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7月16日,中国重汽公司将与全球卡车技术领先的工业集团德国曼公司(MAN)在技术和资本层面进行长期战略合作,双方签署了包括股东协议、技术许可协议、股份购买协议、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文件。
根据协议,德国曼MAN将其先进的卡车和发动机技术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在中国境内授权给中国重汽及相关下属公司,并与中国重汽合作生产和销售基于该技术的“技术提升型”卡车;并获得中国重汽25%加一股的股权,涉资60.48亿港元。双方将在“技术提升型”卡车和欧Ⅲ、欧Ⅳ、欧Ⅴ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
● 要闻点评
1、曼MAN此次入股中国重汽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以“技术换市场”。目前在中国道路上奔跑的50余万辆卡车,70%都是斯太尔技术,是凭借曼卡车的技术许可证制造出来的。
中国重汽的目的也明显是“市场换技术”,获取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弥补了自己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把欧Ⅲ、欧Ⅳ和欧Ⅴ发动机生产技术的使用权纳入了合作范围,可以解决中国重汽未来三代环保卡车生产技术的攻关问题。并借助合作的产品推出一全新系列的品牌,部分将出口到巴西、俄罗斯、非洲与印度等其他新兴市
2、同样是“市场换技术”,但是在乘用车领域与商用车领域取得的效果完全不一样。中国重汽与曼的合资合作,重汽以25%的股权换取曼的整车及发动机技术;之前福田与戴姆勒之间的合资,也是后者只拿技术,不拿产品与品牌进来。乘用车方面,我们看到福特早期入股江铃也是采取与曼入股中国重汽相似的方法,结果是现在江铃被福特控制,最后江铃都被长安吞并。外资只想与中国乘用车企业对等合资,然后从技术、采购等关键部门控制整个公司,中方大多成为傀儡。
3、与乘用车市场不同,商用车领域目前由我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我国重卡行业的产业格局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阵营:第一阵营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中国重汽三家企业,年销量超过5万辆;第二阵营包括陕汽集团、北汽福田、北方奔驰、重庆红岩四家企业,各企业年销量在1万至5万辆之间;第三阵营包括安徽华菱、江淮汽车、上海汇众等企业,各企业年销量低于1万辆。而在国际汽车行业协会的排名上,上汽、一汽等大集团的产量排在奇瑞之后,因为他们按照自有品牌的产量计算,反应出中国车企在乘用车领域的虚弱。
业务量逐月回升 08年5月邮政收入81.1亿
2009年1-5月,全国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423.4亿元,同比增长10.5%;业务总量累计完成630.... 2009年0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