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车展,在德国我们还有几天游玩的时间,而这些经历也让我们对德国的道路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国内说到卡车,很多人都会跟事故联想起来,因为卡车自重大,很多事故都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所以有人甚至将货车称为“祸车”。我们先从安全说起,先分享几个我们在高速上的见闻。
各走其道,严格遵守规则
在高速上卡车和客车都是严格遵守规定,在高速最右侧车道行驶,除非有特殊情况需要超车,不然绝不会越界。大车和小车的平均速度差别很大,这样分道而行,互不干扰。
无论大车小车,遵守交通法规
在途中因为修路遇到堵车的情况,整个车流也是走走停停,跟在我们后面的一辆卡车采用了更经济的开法,等我们走出一段距离之后才走。不过从上面的图片大家就可以看到,旁边的很多小车没有一个是插队的。要是在国内高速,车辆肯定是见缝插针,要想前进就需要紧紧跟住前面的车辆,这也就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
和德国人古板的性格一样,所有车辆都严格按照规矩,有秩序的行走,首先司机开起来就非常轻松,那些因为突然变道造成的隐患也降到最低。
法规监控,杜绝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欧洲卡车司机驾驶2小时就需要到服务区休息,车辆上的行驶记录仪会记录他的行驶数据,超时间驾驶公司和个人都会受到惩罚。每天的驾驶时间也被严格限制在9小时,晚上在高速服务区卡车整齐的停着。有了充沛的精力在驾驶的时候才会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是需要所有的参与者共同努力营造的,当很多人在指责货车司机的同时,是不是多想想为什么?首先应该自问我是个文明的驾驶者吗?再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的情况?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危险吗?
好东西还需要政策支持
政策的不健全和腐败对国内卡车技术的发展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液压尾板大幅提高效率,国内却受限于政策
欧洲人工成本很贵,甚至购买火车票到柜台人工售票都要比自助机更贵,因为有人为你服务了。所以他们的产品在理念上就是通过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对卡车而言,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货物的装卸,通过托盘、叉车、尾板等设备,装卸货物的工作司机一人就可以完成。可国内就是因为公告问题迟迟未能推广开。所以在汉诺威车展上看到像凯卓立这样国内知名的企业,更多的产品还是用于出口。没有政策的支持,好东西只能造了给别人用。
行驶记录仪的安装,政策到最后执行变了味
行驶记录仪,这本来是用来记录驾驶信息,防止超速、疲劳驾驶等不正规操作的情况,而看看国内的实际实施情况,这成了一些车辆管理部门揽财的工具,一些部门看重的是安装带来的利益,而不是使用带来的社会效益,好东西最后都是变了味。
像大单胎这样好技术的推广,首先执法部门要先学习
卡车之家论坛网友的卡车采用大单胎类型,由于国内主要还是以双胎类型为主,这让他在过收费站的时候还需要他来教育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这样的车辆是符合什么样的法规要求的。而我们在德国的公路上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挂车都是大单胎的。
在国内卡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家的政策制定和执法部门却在严重地拖后腿,整体来看,社会效率降低,总的成本升高,造成的是更大的浪费和落后。
● 大国和强国的差距,路漫漫
通过汉诺威车展以及几天在德国的体会,中国和先进国家的差距真不仅仅是卡车,差距是全方面的。包括基础工业水平、社会体制、法制环境、人的素质等等。
现在国内很多厂家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总是说什么同步国际先进水平,对比汉诺威车展和国内的北京上海车展,水平的差距非常明显,再加上看不见的制造工艺、产品可靠性、稳定性等全方面的对比,差距真的是十万八千里。承认差距,脚踏实地的追赶,这种务实的态度才是国内厂家最需要的。掌握真正核心技术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更直白的说,这也是最挣钱的。
虽然从销量来说中国早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卡车市场,国内一些企业从销量已经足以傲视群雄。但这也仅仅能算是卡车大国,离真正的卡车强国还有很多路要走。
● 相关阅读:
2012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展_卡车之家 专题报道
http://www.360che.com/zhuanti/iaa2012
2012年8月业务收入85.6亿 同比增34.4%
1-8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284.7亿元,同比增长24.7%;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265.... 2012年0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