡车自重大,很多事故都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所以有人甚至将货车称为“祸车”。我们先从安全说起,先分享几个我们在高速上的见闻。
各走其道,严格遵守规则
在高速上卡车和客车都是严格遵守规定,在高速最右侧车道行驶,除非有特殊情况需要超车,不然绝不会越界。大车和小车的平均速度差别很大,这样分道而行,互不干扰。
无论大车小车,遵守交通法规
在途中因为修路遇到堵车的情况,整个车流也是走走停停,跟在我们后面的一辆卡车采用了更经济的开法,等我们走出一段距离之后才走。不过从上面的图片大家就可以看到,旁边的很多小车没有一个是插队的。要是在国内高速,车辆肯定是见缝插针,要想前进就需要紧紧跟住前面的车辆,这也就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
和德国人古板的性格一样,所有车辆都严格按照规矩,有秩序的行走,首先司机开起来就非常轻松,那些因为突然变道造成的隐患也降到最低。
法规监控,杜绝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欧洲卡车司机驾驶2小时就需要到服务区休息,车辆上的行驶记录仪会记录他的行驶数据,超时间驾驶公司和个人都会受到惩罚。每天的驾驶时间也被严格限制在9小时,晚上在高速服务区卡车整齐的停着。有了充沛的精力在驾驶的时候才会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是需要所有的参与者共同努力营造的,当很多人在指责货车司机的同时,是不是多想想为什么?首先应该自问我是个文明的驾驶者吗?再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的情况?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危险吗?
好东西还需要政策支持
政策的不健全和腐败对国内卡车技术的发展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液压尾板大幅提高效率,国内却受限于政策
欧洲人工成本很贵,甚至购买火车票到柜台人工售票都要比自助机更贵,因为有人为你服务了。所以他们的产品在理念上就是通过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对卡车而言,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货物的装卸,通过托盘、叉车、尾板等设备,装卸货物的工作司机一人就可以完成。可国内就是因为公告问题迟迟未能推广开。所以在汉诺威车展上看到像凯卓立这样国内知名的企业,更多的产品还是用于出口。没有政策的支持,好东西只能造了给别人用。
行驶记录仪的安装,政策到最后执行变了味
行驶记录仪,这本来是用来记录驾驶信息,防止超速、疲劳驾驶等不正规操作的情况,而看看国内的实际实施情况,这成了一些车辆管理部门揽财的工具,一些部门看重的是安装带来的利益,而不是使用带来的社会效益,好东西最后都是变了味。
像大单胎这样好技术的推广,首先执法部门要先学习
卡车之家论坛网友的卡车采用大单胎类型,由于国内主要还是以双胎类型为主,这让他在过收费站的时候还需要他来教育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这样的车辆是符合什么样的法规要求的。而我们在德国的公路上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挂车都是大单胎的。
在国内卡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家的政策制定和执法部门却在严重地拖后腿,整体来看,社会效率降低,总的成本升高,造成的是更大的浪费和落后。
● 大国和强国的差距,路漫漫
通过汉诺威车展以及几天在德国的体会,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差距真不仅仅是卡车,差距是全方面的。包括基础工业水平、社会体制、法制环境、人的素质等等。
现在国内很多厂家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总是说什么同步国际先进水平,对比汉诺威车展和国内的北京上海车展,水平的差距非常明显,再加上看不见的制造工艺、产品可靠性、稳定性等全方面的对比,差距真的是十万八千里。承认差距,脚踏实地的追赶,这种务实的态度才是国内厂家最需要的。掌握真正核心技术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更直白的说,这也是最挣钱的。
虽然从销量来说中国早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卡车市场,国内一些企业从销量已经足以傲视群雄。但这也仅仅能算是卡车大国,离真正的卡车强国还有很多路要走。
● 相关阅读:
2012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展_卡车之家 专题报道
http://www.360che.com/zhuanti/iaa2012
2012年8月业务收入85.6亿 同比增34.4%
1-8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284.7亿元,同比增长24.7%;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265.... 2012年0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