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北京时间2012年4月23日,这一天我们再一次踏入北京车展,天公虽不作美,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激动欢愉的心情,一排排卡车整齐的停靠在室外展区,就在那群车当中一辆跨越时代的尘封卡车深深的将我的眼球吸引住了,它——International Harvester KB6 Illinois (万国联合收割机 KB6车型)。
● 历史上璀璨的明珠 KB系列
这款车静静地停放在展台中央,与周围现代化的卡车形成了鲜明对比。那是一种让人静下心来去品味的车,是历史长河中浓重的一撇沉墨。中间凸起的进气格栅,鼓腮式的叶子板和流线型的轮罩与车身融为一体,整体式保险杠显示当时的造车水平已经突飞猛进,而重新粉饰一新的车漆却依然掩盖不了那被灯丝烧坏并逐渐发黑了的灯罩,所散发出的历史痕迹。
内饰上方面,美国人可谓将舒适美观做到了当时的极致,不论是错落有致,美观大方的仪表盘还是豪华的真皮座椅,这些都将美国范儿烙印其中。
● 梦的开始 踏上KB系列的征程
傍晚时分车展暂闭小编我匆匆离去,急忙的将这款车的图片呈现在屏幕上,久久不能睡去。夜无眠,辗转反侧,思之欲之。此时此刻我游离在睡梦与现实之间,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与百废待兴的时空隧道当中。
恍惚中,时间的齿轮倒转过八十载,定格在了1935年。第一辆KB系列农用卡车缓缓驶出伊利诺伊州的IH(International Harvester简称)工厂门口,一个历史时刻注定在此定格。那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关键性时段,罗斯福在1933年刚刚实施新政后,KB系列的推出正式拉开了资本主义工农业崛起的大幕。
在漫天飞舞的官方宣传海报当中,各式各样的KB系列车型纷纷登场。应急抢险车、储气运输车、采矿运输车各有各的不同但又共同出自一个工厂International Harvester。
从KB6到KB8再到KB11,其外观并无二致,只不过这些车性能与承重量上各有差异。丰富的产品家族极大的满足了市场需求。
在这经济百废待兴的年代,KB系列卡车承载这股东风一直向前远航。直到珍珠港上那一连串炮火轰鸣的爆炸声...
● 新生命在东欧大地诞生 吉斯系列
吉斯-150展示车
山雨欲来风满楼,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苏美相继投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当中,1943年苏联接受美国技术转让,并在斯大林汽车厂以美军万国International kr-11为原型也推出了替代吉斯-5型军用卡车的新车型,即吉斯-150型军用卡车。而kr-11正是Kb系列的军用版本,从此这个种子又在苏联的大地上深深的生根发芽了。
吉斯-150
吉斯-150在Kr原有基础上首次使用了5挡变速器,并在一年之后,该厂在该车型的基础之上,还研制出了吉斯-151型军用卡车。该车型采用气动制动,并有接口与挂车制动系统相连。被誉为苏联第一款驱动形式为6x6的军用卡车。
由于战时的需要,吉斯-150并没有使用大量的镀铬装饰配件,闪亮发光的进气格栅被换成深深的军绿色,鼓腮式的叶子板也在随后更新换代中改成了圆弧半抛形状,大灯旁边的辅助灯简化缩小。
内饰上精美的仪表盘被修磨成圆形分散的简陋样式,而那倍感亲切的“碉堡式”仪表盘照明灯也第一次出现在车型当中,简单实用这就足够了,无需过多修饰,无需过分美化,这完全符合苏联人务实的需要。这印证了计划经济所带来效果---目标远胜于过程!
