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重型汽车已经基本形成体系,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特别是国内一些大型重卡企业,在产量、品质上都已经形成规模,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几年,重卡行业分外热闹,合资、兼并、重组不断,“造重卡”成了流行词。然而历史告诉我们,造重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缺技术、少管理、急功近利,已经留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图为重卡生产线
● 缺技术、少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知名品牌已经相继退出市场,比如黄河、延安等。这些产品退出市场,主要就是产品质量和换代车型没做好。国内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与国际上的差别非常大,即使到现在,我国的重卡只能销往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非洲、中东,而不能进入欧美,也是与产品质量有关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谭秀卿表示。
谈到中国汽车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时,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陈祖涛回忆道:“1964年底,中央指示汽车工业局组织重型汽车考察团出国考察,作为成员,我来到菲亚特公司,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一种名为‘推杆运输链’的系统,即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悬链’。在后来的二汽建设中,我就在国内第一次采用了这种运输系统。”
而这些差距的背后其实是核心技术的缺失。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技术发展部高级工程师王宝军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以发动机为例,掌握它的结构对国内企业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涉及到排放升级的部分,比如一些后处理、电控系统。也就是说,之前我们对硬件比较重视,而对软件系统则缺乏关注。”
关键总成不能自主研发,只能走“捷径”,依靠引进、合作、采购,而国外企业在技术上的垄断进一步打击了自主研发,形成了恶性循环。“现在国内的配套体系特别是零部件企业生存非常艰难,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国内的整车厂并不像国外那样和零部件企业是一体、共生、互相依赖的关系,而是将零部件企业当成随意宰割的羔羊,拖欠货款、随意定价。以往整车厂招标,零部件厂竞标,当零部件厂中标后,整车厂却不给零部件厂支付货款,一拖就是好几个月,如果车卖不出去,就用车顶账,如果付现金还要求打折,这也反映出我国整车厂的素质、水平和国际上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谭秀卿补充道。
谈到管理,陈祖涛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以前,国内很多企业基本上检测工具不全,检测手段不完整,检测制度也不规范。有一次,我在一家大型卡车厂看到车间地上满是尘土和油渍,加工设备摆放不整齐,废渣、铁屑杂乱地堆放在机器设备旁。更有甚者,工人将加工完的零件随手扔到地上,用这样的零件生产出的车,其质量可想而之。我在这个厂的职工大会上批评说:‘你们生产出来的产品简直就是出土文物。’”
● 急功近利留恶果
二汽建厂初期正逢“文革”,当时提出要“打破清规戒律”,产品出来不按规定进行试验,2.5吨越野车仅靠8辆样车试验两轮就轻率定型,在使用中暴露的问题有几百处之多,其“25Y”的简称被人戏称为“25歪”。
“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的汽车修配厂仿造和拼装汽车,据统计,当时几乎每个省、每个地区都有一个到两个汽车厂或改装厂,这种做法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行业混乱。一些地方将汽车专用的钢板弹簧改成普通钢板,有的地方甚至用竹子代替钢板弹簧。
这是在采访中,陈祖涛举的两个例子。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急功近利不仅仅是卡车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通病,这种群体性的“暴发户”思想,制约了行业发展。“卡车用户车辆更新周期短,有的用户通过超载,半年就能挣回本钱。使用周期短,就导致企业只能顾眼前,把手里的车赶紧卖出去,于是就开始拼价格,而不是说要保证质量,让产品经久耐用。我国的卡车用户群体还处于中低端收入水平,注重可靠性,现在又逐步转向了经济性。而国外这两个阶段已经过去,逐步走向舒适性。”王宝军说。
耐人寻味的是,越是急功近利,获得的利润反而越低。王宝军表示:“高附加值的产品利润才大,因为它技术含量高,而这恰恰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投入。”据资料记载,西方企业技术改造的费用为利润的3%~8%,所以有足够的资金来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使得利润得到进一步提高。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领导人曾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参观其研发中心,看到研发中心一个极小的项目一年就投入500万美元,这使得他非常吃惊。而我国以前的技术改造资金只占利润的0.1%,到了90年代,技术改造资金占比才上调为1%。
急功近利的教训在今天也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广要有个过程,一哄而起就会造成人才、资源、资金的浪费。要想参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还有很多路要走。我到一些汽车厂里头参观,看到只有一条装配线,企业自己一个螺丝钉都不做,全部是买来的,设计也是靠别人帮助、花钱雇脑袋。”
“新能源现在很热,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很多,但我们没有核心技术,都是买国外的东西一安装就行,补贴实际上是进了外国人的腰包,这样做下去肯定会影响行业发展。”谭秀卿提醒道。
09年8月同比增长17.1% 邮政收入85.1亿
2009年8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697.3亿元,同比增长13.0%;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044.8... 2009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