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瑞会是下一个福田吗?
乐观的业界人士把集瑞的出现,比作数年前福田进军重卡市场。同样诞生在国家大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刻,同样是在车辆产业链上没有自己的总成,同样是非重卡类汽车行业的翘楚,同样有着良好的政府资源……似乎集瑞作为中国重卡市场上另一颗新星已经冉冉升起,但是笔者对此却怀有一丝忧虑。
首先,集瑞作为一家有着乘用车和改装车背景的企业,需要跨越到代表着商用汽车最高典范的重卡领域,其经营跨度和技术渊源都存在着巨大的困难。以同样以乘用车为主要经营项目的上汽集团为例,其在两年之内把一个完全自创的品牌荣威,在竞争惨烈的B级车市场上,硬硬的做到了5万辆/年的规模。其经营手段和技术底蕴在国产品牌领域可谓是无出其右。
然而,这种乘用车领域的优势却无法让其在商用车领域大显身手,且不说有着数十年发展历史的(大通)汇众,在中国重卡市场上毫无影响力。即便是近两年加盟其旗下的红岩重卡,在2008年重卡市场井喷的行情中原地踏步走。不但没有追上另外两个带有斯太尔背景的兄弟企业(中国重汽和陕汽集团),反而被复苏的北奔重卡超越,其市场占有率已经落到第七位的尴尬境地。在中国做乘用车的企业能否做好重卡,一直都有巨大的争议。
事实上,福田在重卡领域的成就决非是偶然所得。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福田的产业链先是由农用车进入小型卡车,然后又进入轻型卡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进入中重卡领域,本世纪初创立“欧曼”品牌进入重卡领域。十几年来,福田经历了一个“由轻到重”的完整历程。而另外三个由轻型车直接进入重型车领域的企业则是命运多舛,南汽集团由经营“跃进”轻卡直接创立重卡品牌“凌野”最终失败;重庆五十玲的命运也差不多,目前庆玲重卡只能在细分市场上捞饭;江淮汽车的命运似乎好一些,其格尔发重卡产品在区域市场上有所作为,但是其发展速度同样不容乐观。
其次,虽然眼下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和当年“扩大内需”政策有着相近的因素。但是所不同的是,在当年“扩大内需”政策出台的时候,无论是“斯太尔三兄弟”(重汽、陕汽和红岩)皆因种种原因,处于半停产状态。竞争主体除了解放和东风,都是“一群小老鼠”!整个市场基本上处于春秋混战时代。至于后来中国重汽集团重组“斯太尔三兄弟”复苏初期,也因为大家技术渊源相近、产品性能同质化,竞争的激烈程度远不如今天。
而今天的中国重卡市场上,排名前七位的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汽车、陕汽集团、福田欧曼、北奔重卡和上汽红岩依维柯等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可以说目前的中国重卡市场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战国时代”,后来者觅食的难度无疑大大增加,要取得优势更如“刀口舔血”。
当年“斯太尔三兄弟”积弱时代,福田晃动着支票本和房产证就可以得到国内顶尖的重卡专家。而眼下国内重卡市场的繁荣,使得各大企业对人才的待遇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集瑞要在国内在发掘出一个尹同耀来,恐怕是难遂心愿。更何况,我国的重卡产业的技术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且不说先前的发动机EGR技术之争和变速器AMT技术之争,但是目前已经出现端倪的“提前进入国IV排放时代”的竞争,其技术壁垒就足以让后来者耗尽技术研发资金储备。我国重卡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让后来者凭借“价格战”和“服务战”后难得到便宜!而这恰恰是奇瑞在乘用车市场上的制胜法宝。
至于中集车辆的改装车技术对集瑞重卡究竟有多大的帮助,笔者认为这有待观察。众所周知中集车辆除了和集瑞有血缘关系外,还和其它重卡企业有着多家合资公司。这种“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局面,无疑考验着中集车辆对集瑞支持的决心。至于有人猜测集瑞会不会和华凌一样凭借着大股东的改装车业务“上位”,笔者想说的是,华凌的崛起恰恰是因为其引进了日本三菱扶桑中重卡整套的技术。没有这层底蕴,星马集团不知道在找谁“蹭饭吃”呢!
● 结束语
笔者丝毫不怀疑奇瑞和中集做大做强集瑞的决心,同时也坚信中国重卡市场的竞争格局还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笔者想说,在中国重卡市场上,东家买个发动机、西家买根桥、北面搞个变速器、南面弄个驾驶室“攒车”的做法,一定是没有出路的。愿集瑞好运!
2009上半年快递量约8.3亿件 同增18.9%
2009年上半年,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527.2亿元,同比增长11.5%;业务总量累计完成768... 2009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