● 传奇还在继续 涅槃重生的吉尔
1947年,International Harvester KB 系列寿终正寝,这个将美国的工农业重新进崛起的见证者,以及反法西斯战争的功勋之一正式在历史舞台落下帷幕。
1947-1957年期间,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开始生产简配版吉斯ЗИС-150,驱动形式4x2,准载4000公斤,额定功率90马力,额定转速2400转/分,最高时速75公里/小时,百公里油耗29公升。
吉斯-151型军用卡车
1948年,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在吉斯-150型军用卡车的基础之上,研制出了吉斯-151型越野卡车。该车型采用气动制动,并有接口与挂车制动系统相连。被誉为苏联第一款驱动形式为6x6的军用卡车。驱动形式6X6,准载2500公斤,额定功率92马力,额定转速2600转/分,最高时速60公里/小时,百公里油耗40公升。
1956年伴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斯大林时代的一切烙印全部都被磨灭。赫鲁晓夫下令将斯大林汽车厂改名为“利哈乔夫”汽车厂,简称ЗИЛ吉尔,ZIL。从此,吉斯ЗиС退出历史舞台不在使用。吉斯ЗиС-150更名为吉尔ЗИЛ-164,并在外观与性能上加以区别和改进,外观上水箱罩中网造型改为竖条,保险杠也有变化,工艺为模具一次冲压成型,并于1964年停产。
9年后的1957年,吉斯-151改进型终于推出了——吉尔-157型军用卡车,该车型已经具有了轮胎压力中央控制系统。直到今天,它还出现在世界一些热点地区。这车是一个改进版本,其主要的区别在于,吉尔157后轮驱动桥比吉斯-151承载能力大。单轮胎使调节轮胎气压克服松软的土地更加容易。
随着1979年入侵阿富汗后苏联经济一蹶不振,后续的改进型吉尔- 157KD最后于1982年停产,因战争而兴起,因战争而消亡。
但是纵观吉斯的历史不难发现,它的一生就像是苏联这个国家的浓缩写照,将发展、繁荣与消亡完完全全的契合在一起。正所谓“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一代人的记忆 解放系列
苏联在二战胜利后扶持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而我们中国也正是凭借着那个时候的历史机遇有了新中国第一辆卡车——“解放”。这车的原型就是吉斯—150,而KB系列则是它们的先驱!
时间的齿轮调拨到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汽车试制成功。解放CA10采用后桥驱动,空车重3900公斤,直列水冷6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95马力,最大速度为每小时75公里,载重量为4吨,可拖带4.5吨重挂车,每百公里耗油29升。
《老司机》那轻快悠扬的歌声,这是第一代卡车人最为引以为豪的歌曲。早期解放CA10水箱隔栏与吉斯150相同,简化了工作台部分仪表和开关,水箱罩上方标志为解放小标与周围五星环绕,发动机侧边盖为繁体“第一汽车制造厂”。
雷锋与解放
人民币一分钱纸币上的解放卡车是我国工业复苏的标志
● 风雨征程 续写不朽传奇
针对中国气候变化与行驶路况,CA-10整车结构较之苏联1955年以前生产的汽车做了部分改进。散热器风扇由4片改为6片,发动机正时齿轮润滑改进设计,改进型号为CA-10B型,1966年以后水箱前罩改为一次冲压成型,整体效果更加圆滑,上方标志为“解放"二字,与侧面板文字均改为毛体。
解放改款进行野外测试
随后的日子里又相继生产改进的CA-10C节油型,CA-15型(包括CA15K,CA15J等),外形与CA10相似。可以说第一代解放CA10就是它们的奠基者。
1986年9月29日,第1281502辆“解放”车,开下了总装配线,生产了32年的“老解放”最终停产。International Harvester KB基因在中国这个土地上也正式完结,一辆车能够跨越半个多世纪,在不同国家更换不同的姓名,却流淌着同样的鲜血。这是个奇迹,也是个悲哀。奇迹的是穿越五十载光阴而不变的音容相貌,悲哀的是这款车让其存在的时间太长了,我们错过了很多很多。
从KB到吉斯再到解放系列三代同堂
梦醒时分,感慨万千。忆往昔峥嵘岁月,叹今朝祖国卡车之万象,何其多也。视抄袭模仿为己任,视自主创新为鸡肋;醉翁之意不在酒,合作亦是如此。与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为之,何不反其道而行之,何不奋发图强?
对屏幕前的IH—KB6,小编我深深的望着这款车,深深的...(文/陈宏伟)
● 相关阅读:
更多纳威司达IHK系列长头车44张实拍图片
http://product.360che.com/expc2011/1374.html
2012(第十二届)北京国际车展卡车之家专题报道
http://www.360che.com/topic/20120312/
2012年第十二届北京国际车展图库
http://product.360che.com/expc2011/1242.html
12年一季度快递量10.4亿件 同比增46.7%
一季度,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497.5亿元,同比增长23.7%;业务总量累计完成442.3... 2012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