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卡车新闻 > 卡车配件

提高排放共轨是趋势 三大共轨系统简介

    【卡车之家 原创】在国三标准阶段,呈现出多样化的技术路线,不过电控组合单体泵、直列泵加EGR等方案也能勉强达到国三标准,但随着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技术的技术瓶颈也会越发明显,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产品采用高压共轨系统来提升燃油喷射压力,以达到更洁净的尾气排放。在我国的柴油电控系统中,博世、电装和德尔福一起,构成了三大主力供应商,下面就对这三家共轨系统做个简单介绍。

●  博世共轨系统介绍

    博世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共轨系统品牌了,博世公司于1886年由Robert Bosch在德国斯图加特市创立,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由一家小型的"精密仪器与电器工程"车间发展成为拥有自动化生产、电信、消费电子、系统工具、电子和工业资本用品方面的跨国集团,并成为德国七大工业集团之一。

提高排放共轨是趋势 三大共轨系统简介

    博世柴油系统是汽车工业在全球范围的合作伙伴。从1927年连续生产柴油喷射泵开始,博世的名字就和柴油领域的所有重要的革新——从分配泵到电控系统再到共轨系统和废气后处理系统联系在一起。目前,博世在全球拥有约58,000位柴油专家,在世界各大洲都拥有技术、生产和售后服务支持,是客户有力的本地合作伙伴。

    2004年,博世与无锡威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投资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座落于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主要从事高压柴油喷射系统的生产。主要产品包括成品油嘴,P系列S系列喷油器总成,以及高压柴油喷射系统用的共轨喷油器。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的上升,产品数量和种类会持续增加。

●  产品发展及技术特点

    1997年,Bosch公司首次推出轿车用共轨喷油系统,2000年开始批量生产第二代喷油系统,最大系统压力提高1600bar,并开始使用具有油量调节功能的高压泵、经改进的电磁阀喷油器和多次喷射。2003年5月,Bosch公司开始批量生产第三代紧凑型压电直接控制式喷油器共轨喷油系统,该系统在160MPa系统压力和无排气后处理的情况下用于重型汽车时,排放值可达到欧4排放标准。Bosch公司第三代共轨喷油系统可降低柴油机废气排放高达20%,此外还能提高功率5%,或降低燃油耗3%,或降低噪声3dB(A),这要视发动机开发目标而定。

提高排放共轨是趋势 三大共轨系统简介

早期的共轨喷油压力不超过800至1000bar。BOSCH公司第一代共轨系统的喷油压力只有1350bar,第二代达到1600bar,第三代已经达到1800bar,第四代将增大到2200bar的喷油压力。因为泵喷嘴和泵管嘴系统2050bar的喷油压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般认为,柴油机喷油压力越高,则燃油经济性和排放越好。

●  国内市场发展前景及预期

    博世一直在国内大力推广高压共轨技术,除了在技术上领先,巨大的利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博世在共轨领域的优势是近乎垄断性的,博世在中国的国Ⅲ柴油共轨系统市场占有率约为60%。在即将实施国Ⅲ排放法规前的2007年,博世在中国就已经生产了10万套共轨系统,到2010年它的目标是达到130万套。国内很多共轨柴油发动机上使用的都是博世的产品,如玉柴潍柴锡柴大柴等。

提高排放共轨是趋势 三大共轨系统简介

    1.经济型产品增加竞争力

    国产柴油电控喷射系统的发展以及电装、德尔福等国际巨头加入竞争,让博世不再处于绝对垄断地位,面对竞争,博世在中国市场也作出了一系列的反映,博世柴油已经开发了多款分别适用于重型车、轻型车和微车的经济型共轨系统。

    在今年举行的北京车展上,博世公司展出一系列柴油共轨系统,包括适用于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的经济型共轨系统CRS1.3/1.4、适用于重型商用车CRSN2, 均可达到国Ⅲ排放标准。此外,还在国内首次展出可满足更为严格排放法规的CRSN3.3柴油共轨系统。该系统适用于中型、重型商用车,可满足欧Ⅳ排放法规。

    2.本地化进程进一步控制成本

提高排放共轨是趋势 三大共轨系统简介

    博世正在加速产品的本地化进程,与威孚的合作就是其重要的一步。现在博世大部分共轨系统的喷油器已经国产化,从钢材的供应,到锻件的制造过程和后加工的过程已经全部国产化了。本地化工作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在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  电装共轨系统简介

    1949年12月,作为丰田汽车工业株式会社的零部件工厂之一的电装,从丰田集团独立分离出来,以1500万日元的资本金和1445名员工的规模,在日本爱知县刈谷市成立了“日本株式会社电装”,并开始了运营。如今,电装已发展到日本排名第一、世界顶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集团公司,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84家关联公司,集团员工数达120812名(2010年3月31日截止)。

