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随着商用车电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装车电池容量持续攀升,国内商用车市场正经历一场从产品形态到产业生态的深度重构。
在前期内容中我们曾提到当前160kWh电量的纯电轻卡,以及装配600kWh、800kWh电量的重卡车型数量逐渐增加,这不仅是市场需求带来的转变,也必将会为商用车市场带来全新的产业机遇。那么,在如此市场环境下,大电量车型的不断涌现,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从用户角度来看,大电量车型的出现无疑提高了整车在单日时间内的运输里程和运营效率,出勤率的提升使得跑车收益能够得到明显增加。
同时在大电量车型售价较高的影响下,用户以及物流车队更加关注车辆全生命周期成本,车电分离、换电模式等新型商业模式可能更受欢迎,并且他们也会根据自身当前运营场景来选择合适的不同电量的纯电车型,不再一味地追求“大电量”。
如针对固定运输路线、里程的物流车队而言,购买小电量车型就足以满足单车单日配送需求。而对于城际配送、单日运输频次高里程长,或是平台接单式的散户卡友而言,选择大电量车型无疑更为合适。
这也是纯电车型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细分市场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差异化竞争,就如同柴油车型要有着不同的排量和马力匹配一样,此差异化竞争模式已经在纯电轻卡市场中得到了良好应用验证。
其次,在市场竞争方面,电池容量的提升直接拉高了技术门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企业凭借材料研发、规模生产和热管理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占有率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甚至是独占鳌头。
此时无论是中小企业的电池供应商,还是小品牌的电池采购商,利润空间以及市场份额将会大大缩减。而在此背景下,国字头商用车企业以及电池、整车制造商发展速度有望得到加快,市场品牌淘汰将会愈加激烈。
此外,电池容量的提升必然会带来更好的技术进步,其涵盖了电池能量密度、电池包体积利用率、热管理技术升级等等,且也必然会带动上游材料(如锂、镍、硅碳材料)的需求增加,促进全产业链的同步升级。
更为重要的是,在庞大充电量的需求下,也能更好的推动国内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兆瓦级充电站数量将会不断增加,跑得远、充的快,用户才会更愿意花钱买单。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法规政策所为纯电车型带来的利好消息,除却当前环保政策要求的矿场、钢铁、电厂等工矿企业必须采用纯电车型来降低碳排放外,要求愈加严格的国七排放,也可能会加速中短途柴油车型的市场淘汰,进一步推动电动商用车的普及。
在纯电车型销量不断上涨的好成绩背后,我们决不能忽视当前极为不健全的纯电车型后市场服务,这其中包括了维保人员技术不过关、维保费用过高、电池回收难、专业售后网络建设等。买车易售后难、电池回收污染处理等问题,已然成为了纯电车型健康发展的一大掣肘。
另外,虽然近几年动力电池技术得到极大发展,能量密度与电池包体积利用率均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我们更应清晰认识到当前电池容量增速是否已接近材料体系极限,有无可替代材料,而这些必然会加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可能将会对纯电车型售价造成虚高影响。
同时国内新能源为纯电、氢能、氢燃料等多样化技术路线发展,为未来市场竞争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存在着技术路线摇摆不定的风险,“哪头都不能扔”,将进一步促使技术研发成本过高。
当然未来额外增加的不仅只有技术研发成本,还存在着电池原材料需求量大,供应成本过高的潜在问题,毕竟锂、镍等电池原材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国内存量有限,国外采购不仅成本高,而且还暗藏地缘政治风险。
在国内纯电车型销量、市场占有率高歌猛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纯电车型、电池容量竞赛触及到天花板之时,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这一变化不仅能够重塑车企的竞争策略,更可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机遇,同时也将带来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多维挑战。
未来只有那些既能把握电池技术演进节奏,又能深度融入一线运营场景、能源网络体系的造车及物流企业,或将在这场变革中赢得下一个十年的入场券。(文/王超鹏)
零一汽车战略目标:2030年要年销8万台
2025年3月27日,零一汽车在江苏太仓市举办了全国经销商大会,创始人兼CEO黄泽铧、创始人兼总裁张红松、联合创始人兼COO张伟携核心团队亮相,正式发布... 2025年03月27日