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刚刚结束广州车展商用车展馆不算热闹,卡车更是没几家,重卡厂家更是只有两家:大运重卡和广汽日野。巧合的是,这两家企业都是09年刚刚进入中国重卡市场的,这两家算是中国重卡市场的一对新人了。
在之前对大运重卡董事长的采访中,我们已经对大运重卡这一年多的工作和未来的规划有了大致的了解。大家肯定也很想了解广汽日野现在是个什么样,利用参加广州车展的间隙,广汽日野邀请了部分卡车媒体对工厂进行了参观,也让我们对这个新品牌有了更多的了解。
● 层层检查保证品质
广汽日野定位在高端市场,从价格上来说平均比国内同类型高端重卡还要高出10万元左右,那么着10万元贵在哪儿呢?
广汽日野的市场方针是以品质为主导,广汽日野副董事长前田启二介绍说:“广汽日野沿用了日野方面对生产制造的技术要求,在产品交到用户手中之前,必须要经过层层检验,包括对零部件质量的检验,组装完成后检查,在试车跑道上进行测试。在中间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解决。日野属于丰田旗下的,我们也是学习了丰田的品质管理方法。”
由于广汽日野车型上挂着日野“HINO”的标志,这也是日野世界工厂的一部分,这样一步一步的检查,是对品质进行保证,这里的员工也在努力使产品达到世界级的品质水平。
● 巡展:和用户进行交流,了解中国市场
广汽日野对于中国重卡市场来说是个新人,在推广自己时,刚开始主要是通过巡展的方式进行,广汽日野副总经理张跃赛介绍说,刚开始国内用户说到广汽日野,首先提到的就是价格问题,要让用户了解产品,首先就是让他们看。巡展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牵引车主要是在高速上进行展示;专用车则联合一些上装厂做一些巡展,比如上海华建、中集、利勃海尔等,和他们共同做市场的拓展。
在巡展的过程中通过和用户的交流,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收集。客户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意见,同时也听到了用户的不满和抱怨,还有用户的期望,然后广汽日野将这些都整理成了课题表,一起研究去满足中国客户提出的要求。
中国用户对于油耗比较在意,广汽日野在介绍时也多次提到他们的节油驾驶和安全驾驶的培训,张跃赛表示,凡是购车超过5台车以上的,都要做这样的培训,通过培训之后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另外,对于一年以内推出的新车型,由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共同跟进,进一步了解用户的使用环境和方式。
● 合资企业能否成功融合
之前国内的商用车合资项目屡屡遭遇发展困境,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成功的案例,如何将中外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融合变成了商用车合资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广汽日野是由广汽集团与日野汽车各按50%出资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中日双方是一个平等的合作关系,当小编问道如果在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听谁的意见时,广汽日野技术部部长吴展慧回答说,这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双方的协商,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此次广州车展上,广汽日野展出的一辆自卸车采用了单级减速桥,这跟国内通常采用轮减桥的做法不太一样,吴展慧解释说,这主要是考虑采用轮减桥会带来油耗的增加,日野相信通过整体的改进,单级减速桥就可以满足使用的需求了。
在国内重卡轻量化的热潮下,广汽日野并没有顺势推出自己的轻量化车型,这主要是因为国内用户使用情况比较复杂,过分追求轻量化可能会导致再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现在广汽日野的轻量化主要是通过采用轻型材料的方法,比如采用真空胎等。
另外,广汽日野明年将针对客户高载重需求,推出8X4底盘车,针对轻载高速用户推出3.076小速比后桥车型等,这也是广汽日野针对国内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做了一些适应性改进。
从这些细节方面其实还是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在重卡使用环境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广汽日野在收集了中国市场用户的需求后还需要和日野方面进行协商,日方在产品技术方面还是占据了更加主动的位置。
● 销售服务网络逐渐完善
除了产品,服务也要采用日野的标准,现在广汽日野的三包期限是牵引车为2年24万公里,自卸车为1年12万公里。明年还会引进日野的服务站评级体系,来保证服务站建设的质量。
现在的服务网络还不及很多国产品牌的,广汽日野会采用4S店加2S店,再加上社会上的得到日野认可的服务站来逐步完善服务站网络建设。
● 看好明年市场,希望销量翻番
对于明年的市场,广汽日野董事、执行副总经理区永坚表示国内重卡市场受到保障房建设、中国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还将会达到10%的增长,广汽日野今年重卡销量约为2500辆,希望2011年销量能够实现翻一番。
● 编后语
前田启二曾开玩笑说“对于中国重卡市场来说,广汽日野还像是个新生儿。”我们也看到,广汽日野对于中国市场也在积极的摸索。能否将日野方面对于产品的要求和中国卡车市场顺利的融合,这将是据诶的那个广汽日野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关键。
2010年11月快递量达2.3亿 同比增32.4%
2010年1-11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153.9亿元,同比增长17.6%;业务总量累计完... 2010年12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