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7月16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将与德国曼在技术和资本层面进行长期战略合作。
在被质疑、猜测了这么久之后,中国重汽终于“掀起了新嫁娘的面纱”。事实上,《商用汽车新闻》早在3月底《重汽合作方渐渐浮出水面》报道中对此已经作出预测,加上7月14日记者已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双方合作的相关内容,所以这一消息传来时,多少有些“果然如此”的味道。
● 发动机是合作关键
根据协议,中国重汽将获得曼公司的TGA卡车,D80、D20、D26发动机以及相关零部件在中国的独家及不可转让的许可技术和专门技术,用于中国重汽的新型卡车产品,许可期限为7年。同时,曼公司还将提供持续的技术和管理支持,为新产品的生产和本地化提供帮助。据悉,该产品将在中国重汽国内现有工厂生产。根据公告,中国重汽为此将支付8500万欧元的技术许可费用,分6年支付完毕。
“中国重汽让其最薄弱的发动机领域得到了提升。”某重卡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双方合作的具体细节和进程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我估计发动机项目上的技术引进与合作,肯定会较早展开。”
和国内其他重卡企业相比,中国重汽在发动机领域确实存在短板。对此,中国重汽董事局主席马纯济表示:“我们在今次协议把欧Ⅲ、欧Ⅳ和欧Ⅴ发动机生产技术的使用权纳入了合作范围,一次性解决了中国重汽未来三代环保卡车生产技术的攻关问题。”
D08发动机 ,这也许是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之一,据了解,这款发动机可以匹配到中型卡车上,比如类似德国曼TGM、TGL系列中型城市卡车。
“国外卡车企业的产品谱系很完善,也有层次感。”某重卡专家认为,国内卡车生产企业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好。“东风商用车、北汽福田等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进行了相应调整。”据了解,中国重汽以前曾经研究过D08发动机,也对相关车型进行过探讨,但最终没能付诸实践。此次与德国曼的合作,或许能推动中国重汽调整、丰富产品谱系的步伐。
● 双方各取所需
在中国重汽和德国曼结合之前,双方都曾“拈花惹草”。重汽已有一个合资伙伴——沃尔沃,而德国曼在国内与多家企业都有技术合作乃至CKD组装合作。
“德国曼其实和中国重卡颇有渊源。”业内专家告诉记者:“1984年,国内企业购买斯太尔技术时,斯太尔已经被德国曼收购了。”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德国曼屡屡传出与陕汽、老红岩以及潍柴等企业的“绯闻”。“这并不难理解,德国曼要谋求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这些有技术合作历史的重卡企业频繁沟通也属正常。”该业内专家说。
据了解,德国曼与陕汽和老红岩的合作分歧多在发动机项目上,而在陕汽“傍上”康明斯、老红岩牵手依维柯之后,德国曼在国内的目标,惟中国重汽最为靠谱了。
具体来看,尽管上半年重卡市场持续低迷,中国重汽也未能实现正增长,但其同比降幅却在14吨以上重卡生产企业中最低,以68000辆左右的销量仍居榜首。
一边有市场,一边有技术,再加上“致富”的一致野心,双方的结合顺理成章。
除了发动机,本次转让的还包括驾驶室、底盘、车桥及分动器等一系列相关技术,意味着中国重汽将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新重卡平台。“中国重卡企业已经有了和国际品牌叫板的实力,再拿被淘汰的技术进来已经不可能了。”该业内专家指出,
尽管TGA卡车也有些年头了,但并谈不上过时。尤其是在牵引车市场表现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在重卡企业纷纷要摆脱斯太尔影子的前提下,中国重汽可以借此获得一个全新的平台。
对于德国曼而言,入股的形式无疑显示出其对中国市场的看重以及中国重汽的信任。“德国曼敢于入股,也和中国重汽在香港上市有关。”据了解,这种合作形式是由德国曼提出的。对此,业内人士评价道:“这是一次突破,德国曼一方面,可以分享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又能更深入地了解国内市场。”更为关键的是为其营造了市场基础。
业务量逐月回升 08年5月邮政收入81.1亿
2009年1-5月,全国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423.4亿元,同比增长10.5%;业务总量累计完成630.... 2009年0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