提高排放共轨是趋势 三大共轨系统简介

●  产品发展及技术特点

    日本电装公司自1957年开始生产柴油机系统产品。1995年和1998年电装ECD-U2系列和ECD-U2P系列共轨系统先后开始投放市场,分别用来满足商用车和轿车柴油机的配套需要。1995年开始正式投放市场的第一代ECD-U2系列共轨系统喷射压力可以达到1300~1450bar。

提高排放共轨是趋势 三大共轨系统简介

    4年后第二代共轨系统投放市场,这种系统的喷射压力可以达到1600~1800bar,在主喷射前后可以分别实现两次预喷射:第一次是先导喷射,目的是为了提供冷机的启动性能;第二次是预喷射,目的是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降低噪音和NOx排放。电装第二代共轨系统已经在轿车及卡车上得到了应用,可以满足日本长期排放法规要求。第三代的喷射压力为200~220bar,第四代喷射压力要控制在2500bar左右,目前正在开发中。

●  国内市场发展及前景

    在电装共轨系统的全球战略中,规划有4个生产企业,分别位于日本总部、泰国、匈牙利和中国常州。从中不难看出,有3家生产企业安排在亚洲,足见电装对于亚洲市场的重视。亚洲是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很多国家都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对于商用车的需求量巨大,几乎全球的商用车及零部件企业都将目光放在了这里,同时这为共轨系统提供了一个很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亚洲市场的中心,无疑就是中国。日本市场全年产销重型卡车才7万辆,而中国重汽一家企业1年就接近10万辆。中国共轨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

提高排放共轨是趋势 三大共轨系统简介

    2003年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在上海成立了上海电装燃油喷射有限公司。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2007年6月在常州高新区投资成立了电装(常州)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4月正式投产。

    电装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在中国的主要客户是上柴上海日野、中国重汽。就共轨系统来说,电装的市场占有率没有博世高,但是随着上柴与上汽集团重组,日野广汽重卡的下线,电装在华业务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

●  德尔福:两种技术路线并走

    德尔福公司原为通用汽车公司的零部件子公司,1999年5月28日,德尔福正式与通用汽车公司分离,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开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德尔福是全球领先的汽车与汽车电子零部件及系统技术供应商。其产品系列包括动力、推进、热交换、内饰、电气、电子及安全系统等,这些产品几乎涵盖了现代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主要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

提高排放共轨是趋势 三大共轨系统简介

●  产品发展及技术特点

    德尔福共轨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先进的Multec DCR 柴油共轨喷射系统。采用复杂的软件控制策略,使得柴油发动机能在较少尾气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卓越的整体优化情况下产生较高动力,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可靠性。

提高排放共轨是趋势 三大共轨系统简介

    2004年德尔福公司新一代直接驱动式柴油机共轨喷油系统(Direct Acting Diesel Common Rail System)投入市场。德尔福公司的DADCR系统,因为新的喷油器的使用,取消了高压回油管路,从而大大节省了因高压回油而造成的能量浪费。

●  国内市场发展概况

    德尔福的产品线按照客户的要求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针对中轻型商务车,为客户提供共轨系统;第二部分针对中型商务车,为客户提供“转子泵”系统、泵喷嘴系统或者提供中型共轨系统;第三部分针对重型车市场,德尔福提供泵喷嘴和单体泵技术。

提高排放共轨是趋势 三大共轨系统简介

    所以,在国内共轨市场上我们更多的是在轻型商用车发动机上才能看到德尔福的共轨系统,比如玉柴的4W,4F系列发动机江铃轻型商用车发动机等,都有采用德尔福的共轨系统产品。

●  未来发展方向

提高排放共轨是趋势 三大共轨系统简介

    近年来德尔福公司确定了三个研发领域:1.喷油器和喷油嘴设计参数的最佳化;2.系统液力稳定性和多次喷射控制策略的最佳;3.改善发动机参数的协调性,以满足未来排放法规的要求和降低噪音。

●  编后语

    通过上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柴油共轨系统目前被这几家国际巨头垄断着,这其实,博世的优势最为明显。但对于快速增长的国内柴油发动机市场,他们谁都不想放弃这块肥肉,通过产品的本土化不断加大自己的竞争优势,许多零部件的供应都已经逐步实现本土化生产了。

    同时,国内厂家也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技术上奋力追赶。我们也希望通过市场竞争,用户能用上先进有实惠的产品。

    注:文章部分内容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标签: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2010年9月快递量共2.2亿件 同比增长21%

2010年1-9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948.3亿元,同比增长18.8%;业务总量累计完成... 2010年10月09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