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坦第一代
第一代泰坦,看得出来技术实力要远逊于前面三家了,这一型的造型基本上是前面三家三代之后的造型了,马自达起步晚了点。
● 泰坦第二代
第二代泰坦,依然是延续着小步快跑的路子,基本的造型风格没有多大的变化,就是在水箱罩还有转向灯组上面下了一点功夫,不过马自达很会跟随潮流,也采用的日系特色后桥小双胎,其实在仔细观察一下就连车身侧面线条都没有怎么改动,也许是和马自达本身的技术能力有关,不可能像前面的三家那样进行彻底的换代,小厂家在高手如林的地方生存不容易啊,预示着悲剧要拉开大幕了。
● 泰坦第三代
第三代泰坦,从外形上看和其他的厂家同质化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毕竟马自达无论是从产量还是规模上面,都无法和其他的厂家相比,这款车就是三代泰坦的第一款,也是延续了前两代的风格,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轻卡的造型趋势都是按照一个风格走下来,只不过细节上面大家不太一样。都有一些类似,不知道日本有没有像法士特这样的车桥厂,全国车桥同质化,然后大家都配爱信的变速箱,这样就能够降低研发成本了。
三代泰坦的双排版,不过感觉日本人这个一车多能还是搞的很好的,单排,双排,窄体,宽体,然后搞个厢货,一个车型榨取出来最大的价值,这个值得我们学习啊,还有现在的同底盘策略,这些经验都值得国内厂家认真的去学习。
刚才更新完毕看到回帖,柳江老大已经揭底了,唉,看来想继续保留悬念是没戏了,不过还是先介绍三代的第一次小改款,水箱面罩面积缩小,上面加了一个塑料装饰,两侧的导风的那个设计到底能够有多大的用途,转向灯组上面取消了示宽灯,也算是一个小的特征。
这个短轴的应该是属于豪华型了吧,还有铝合金的轮毂罩,镀铬的装饰,一应俱全啊。从这一代开始日本车企慢慢的进入了中国,不过马自达的轻卡我是一辆都没有见到过,光靠日本本土市场还有少量的出口,这样的车型应该很难受收回成本的吧。
看到保险杠上面防撞栏,有可能是出口给澳大利亚的,以前有帖子提到过,和宁夏牛栏一样有特点,可以看出来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一直都是日系车的天下,现在我们的出口刚刚开始有点眉目有很多车企就自吹自擂了,回头看看日本的车企,出口做了几十年。咱们还在邯郸学步呢,多看看自己的不足,才是根本。
也是同样的车型,不过少了牛栏,多了一个网罩,这个是干嘛的,也是夜间行车防蚊虫的吗,难不成澳洲的文字个子都比咱们亚洲的大?出口到国外的都以宽体版的居多,看来鬼子的身材还是瘦弱了一些啊。
侧面看还是一个宽体短轴的平板,个人猜测这样的设计应该是澳洲的一些农场用的。
日本本土用的窄体驾驶室,看到这些车的年份都很久了,不过现在依然在二手车市场能够看到,一个是国外这样的车行驶里程相对来说比较短一些,还有就是质量确实好,要是JAC,DFM这样的轻卡,就是一年跑5000KM,估计8年做左右也得报废了,质量不行。
三代泰坦的最后一次小改款,这个估计算是最后的马自达设计的TITAN了,从下一代开始就进入了一个同质化的时代了,外观上和另外一家我们耳熟能详的卡车厂家基本一致了,就是通过一些小细节来区分不同。
2010年5月快递量1.9亿件 同比增长25.8%
2010年5月份,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441.1亿元,同比增长4.2%;业务总量累计完成762.6... 2010年0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