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二汽在十堰的炉子沟举行了象征性的开工典礼,但因为特殊历史时期的冲击,二汽建设直至1969年才开始逐步动工。一直到1975年,二汽的军车25Y一直未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25Y与我们熟悉的EQ240性能基本一致,在早期的试制阶段,外形有不少区别,散热器水箱罩造型不同,前保险杠设置绞盘,并预留蹬车孔。
后期的25Y外观基本定型,注意保险杠预留的蹬车孔,在之后的240上完全取消。
同时期,第一批民用型EQ140开始试制,在当时,民用车并未投产,直到1975年后,陆续有试验车开始投放。外观与军用型基本相同,前保险杠右侧设置蹬车孔,后视镜在车门两侧。
此版本车型被称为“老军帽”,1982年后,此版本车型基本上不再生产,被新的外形设计取代。
1978年12月18日 二汽接上级通知,调集1000辆五吨载重车,1000辆两吨半越野车待命。12月26日全部接运完毕,开赴前线,参加自卫还击战。
早期版本的240叶子板没有边角,后视镜与后期版本有区别,驾驶室模具后窗为圆弧玻璃。动力在EQ6100发动机基础上,加装机油散热器,保证大负荷工作时的良好润滑。实际涉水性能,深度超过1.5米,
民用型的第一代改款EQ140,很多人并不陌生,两块玻璃的东风140被司机称作“小玻璃东风”,这一代车型可谓国产卡车美男子,外形大气,线条流畅。
笔者曾经驾驶1983年出厂的第一代改款EQ140,此车有部分设计,即使在20年后仍然技术与设计有独特之处。EQ6100发动机功率135马力,之后的几代变化不大,发动机运转时特有的“哨声”,远比所谓直通排气筒的跑车令人振奋,变速器为5档设置有同步器,操作方便。单级减速后桥差速器为两种,高原型与平原型,速比不同。
此车气喇叭很有个性,类似于火车短笛,这应该是东风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随着现今流行的“船笛”,完全抛弃了个性,已经很难像当年从喇叭能区分是何种车型了。即使是现今的斯堪尼亚,也能从喇叭上区分,这不得不令人沮丧。
在电器系统方面,东风EQ140配置侧灯,山路驾驶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灯光短路保护装置,在故障时自动接通侧灯,保证驾驶安全。
驾驶室配置暖风,极大改善驾驶环境。分电器低压电阻线巧妙的预设在线路总成内部,采用大功率硅整流交流发动机,仪表稳压器,首次采用机油压力报警灯,电源总闸,后照灯等辅助设备,设计合理,细节考虑周全。
84年之前出厂的EQ140并没有安装双回路制动管路,但预设了气路湿储气筒,保证压缩空气品质。这一代车型有几处特征,改为叶子板上的倒车镜支架,倒车镜为圆形,备胎支架位于驾驶室右后部位。驾驶室模具沿用早期图纸,后窗为圆弧型钢化玻璃,侧门后方有明显方格。早期灯框为白色,后改为黑色。
2012上半年快递完成23.9亿件 同比增51%
上半年,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973.4亿元,同比增长24.4%;业务总量累计完成933.9... 2012年0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