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近期,全国多地出现轻卡上牌难的问题,重载轻卡遭遇滑铁卢,引发卡友热议。一石激起千层浪,政策不断收紧,车管所加严检测,尤其是在4月份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了,2022年基本消除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等违法违规突出问题”。
整治在即,用户也很迷茫,曾经的蓝牌轻卡怎么了?
运输市场,大家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于货主来说,车辆拉的更多,成本自然更低。对于货运司机来说,为了满足货主需求,建立长久的运输关系,多重都得拉。对于车企来说,发现市场所需,生产制造出热门车型,销量很重要。不难发现,每个人其实都是背后的推手。
久而久之,重载轻卡凭借自身强大的“承载力优势”,受到了市场和用户喜爱。这种轻卡对不少用户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拉的多、承载强、动力猛,加上比黄牌车更便宜的运费以及可以进城的优势,成为了不少货主发货时首选车辆。而825轮胎、宽体货厢、大马力发动机也成为了“十吨王”标配。一次拉个够,选我准没错。
那么,此前这类车型可以生产销售,也能上牌,为何现在才爆发这些问题?个人猜猜一个是安全问题,另一个则是行业背后的利益链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部分地区车管所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严查严办,放任其发展。时至今日,该类车型已经在行业中拥有庞大的保有量。
卡车从车企生产制造、再到上牌检测,最后到用户运营、交管部门监管等等,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一个环节的放纵一定会引发连环效应。
之所以过去超载轻卡愈演愈烈,其实,一方面是市场、用户对重载车型有较大需求,一方面是车企被动接受市场需求,相继推出了不少的“大吨位”轻卡,还有则是车辆上牌环节并没有起到监管作用。综合多个因素,才导致重载轻卡愈演愈烈,一发不收拾。
那么,如何解决“大吨小标”问题?首先就要“瘦身”。采用短轴距窄体驾驶室、搭载小排量发动机及全铝合金货厢,选用650规格轮胎,变速箱外壳、车轮、储气罐、油箱同样选用铝合金材质。最重要的底盘部分,优化结构设计结合各种轻量化材料等等,以达到系统减重目的。
从各大车企动作来看,都陆续推出了轻量车型,并当作主力车型宣传销售。车是好车,但用户似乎并不买单。对于蓝牌轻卡4.495吨的限重标准来说,即便是轻量化轻卡,对大部分卡友来说同样是杯水车薪,毛毛雨而已,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而且,即使在严查违规车辆的如今,仍然有许多用户去咨询和选择非标准化的轻卡。为什么?举个简单例子,曾经一趟就能跑完的货,如今要用2趟甚至3趟去拉,不仅运价高而且还费时间。如果你是货主,会怎么选?
在残酷且竞争激烈的货运市场当中,大部分卡友都是身不由己的,市场需求在那儿,你不拉有的是人拉。因此,规范行业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变的尤为重要。
全国各地整治力度和标准不同也是一大诟病。这个地区找“黄牛”或者花点“通融费”就可以解决上牌问题,另外一个地区违规车型则完全无法上牌。对于普通用户群体来说,存在巨大的不公平现象。
既然要整治,必须解决背后的利益关系,站在同一起步线上,统一执行标准,维护区域间的行业公平,不要让整治行动“变了味”。
最后,可以明确的是重载轻卡肯定会逐渐退出江湖,取而代之的则是轻量化车型。不管大众接受度如何,这就是未来轻卡行业发展趋势,从规范化、标准化入手,专车专用,瞄准城市配送和乡镇中短途运输领域,让卡友明确用车目标,进而实现标准的运输模式。
● 编后语:
对于轻卡1.5-2吨左右的荷载,不少用户都抱有疑问。认为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升级、车辆性能越来越强,不能拿几十年前的标准来判定现在车辆,载重能力应当要有适当提升,让其更加合理化。卡友们,你们觉得呢?(文/龚弋新)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车迷福音 80年代丰田之花中文样本来了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大量引入国内的轻卡车型,丰田之花Toyo-ace曾给老一辈的卡车人留下过深刻印象.尤其是大型厂矿等国有企业,丰田之花可以算是车队中司... 2020年0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