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关于合资公司的运营模式,是不是纳威司达这边提供产品,江淮那边提供销售渠道,因为发动机是江淮的软肋,江淮在核心技术方面参与了多少?
A:我们和江淮的合作是完全开诚布公的,而且是充分借鉴和利用双方的长处,在我们合资企业里面,总经理是由纳威司达指派,但是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也会充分考虑江淮派出的高管,包括江淮作为股东方那边对于业务上的一些认识,这是看法的指导。
核心技术方面,更多的会借重于纳威司达美国和巴西那里的技术专家,但是我们也很深刻的认识到一点,就是我们直接从美国搬过来是不可以的,即使是巴西作为一个与中国市场有高度相似的市场,直接拿过来的话,我们认为也会出现问题,所以说产品拿过来之前,们首先征求江淮意见的就是基于他们对中国市场的认识,
还有基于他们对于他们自身产品的优劣势的认识,什么样的发动机什么样的技术他们认为是最需要的我们就拿进来,拿进来以后再进行本地国产化的适应开发,技术准备上的工作以纳威司达的技术专家为主,但是在指导方向上或更多听取江淮对于市场和客户看法的反馈。然后在研发过程当中,是双方的团队共同在做。
他们的技术研究院,商用车中心那边参与的深度非常深,这是合资企业成立之前,现在刚成立,双方各自的团队在一个共同的小组里工作,未来会依重合资企业本身自己的研发能力,因为我们合资企业里也是有研发中心的。
Q:关于合资,国内发动机企业跟我们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外形方面也能够看得出来,那咱们作为一个国际领先的发动机公司,和江淮合作会不会遇到矛盾,是如何处理产品质量和价格需求的矛盾?
A:首先关于质量标准,我们一定不会降低,因为我们的合资产品,不管是现在的发动机还是未来的整车,都是有一个终极目的,就是在全球要实现一定的销售,如果现在就把质量标准降下来,那么北美和巴西的产品质量标准是一种,中国又是低一级的质量标准的话,对于我们全球的布局是不利的。
在成本和高质量之间,确实会有一些冲突,但这个我们更多地是会希望我们在成立合资企业之前,一年半以前就已经开始和江淮的团队共同合作做这个国产化的工作,这一块我们也是有很大的潜力能够把我们的成本降到一个有竞争力的水平上来。另外,我们合资企业未来会对整个生产工艺、质量标准这方面做改进,包括在发动机的设计上面,也会不断的进行研发和更新,通过技术的手段也可以降低一些成本。
Q:关于售后服务的问题,是使用江淮现在的服务网络,还是合资公司再建一个服务网络?
A:因为我们合资企业现阶段,包括未来短期内,主要的力量还是集中精力能够走好为江淮现有产品的配套,开发第三方市场,我们现在也已经着手启动,配套的服务网络会一方面借助江淮现有的售后服务网络,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有合资企业自己来拓展。
Q:发动机对外供货的推广是谁来做?
A:由合资公司来做。
Q:发现你们每次展会都会把11升和13升机两个机子带出来,但是行内人都知道,11升和13升都是跟德国曼的D20、D26之间存在着很近的血缘关系,你们当初签订的这个协议上,曼有没有允许我们把这个11升和13升再进行另外一个区域上的这种转让。
A:我们和曼已经达成协议,在中国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曼允许我们在中国生产这么一个机子。
Q:发动机产品是明年才生产上市吗?
A:对,2.8L是在产的,纳威司达技术的这些产品是明年。
Q:明年下半年我们这边就可以实现量产了吗?
A:我们整体的发动机公司的新厂房是在今年年底主体结构封顶,那么到明年7月份左右是应该可以实现小批量的生产,那么到年底所有包括2.8升都将转移到我们的新工厂,3.2、4.8升都可以实现正式量产。
Q:中国商用车发动机的运营模式,目前是不是只能通过合资合作的的模式?
A:从一个外资公司的角度来看,要进入中国市场,首先你要能够上量,各个方面来讲的话,你可能还是得通过一个在国内市场已经占据一定地位的东方合作伙伴来进入,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一些,特别是一款新的品牌、新的产品进来,这个市场认可程度、接受程度都比较低的情况下面,你怎么选这么一个突破口,否则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做好,只是在这个市场方面可能要花的时间和投入的成本会很大。
另外,现在国内的几个主机厂,基本上都在着力于发展自己的动力总成的业务,或者是说发展自己的核心零部件,那么他一旦有了自己的在选装,除非你的产品比他好处很多。对于一个外来户来讲,如果你自己单打独斗,确实很困难的。
Q:作为合资公司负责人来讲,如何看待中国3升-7升发动机的市场竞争,比如康明斯在北京投产的ISF2.8和3.8现在虽然投产好多年,一年的产销量就只不过是4、5万台,而且大部分还出口,在中国高端发动机市场一直没做起来,包括上菲红的F1C和NEF4,这个区间一直没做起来,您如何看待这个区间高端发动机市场的发展问题?
A:我觉得这个市场其实它的量还是在增长的,当然这块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我们这里从合资企业来讲,3.2升这款发动机,目前和市场上主流的竞品做了一个对标,从性能、油耗,还有它的舒适性,包括它的成本方面,我们都是占据一定的优势的。
那么另外还有,我们会更多的依靠江淮在中高端轻卡方面的发展来推动我们这款发动机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因为目前江淮已经推出的帅铃III来讲,市场的接受程度、反响都很不错。其他的,你像康明斯他本身也有一个福田配套,是不是能够满足他需求的问题,那么F1C的话呢,本身他有一个和索菲姆竞争的问题,并不是说这个市场他一定做不起来,而是他本身自己产品方面内部可能还有一些协调的问题。
Q:按纳威司达的全球规划来讲,除了中国建的合资公司,还有没有可能在其他的地方再规划这种合资公司?包括现在在亚洲这块,相当于是中国和印度两个发动机市场,印度是发展什么样的产品?
A:印度是4.8和7.2,但印度的是仅供应印度市场,我们这边更多的是把印度那边看做是一个我们可以实现一些协同效应的一个基地,就是一些通用零部件,我们可以和他们在采购方面形成一种协同效应。全球布局来讲,我们目前公司的规划是在未来的3-5年内,把我们全球业务收入占比从现在的20%提高到50%,那么这个中间绝大部分的贡献应该是来自于中国。
2012年7月快递完成4.6亿件 同比增长56%
1-7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128.8亿元,同比增长24.5%;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099.... 2012年0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