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用户是如何考量的呢?经过实地了解,我们发现此前大多数蓝牌自卸用户的实际运输载重量通常是在3-6吨左右,合计总质量远超4.495吨的法规要求。如果换新车,继续停留在“重载、超载”的想法之上,那么显然这种单胎自卸将面临更多的风险。
老法规车型轮胎负荷指数
首先单胎设计在承载力方面不如原先的双胎设计,以恺达G3为例,在前7.00R16LT 107/102N 8PR的前轮加上245/70R17.5 134/132J 18PR后轮,其总承载能力为6190kg,已经非常接近于新法规所允许的最大轮胎负载指数6240kg。而6吨左右的实际运输需求显然已经大幅超过单胎自卸的承载能力,单胎自卸后期的改装和拓展方面,几乎没有更大的扩展空间,所以用户更偏向于载重能力更强老款车型完全可以理解。
同时,蓝牌自卸用户用车习惯需要改变。如果用户依旧停留在过去双胎自卸的使用习惯下,继续超负荷装载,那么无疑会增加单胎自卸的爆胎风险。并且,由于现阶段新规下的自卸为后单轮设计,后轮如果一旦爆胎,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这一用户群体的用车需求需要改变,绝不能一昧的追求重载。
最后也是单胎自卸可能面临的实际难题,那就是单胎设计导致后轮的实际接地面积相对于老法规车型更窄,在遇到泥泞路段或者非铺装路面时,容易因为轮胎接地面过窄导致脱困能力下降以及侧滑的风险。
以上几点原因是目前绝大多数用户对于单胎自卸存在的质疑,但是从厂家的测试结果来看,如果是按照法规要求合规标载行驶,那么单胎自卸不论是从安全性角度还是从实际应用场景来看,其可靠性和动力性均有着正常表现。
整体来看,蓝牌自卸与蓝牌轻卡一样,在新规下朝着合规标载方向上持续发展。而此次国家所发布的蓝牌新规,从车型的设计出厂、公告申报以及车辆上户全面趋严,将进一步将从源头彻底限制蓝牌自卸的超载问题。
● 编后语
距离蓝牌轻卡大吨小标曝光事件已过去整整三年时间,新规终于在今年尘埃落定,从法规的力度来看,国家在源头治超领域不遗余力,从主机厂到经销商再到用户,蓝牌车型经历了多次变化,而下一步会不会针对货主以及卡友制定更为严格的“游戏规则”,结果很难预料。
目前已经陆续有用户开始购买老法规车型,蓝牌自卸整体销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如今新规已经正式执行超过半年时间,不少用户已经从驻足观望开始选择入手,据成都地区经销商预计,老法规车型会在今年过年前后陆续完成消化。虽然当下有不少用户对于新规车型存在质疑,但是随着蓝牌新规的深入执行,单胎自卸最终将成为用户未来的唯一选择。(文/杨昊 图/杨昊)
等等再加油 !1月17日24时油价或将下跌
1月17日24时,油价将出现新一轮的价格调整.从油价走势来看,有业内机构分析,每吨将下调245元,折算后每升下调0.18-0.21元. 2023年0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