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我们疯了,我们的燃油车势头正盛,市场也没有明确的新能源需求,我们为什么要自己革自己的命?”
——三一重卡某一线销售回忆当时转型时发出的感叹
2020年,中国重卡市场销量达到历史峰值,全年销售162.3万辆,柴油车占比超过91.3%。三一重卡也在入局三年之后跻身行业第六。
然而,就在其凭借高性价比的燃油重卡攀得销量高峰之时,面对商用车高碳排放量困局与国家双碳政策的号召,三一重卡毅然决然放弃已经成熟的燃油市场,全面转型新能源市场研发。
作者|高李敏
出品|卡车之家
一、2020年的那个决定
三一重卡的高层在2018年就开始讨论新能源转型的可能性,面对双碳目标以及港口、矿山等封闭场景对新能源重卡的需求开始显现,尽管电池成本还在高点,但最后,三一内部还是达成一个共识:“必须要彻底转型”。
决定容易,执行难。
三一重卡在转型初期面临三大挑战。比如技术空白、供应链缺失以及市场的认知度比较低,尤其是认知度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一辆车都卖不出去。”三一重卡销售部门人员回忆说,“但迫于环保压力,钢厂必须要进行电动化转型,实际上,用户对电动重卡存在很多担忧。”
二、技术突围:从“无人区”到行业标杆
当行业还在苦恼电动重卡续航里程问题时,2023年,三一发布的“魔塔1165”电池系统却将续航提升至800公里,并凭借这一成绩拿下世界纪录。这一突破直接击穿了行业对电动重卡“续航不足”的质疑。
续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花了三年时间,从电芯选型、电池管理系统到热管理,一步步优化,才取得了最终的优秀成绩。
其实,电动重卡并非三一的唯一选择。2021年,三一推出氢燃料电池重卡,并联合上游合作伙伴搭建了从制氢、储运到加氢的完整产业链。为了弥补补能短板,三一已在湖南建立了国内最大且首个2000公斤级的同类站点。
而当智能驾驶飞速驶来,三一也已提前做好余量。
全球首台5G无人驾驶电动重卡于2024年8月9日在湖南长沙的品牌升级发布会上正式发布。该车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已通过无人工干预的2万公里实况路测,并承担了全国首个L4级新能源自动驾驶商用车在鄂尔多斯的测试任务,助力打造智能网联示范线路。目前,三一无人驾驶重卡已经在深圳妈湾港、江门高新港、海口、青岛港、宁波港完成多批次交付。
无人驾驶的意义不仅是省人力,重要的是,它能和新能源动力系统深度结合,实现更精准的能量管理。
三、市场验证:销量不断攀升
2021年,三一电动重卡的客户,河北某煤炭运输公司,该公司采购了三一电动重卡,用于矿区到火车站的短途运输。同年,三一电动重卡还穿梭在了某钢铁集团的园区内,进行厂区倒短运输。
起初,客户只是由于双碳政策倒逼企业绿色运输、无奈之下选择的纯电重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三一电动重卡给了客户不小的惊喜,这从三一重卡后来的销量可以窥探一二。
2022年起,在新能源重卡的扶持政策之下,三一重卡的销量随之爆发:
2021年:销量不足1500台
2022年:销量突破4000台
2023年:销量超过5000台
2024年:销量超10000台
“政策只是催化剂,”三一高层领导感叹,“真正的驱动力是经济性,当用户发现新能源重卡确实能省钱时,市场就会自发增长。”
四、零碳生态:超越卖车的商业模式
三一重卡的野心不止于卖车,他们正在构建一个覆盖能源、车辆、运营的零碳生态系统。
不仅如此,在全球化战略上,三一也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2023年,三一电动重卡开始进入东南亚、南美市场。“海外市场对新能源重卡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零碳重卡的领导者。”
五、启示:一场没有退路的革命
三一重卡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但它的成功提供了一个样本:在“双碳”目标下,传统制造业如何通过提前布局,完成自我颠覆。
“转型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也不是市场,而是决心,当你决定放弃短期利益时,才能真正看到未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重卡企业开始跟进新能源转型。但三一已经抢跑了三年,这三年的积累,可能是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商用车缺席车展:战略撤退还是行业阵痛
2025年上海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近千家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突破36万平方米.然而,这场以智能化、电动化为核心的汽车盛宴中... 2025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