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说起汽车设计,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炫酷的造型。或许稍微懂车的人会想到空气动力学和机械加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雨刮、侧窗玻璃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部件,却是汽车开发流程里相当“折磨”工程师的部分。
● 挡风玻璃以及侧窗玻璃
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同样也是不受消费者关注的零件,唯一的关注恐怕就是在贴膜的时候关注吧。不过,在整车的零部件里,挡风玻璃以及侧窗玻璃同样是关乎安全的A类零件。在设计过程中,侧窗玻璃是整个车门系统设计的基准,只有确定了侧窗玻璃的曲率以及面积,才可以由此向下设计玻璃导槽、举窗电机、车门门锁等等零件。
如果侧窗玻璃曲率以及面积在造型阶段没有第一时间确定的话,那么等待工程师的就是整个车门返工重来。挡风玻璃同样是前部的设计基准,其曲率决定了刮水器、A柱、流水槽的结构设计。另外,挡风玻璃的曲率也会被制造工艺牢牢限制,同时,挡风玻璃还是造型面,这就使得挡风玻璃的设计一不小心就会夹在中间无法脱身。
● 雨刮
雨刮绝对算不上用户购车时候的必要考虑因素,甚至都不见得是一个受车主关注的零件。不过,在车身领域,雨刮算得上是最难设计的零件之一。
首先,雨刮是归类于车身零部件设计中的A类零件。何为A类零件,简单点说,就是关乎于车辆行驶安全的安全性零件,其性能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法规的标准要求。国家强制标准对雨刮的刮刷性能、实验方法都进行了全面的约束。而这些强制法规的性能要求无疑提升了雨刮系统的设计难度。
举个例子,老的国家标准规定,雨刮必须在120公里每小时的车速下稳定工作,眼下,这一标准提升到160公里每小时,在这一时速下要保证雨刮能够紧密的贴合挡风玻璃,并且回水宽度满足法规要求,仅这一项实验要求的变化,就会使得整个雨刮系统需要重新设计。
其次,雨刮系统的相互制约参数最多。一般来说,制约雨刮性能的参数一般有三个:攻角、俯角以及刮臂压力,这三个参数相辅相成,改变其中的一个就会导致其他两个的变化,继而导致刮刷效果的恶化。
第三,雨刮的安装位置位于车身硬点区域,这直接导致了安装空间和安装结构的不可变。一般来说,避震塔到前围档板之间的距离为整车硬点,这个距离决定的是整车的平台。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模块化的平台,其实这个位置都是固定的。比如说大众的MQB。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个不可变的区域内放置一套运动的四连杆机构,还要考虑到运动干涉、系统本身的性能、洗涤器喷水效果。难度可想而知。
● 大灯
灯厂,岂是浪得虚名的?
别看现在满大街都是改了大灯的车,随便一个路边摊也敢给人换氙气大灯,貌似大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样子。但是,在车辆的工程领域,大灯的设计难度系数也是数一数二的。原因有几点,第一当然是A类零件的强制法规要求。第二则是配光的需求。
大灯的配光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造型设计,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型采用了后掠式的大灯设计之后,就给大灯的配光设计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大灯的配光设计基本上就和用电筒照下水道的原理一样,大灯的光源必须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上,才可以使得灯光满足性能要求照在该照的位置上。
这其中又受到光源的形式、灯碗的结构、车内安装结构的限制。而转向灯、尾灯的配光设计还必须保证车辆各个角度的可见光需求。所以,车辆光源的设计也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工种。
在整车的零件设计中,岂是还有很多看似不起眼但是却设计起来困难重重的零件。比如说发动机罩液压支杆、轮胎、座椅等等。每一个零件都有它巧妙的设计思路,而这些巧妙的设计思路,才是构成一辆好车品质感的重要保证。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卡车之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卡车之家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相关阅读:
爆个料:柳汽悄悄地造轻卡了!外形怒赞
我们印象中的东风柳汽乘龙,一般都是重卡车型,最小的也是六米八的中卡.然而,事实上柳汽也不甘寂寞,悄悄地生产起了蓝牌轻卡车型.在工信部292批产品公... 2017年0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