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在我们访问瑞典期间,有一个与斯堪尼亚总裁会面交流的机会。这是一位非常低调内敛的总裁,1972年加入斯堪尼亚开始工作,1994年担任斯堪尼亚总裁,今年已是65岁。以下为采访环节的所有内容。
时间:2011年8月25日 (周四)
地点:斯堪尼亚瑞典总部
被采访人:雷夫-奥斯汀
职务:瑞典斯堪尼亚集团首席执行官
雷夫:我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在斯堪尼亚总部见到大家,有机会让各位更多了解斯堪尼亚公司和产品系列。我们已经跟进中国市场很多年了,看到最近几年中国的物流系统慢慢的发展到一个能接受斯堪尼亚产品的水平。今天我不想讲很多话,只希望跟大家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有什么问题请随便提问。
记者:斯堪尼亚是一个卡车的文化的创造者,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卡车文化太缺失了。那么对斯堪尼亚来说,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把这种文化引进中国?
雷夫:我认为卡车文化是随着经济发展、物流系统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起来的,所以我相信随着现在中国目前为止的发展,我们看中国卡车文化首先开始也会慢慢的发展起来。
记者:斯堪尼亚卡车在中国是通过经销商销售,这种有4S的概念在里面,斯堪尼亚卡车在欧洲的销售模式是什么样的?
雷夫:应该说我们的销售方式、服务方式全球差不多是一样的模式,都是依靠经销商,因为这种产品需要由经销商来跟进我们的客户,给他提供支持。为什么需要经销商呢?因为无论是我们瑞典或别的地方的工厂,离客户距离太远,我们必须有当地的经销商跟客户建立个人的关系,了解我们当地客户的具体的情况。
记者:斯堪尼亚的卡车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制造的,包括变速箱、发动机,像其他品牌的卡车会采用别的品牌的部件,斯堪尼亚为什么都是自己来制造?
雷夫:是因为我们要保证卡车的总体的品质,这是非常的重要,所以是我们参与自己研究开发设计所有的组件。但是如果你谈一个卡车生产的话,我们外包很多生产,70%是被第三方生产的,只有30%是我们自己生产的,但是设计是我们自己完成的。
记者:请讲一下对中国市场的看法?
雷夫:我们已经观察了中国市场有很多年,我们第一部卖到中国的产品是在1965年,当然那时候的运输方式跟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的运输模式越来越像西方国家,对长途运输、准时到货的需求,使市场方向往高端的车和更高的准时性和经济性的运输模式上发展。
所以这也会导致车的年里程会越来越长,过去在中国可能一个卡车的里程一年是四万、五万公里,但现在我们看斯堪尼亚在中国的客户,他们超过二十万公里/年是很常见的,有的也是超过四十、四十五万公里/年,这样的话,大家会关注卡车的总品质,关注油耗的总成本,所以他们就会越来越多要求省油的经济的车。
记者:现在中国国内的卡车生产商,更多的是采用非常流行的七八十年代引进的斯太尔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已经是落后了,最多只能满足到国三的这种排放的标准,但是中国现在正在推行更高的排放标准,这就需要更好的、更先进的技术,这个会不会成为斯堪尼亚进入中国的一个契机?
雷夫:可能到一定的程度会推动我们的产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整个物流系统的发展。我也相信中国卡车行业也会改进他现有的品牌,多数中国的厂家都能解决欧4排放标准的问题。
记者:我们现在看到有很多,像曼、戴姆勒都已经在中国有投资伙伴了,斯堪尼亚会不会着急?还是一定要等到中国允许独资公司设立工厂才开始?
雷夫:不着急,我们觉得目前市场还是会推动卡车的销售量,未来在中国我们肯定需要一个厂,但是我们希望是斯堪尼亚拥有的中国的最先进的卡车厂。
记者:前段时间大众收购了曼股份,斯堪尼亚是大众旗下的九个品牌之一,大众又收购了曼诺股份,斯堪尼亚和曼他们都是卡车制造商,那两个品牌都在同一家公司,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双方会不会有竞争,包括两者的合作会是怎么样的?
雷夫:对市场来说,这两个品牌会继续是完全独立的品牌,在短期内不会看到什么合作。
2011年7月快递量达3亿件 同比增长53.3%
1-7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906.8亿元,同比增长24.5%;业务总量累计完成899.8... 2011年0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