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养车用车 > 卡车生活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卡车之家
外貌協會的會長

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是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于2017年开始立项的自主课题,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沈原教授领衔打造,旨在对中国3000万卡车司机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在2020年1月18日举行的第二届京津冀青年社会学家新春讲坛上,课题组成员、北京市社科院助理研究员马丹以“去性别化——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为题进行演讲,分享她的研究历程。以下内容来自该演讲。

关于研究背景

公路货运业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服务业。我国的公路货运业在过去20年发展得非常迅速。2000年,我国的公路货运量是104亿吨;2018年,这个数字涨到了396亿吨,增幅非常之大。同时,公路运输又始终承担着最主要的货运量,过去20年间,我国公路的货运量占据全社会货物运输总量的70%以上。

那么,在这个蓬勃发展的行业背后,主要的劳动者是谁?就是3千万卡车司机。一方面,卡车司机用他们日夜兼程的劳动成就了这个行业的辉煌;另一方面,这个群体自身也是问题丛生。例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风险过高、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同时又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舆论的污名,而我们对他们的研究又非常少。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当我们用性别的角度去审视这个职业的时候,就会发现,无论是从全球的范围还是从历史的脉络来看,卡车司机都是一个男性化的传统蓝领工作。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我国女性卡车司机的比例浮动于1%~5%,比例很低。但是我们又很欣喜地看到,女性在逐渐地进入公路货运业。进入公路货运业的女性劳动者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跟车的卡嫂,另一部分就是女性卡车司机。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最左边一列的上下两张照片就是跟车的卡嫂,她们有一位在跟丈夫一起掀篷布卸货,另外一位在驾驶室里面做饭。右边两列是女性卡车司机,有城配自雇的女性卡车司机,有长途自雇的女性卡车司机,以及受雇于货运企业的他雇女性卡车司机。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我的研究问题来自于经验困惑和理论困惑的结合,相信经验的困惑大家都会有:女性卡车司机的比例为什么如此之低?女性是不是真的做不了这个职业?而那些进入到公路货运业的女性,她们又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说到理论的困惑,我们会关注劳动力市场里面的职业性别分布和职业性别隔离。当女性进入到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行业时,她们如何进行劳动?

基于这两个困惑的结合,我提出一个概念叫做“职业性别少数”,用来指称那些在一种性别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里面出现的另外一种性别的劳动者。无论是从从业者的数量还是从性别气质来看,女性卡车司机毋庸置疑是她们所在职业里面的“职业性别少数”。

因此我主要的研究问题就是女性卡车司机作为“职业性别少数”的工作实践。
我的研究方法是综合性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主要来自于定性研究和田野调查。2019年2月到8月,我在5座城市对18位被访者进行了深入访谈,这其中有16位被访者都是女性卡车司机。

同时我还进行了大量的参与观察。除了实地的参与观察,我每天还在微信、快手、抖音这些卡车司机集聚的平台上对她们进行参与观察,另外也涉及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积累。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研究方法涉及了女性卡车司机的理想类型分类。我选取了两个对于货运劳动来说非常重要的指标来进行分类。一个是雇佣性质,就是自雇和他雇;另外一个是货运距离,以500公里为界限,将货运劳动分为短途和长途。我们将两个维度综合来看,就把女性卡车司机分为了四类。

就被访者的情况来看,16位被访者的平均年龄是40岁,最年长的是56岁,最年轻的是31岁。她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初中学历。她们的驾照类型跟她们的车辆类型、车长和货运距离有紧密的关系。她们的平均入行时间是10年,最长的已经入行25年了,最短的只有1年。16位被访者里面,有5位短途自雇女性卡车司机,4位短途他雇女性卡车司机以及7位长途女性卡车司机。

主要研究发现

我主要的研究发现有两个,刚好对应前文提到的困惑。

第一,为什么女性卡车司机的比例如此之低?我的研究答案就是在公路货运业里面存在着广泛的职业性别隔离。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职业性别隔离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水平隔离”,指的是在公路货运业,在卡车司机的整个职业链条里面都充满了对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这里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是以社会大众对于女司机的污名化为底色的。

