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据悉,陕西省政府正在积极筹备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整体上市。由于此前对于陕汽发展方向上,与潍柴动力有分歧,陕西省一直希望潍柴动力放弃陕重汽控股权。这一次,陕西省国资委希望把握住陕汽整体上市之机,从潍柴动力手中收回陕重汽控股权。如果陕汽收回了控股权,潍柴或将重蹈当年与中国重汽分手的覆辙,失去陕汽这一用户。
2005年以前,潍柴的重卡发动机主要供货给中国重汽,少部分供应其他重卡企业,但是由于个中的恩恩怨怨,最终导致潍柴与重汽撕破了脸皮。表面看来,无论是潍柴还是重汽都找到了好的归宿,似乎谁也没有受到“分手”的影响。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潍柴分出去后,壮大了中国重汽自己的发动机生产企业尤其是杭发。在潍柴隶属于重汽时,杭发只是受潍柴托管的一个发动机制造研发企业,年产量也就是千台左右。
但是分家后,中国重汽为了配合整车尽快上量,自潍柴托管协议全面结束后,加大了对杭发的扶持力度,2006年产量就达到接近50000台。这对于行业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杭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他们几代人的梦想,中国重汽让杭发的梦想成真。五万台,这基本是杭发当年最高的产能了,同样,五万台对于潍柴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几乎占据了它一半的销量。两者的分家,最终造成了潍柴丢掉了接近一半的重卡发动机市场份额。
如今,陕西省政府积极筹备陕汽整体上市,拟从潍柴动力手中收回陕重汽控股权,就像当年潍柴和中国重汽“分家”的结果一样,如果陕汽上市成功,潍柴将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首先,潍柴“黄金产业链”将断裂,制造整车的梦想将彻底破灭。2005年潍柴之所以高调收购湘火炬,是因为董事长谭旭光看好 “变速箱+发动机+车桥”这一重卡整车的所谓黄金产业链,收购的意图也是希望在中国重卡行业创建自己的整车品牌。事实证明,在潍柴的鼎力支持下,这个产业链使得陕汽的发展确实非常迅速。而陕汽整体上市,陕西省国资委一旦从潍柴动力手中收回控股权,潍柴将重新回到05年时的状态——重卡发动机配套厂,经过多年的折腾,到头来依旧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潍柴倾心打造的黄金产业链制造整车的梦想将彻底破灭。
其次,陕西省早有收回控股权的想法。对于陕汽来说,即使没有了潍柴,他们依然拥有“黄金产业链”,西安康明斯发动机公司可以填补潍柴这个空缺。
西安康明斯发动机公司于2005年底成立时,由于潍柴动力控股陕重汽,并与康明斯同为发动机制造的竞争对手,最终美国康明斯公司和陕汽以50:50的投资比例合资组建了西安康明斯发动机公司,并于2007年8月,正式投产。
对于潍柴动力控制着陕西省内三家汽车行业龙头企业的做法,陕西省国资委很是不舒服。陕西重汽目前占据着陕汽80%的营业收入,而股权却受到潍柴的控制,陕西法士特齿轮和汉德车桥,均是我国重卡行业的垄断性供应商,何况法士特集团这两三年内也有整体上市的想法。
因此,陕西省国资委借助陕汽整体上市之机收回潍柴的控股权,同时建立起以西安康明斯发动机为核心的整车产业链后,同属于陕西省的产业链条将会运行的更加得心应手。
第三,脱离了“黄金产业链”的潍柴,市场份额将会丢掉很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的主要重卡企业如一汽、东风、重汽都有自己配套的发动机厂,潍柴的产品主要供给陕汽、福田汽车、红岩汽车、北方奔驰、青岛一汽等企业,倘若潍柴失去了对陕汽的控制权,而陕汽拥有了自己新的黄金产业链后,对潍柴发动机的需求量会大幅下滑,无疑又会失去一块很大的市场份额,其在重卡发动机行业的强势地位也将不保。
对于陕汽、法士特齿轮、汉德车桥这三家企业来说,控股于潍柴后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假若潍柴失去了这三家企业的控股权,也能做到波澜不惊吗?让我们静观其变。
● 相关链接:陕汽整体上市 陕重汽控股权上演争夺战
09年9月快递业平稳发展 同比增长32.1%
2009年9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798.3亿元,同比增长12.1%;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192.4... 2009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