性别歧视表现为两种性别刻板印象,一种是大家认为女司机们“不能干”:你是女性,你跟男性有生理差异,你的体力不够,你对机械和技术不敏感,你没有办法处理很复杂的工作上面的关系。

另外一方面就是“不用干”:你是女性,你理所当然的应该在家里面,你负责家庭、负责育儿,你不用出来干这个又脏又累的工作。这两种性别刻板印象或者性别歧视不仅遍布于货运市场的角角落落,而且被货运企业的招聘政策结构化为一种招聘制度。因此,我国的货运企业大部分是不招收女性卡车司机的,这就是水平隔离。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职业性别隔离的另一方面 是“垂直隔离”,主要出现在货运企业。我国大部分的货运企业都是完全不招收女性卡车司机的,而那些少数招收了女性卡车司机的货运企业又会把女性的劳动者局限在短途货运领域。

即使女性卡车司机主观愿望倾向于从事长途货运,客观资质又符合要求,她们也不被允许从事长途货运。这种具体的劳动分工更加强化了性别的等级制,使得女性卡车司机和男性卡车司机在工资、福利待遇、职业评价、职业选择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当我们把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对于女性卡车司机来说非常不友好的职业环境,这是导致女性卡车司机在行业中比例很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研究发现是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体现了一种“去性别化”的过程。这是她们冲破职业隔离最重要的策略,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第一,女性卡车司机的生命历史。去性别化的实践来自她们原生家庭的家庭氛围、养育方式以及她们长大成人之后婚姻家庭里面的性别分工模式。这些女性卡车司机的原生家庭氛围基本上非常轻松,采取了去性别化的养育方式。同时,结婚之后,她们的丈夫也大多是卡车司机。

因此,在她们的原生家庭和婚姻家庭里面都存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重要的领路人。这些领路人为她们进入不常向女性开放的行业提供了一个非常珍贵的尝试机会,而这种机会,有时就是她们职业选择的第一步。这是去性别化的第一个方面。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大家可以看这两张非常珍贵的照片。上面这个小女孩在她幼年的时候坐在爸爸的卡车里;下面的照片里是长大后的她,跟着父亲进入了城配货运的行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第二,“机器人劳动”与“职业精神”。“机器人劳动”指的是女性卡车司机一旦冲破了最初的壁垒,进入公路货运业,就会被迅速裹挟到非常高效、快速的劳动里面去,与男性卡车司机无异。

因此,货运劳动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性别差异。“职业精神”指的是女性卡车司机用自己的劳动(建立起以职业性别少数的身份进行工作的精神层面的合法性)。例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这些特质给了她们非常大的精神鼓励,也同时让她们收获了很多成就感和价值感。这是去性别化非常重要的方法。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第三,在货运劳动里面有不同的工作类型,不同的分工和分类。我在报告里面指出了两种差异:一种是长途自雇卡车司机和短途自雇卡车司机之间的差异,另一种就是自雇卡车司机和他雇卡车司机之间的差异。

一旦进入具体的劳动分工,不同工作类型之间的差异有的时候比性别差异要更重要。简单来说,女性城配自雇卡车司机和男性城配自雇卡车司机之间的差异,要小于女性城配卡车司机和女性长途卡车司机之间的差异。如果“机器人劳动”代表了货运劳动的本质,消解了性别之间的差异,那么不同工作类型之间的差异又降低了性别差异的重要性。这是天然的去性别化。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第四,女性的劣势和优势。女性卡车司机非常清楚自己身上贴着怎样的标签。大家可能非常感兴趣,想知道她们是怎么应对这些污名、歧视,或者性别刻板印象的。其实女性卡车司机的反抗是非常铿锵有力的。

一方面,她会说:“我承认我跟男性卡车司机之间的差异,但是这个差异没有你们想象得那么重要。同时,这个差异是因人而异的,它并不能束缚所有的女性。”另外一方面,她们认为,很多的看似性别之间的差异本质上是新手和老手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工作经验其实是更重要的,不一定归结为性别之间的差异。

女性卡车司机是怎么克服女性“劣势”的呢?事实上,她们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性别策略。她们可以在很多特殊的节点上面采取独属于女性的性别策略,比如,与装卸工、货主或者交警沟通的时候,把劣势一下子就变成了优势。

这是去性别化一个非常复杂的方面:一方面她们的性别策略强化了传统的性别二元论,代表着“去性别化”的反复,另外一方面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这种策略又使得她们顺利完成工作,增强了在男性主导职业中的自信心,成为进一步打破性别隔离的工具。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第五,女性卡车司机用她们的职业性别认知解构了卡车司机行业的“男性气质霸权”。“男性气质霸权”指的是在卡车司机这个职业中,在公路货运这个行业里,与职业相关的性别气质与男性气质勾连紧密,女性和女性的气质被排除在外。女性卡车司机通过三种性别认知、从两个方面解构了男性气质的霸权。

她们认为,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之间事实上没有大家想象的天然的对立,二者是有重叠和渗透的。如此而来,性别的二元对立被打破了。她们用她们的工作实践,打破了卡车司机职业相关的性别气质与男性气质的紧密勾连。

她们说:“一旦开始劳动就没有女司机,在这个卡车司机的行业全是男司机。”“没有女司机”,说明她们认为她们的劳动和认知都体现了一种女性的男性气质。我们的第一本报告认为,男性气质是卡车司机艰苦劳动的文化符码。

但事实上,无论是支配型、共谋型还是家长型的男性气质,女性卡车司机都有,并且这些气质通过她们的工作实践体现出来了。因此,女性卡车司机通过她们的劳动和认知,打破了男性和女性、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之间的对立,解构了这种男性气质的霸权。

结论与讨论

可以说,去性别化有时是女性卡车司机参与货运劳动的客观结果,有时是女性卡车司机有意识的一种策略,它是女性卡车司机以职业性别少数的身份进入货运劳动、冲破职业性别隔离的法宝。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我们大概回顾一下性别与劳动的理论脉络。Gender这个概念从产生之初就跟各个研究领域完成了很好的结合,劳工研究也不例外。我认为,性别和劳动的结合经历了从一般化到具体化的转变。

现在,性别研究已经是劳动研究的中心环节之一,同时要求更多的比较研究,例如男性和女性都在场的研究;也要求更多的交叉性研究。因此我认为,对于女性卡车司机和男性卡车司机的研究事实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带有比较视角的交叉研究的范例。

我们仍然要说,公路货运业是一个过度男性化的、充满职业性别隔离的职业场;但是我们又看到,女性已经开始进入公路货运业,无论是作为卡嫂还是女性卡车司机。她们有的是被动入行,有的是主动入行。不管她们如何入行,她们都已经成为了公路货运业不可或缺的劳动者,这是毋庸置疑的。

她们用去性别化的工作实践,证明了女性劳动者不仅可以在这个男性化的行业里面生存,还可以取得职业生涯的突破和成功。

去性别化!一个女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实践

图片上这一位女性卡车司机是2018年交通部评选的“十大最美货车司机”里面的一名卡车司机,是唯一的一名女性,她独自驾驶13米的半挂车,往来于山东和新疆之间,是非常了不起的。

女性卡车司机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追求职业性别平等的范本。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三个启示。

第一,从个体与家庭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去性别化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养育方式,要继续打破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二元对立,要树立女性养家者的合法地位。

第二,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依然要从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改变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尤其是在内部劳动力市场改变具体的劳动分工,不然性别等级制就会被一再地复制。

第三,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一定要改变强化性别刻板印象的社会舆论,例如对于女司机的污名化,同时我们还要去破解一种职业的性别气质与某一种特定的性别之间的勾连。只有这样,不同性别的劳动者才能有平等地进入每一个职业的机会和可能性。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日本"奇葩"的交规 与中国有哪些不同?

很多人来到日本旅行,想要自驾出游,日本租车产业十分发达,而且价格也不贵.不过,日本方向盘与国内刚好相反,因此交通规则必然不同.所以,前往日本租车... 2020年03月11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